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柯岩文集(第六卷)》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6章 永恒的魅力——一个诗人眼中的宋庆龄(16)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柯岩文集(第六卷)》 作者:柯岩

第56章 永恒的魅力——一个诗人眼中的宋庆龄(16)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庆龄同志到了重庆,随后周恩来同志把我调到重庆,不久爱泼斯坦夫妇也来了。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转移到重庆,任务依然是给边区军民募集捐款和医疗器材。国内外不少人仰慕孙夫人,有些人就是为了得到她在捐款收据上的亲笔签名而慷慨解囊的。当时胡宗南部队封锁陕甘宁边区,边区缺医少药。有一次,国外捐来一架大型X光机。那时能飞到延安去的只有美国军用机。可是这部X光机体积很大,搬不进舱门。我请示恩来同志,他叫我去跟庆龄同志商量。庆龄同志让我去找史迪威将军的杨副官。那是一个夏威夷华侨,深得史迪威信任。我把情况说明后,他立刻报告史迪威将军。史迪威将军向来钦佩孙夫人,一口答应帮忙。他怕夜长梦多,下令马上改建一架军用飞机的舱门,把X光机装进去就飞往延安。”

  有时,人会因为共同的信仰而相信组织中的某个个人,有时,人又会因相信某个个人从而相信了他的政党。宋庆龄越来越靠近共产党固然是因为她认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使得“孙中山一生奋斗的目标已经实现并且超过了”。但她和共产党内周恩来、刘少奇、陈毅、叶挺等领导人肝胆相照的同志情谊及对他们人格力量的景仰也是使得她从不自外于党的因素之一,怕也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吧!

  1948年,由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国民党政权面临崩溃的局面。1949年1月蒋介石演出了一场“引退”的闹剧,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李宗仁为此派专人致函宋庆龄:

  孙夫人勋鉴蒋先生凌然引退仁以基于个人对国家之责任不得不出而勉维现局内战频年人民痛苦万状弭战谋和已成为全国一致之呼声仁凌遵循民意尽其最大之努力惟兹事体大尤赖夫人出为领导共策进行俾和平得以早日实现……务恳

  赐予指示以资循率并乞即日

  命驾莅京使获随时承教尤深企祷行期敬

  希先示以便迎候为幸专此敬颂

  勋安

  李宗仁敬启

  元、廿二

  措辞心境均不能说不诚恳,然庆龄丝毫不为所动,仍留在上海,积极准备迎接解放。

  而当1949年6月,邓颖超同志受中共中央委托,带着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前往上海迎接庆龄同志来京时,庆龄毅然北上。今日重读恩来同志给庆龄同志的信,仍不能不为两位伟人肝胆相照的同志情谊深深感动:

  庆龄先生: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私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颖超专诚迎迓之便,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

  专上,敬颂大安

  周恩来

  一九四九、六、廿一

  是年7月1日,宋庆龄在上海出席庆祝中共成立二十八周年大会。宋庆龄在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说道:

  “欢迎我们的领导者——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崇山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导者。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旋即命驾北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在北京车站迎接宋庆龄。

  一个伟大的时代开始了。从此宋庆龄在她的人生征途上,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掌上明珠

  “珠光宝气”

  宋庆龄一生讲究礼仪,外出或在家会客时都淡淡地化妆,但她很少戴首饰,佩戴珠宝更是绝无仅有的事。但她本人,就正如周总理所正确评价的那样,是“国之瑰宝”,环绕着她的,也永远是灿烂夺目的“珠光宝气”。

  在《纪念宋庆龄同志》的珍贵纪念册上,有两页并列着四张照片。不知出版社会不会把这四张照片复制印出?我只得在这里用笔描绘一下:

  一张竖着的是庆龄同志佩戴着一枚奖章的照片,端庄凝重,一双沉思的眼睛眺望着前方,看得很远很远。下边写着:“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获得者宋庆龄。”

  第二张是一张支票的正反面,正面是俄文的,写着账号002123,金额十万卢布,受者姓名,发出银行……背面除有金额数字外,只有三行钢笔字:此款捐赠中国福利会作妇儿福利事业之用。宋庆龄。

  第三张是绿草茵茵的草坪,背面高耸着一座大楼。照片说明是:“用宋庆龄捐赠的和平奖金建立起来的‘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第四张呢,却是一张婴儿床边,宋庆龄笑逐颜开地在抖动着手帕逗弄床上的婴儿。婴儿目不转睛地盯着她。不用说明,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是宋庆龄来看望妇幼保健院的孩子。

  “她常来吗?”我问。“常来的。”妇幼保健院的同志说,“而且每次都很仔细地听取汇报,都这样兴致勃勃。”

  是的,常来的。我在杂志上见到过多少她手抱婴儿幸福地凝视的照片啊!有一张还是一手抱着一个,喜滋滋地不知先看哪一个好了……两个看来一模一样,是孪生的吗?还是不同人家的呢?反正在宋庆龄怀里完全是平等的……我们开始走在通向医院母子室的房间的过道上。医院从建立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千千万万个孩子从这里出生,许多已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千千万万个妇女疾病患者在这里痊愈,重新走上了劳动岗位。房屋几经粉刷,很不新了,但工作人员仍保持当年宋庆龄领导下的传统:一切为了儿童,一切为了病人。

  母子室是新试验的项目。过去,孩子出生后,即与母亲分开护理。据说这样母亲能更好地得到休息。但现在有新的学派提出:为了孩子的早期教育,不但从怀孕期就应科学地进行胎教;出生后,一刻也不宜与母亲分开,这样更有益于母子身心健康。科学,不是随便说说的,究竟哪样更好?得有实践和数据。

  医生的看法不一,产妇的看法也不一。我们询问现在母子房的几位产妇她们的感受如何。一位圆圆脸的产妇(她自己还像个孩子)活泼泼、笑嘻嘻地说:“在一起好。我的儿子才两天,就认识我了。你看,你看……”另一个瓜子脸的少妇却说:“累得来!我光想看伊,看得都不想困觉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谁对谁不对呢?由研究小组慢慢找数据去吧。在走廊上,陪同我们的工作人员拿来几件白大褂。得知允许我们进入婴儿室,我们高兴得赶忙穿衣、戴帽,一丝不苟地系上口罩。一进婴儿室,我们都开心地叫了起来。几十个、上百个婴儿,一小包、一小包,一排排地躺在那里,有的正在甜睡,有的正被放上小车,一车车地推去给母亲喂奶。有几个小家伙正在沐浴室,护士阿姨熟练地把孩子放在手里,放入浴盆,洗净擦干,翻来覆去地扑粉。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小的孩子了,看得我们提心吊胆,可那些小家伙有的洗时哇哇大哭,有的舒服地眯着眼哼哼,有的一动不动,好像无论水浸水淋都久经考验、满不在乎,只顾呼呼大睡。真可爱呀!这样小就各有性格的小生灵,看得我们从心里往外笑出来。

  那边保温箱里,放着一对难产的双胞胎。呀,他们实在小得不能再小了,真可怜见呀!陪同我们的主任医生给我们讲她们的母亲是从外地慕名而来,怎样怀双胞胎又高血压,生时怎样危险,怎样抢救……“现在母子都已没有危险呀,但还要精心护理……唉,不是说的,真危险呀,整整抢救了两天。就差那么一点点,如果不是我们医院,怕活不下来呢……”

  医生说着说着忽然大叫起来,原来隔着玻璃墙那边的实习医生的动作不够规范。实习医生笨拙地重新做着,这边主任医师已向我们介绍起许多他们发明的新的观察仪、治疗仪了。他介绍着医院这许多年来的成就,现在不但是上海和国内数得着的先进的妇产科医院,而且许多项目还达到国际水平,多次到世界医学会议去作学术报告。十分引人注目,不啻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许许多多数字,许许多多医学术语,许许多多专业问题……我都不懂,但我使劲点着头。因为我从这位彪形大汉的主任医师身上看到了这座医院的主体精神,那就是:无限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在各自的专业上勤奋工作,讲求效率,尽力创造,力求出类拔萃。

  这是宋庆龄的精神,宋庆龄的作风,也是中国福利会所属的各个单位的精神和作风。

  中国福利会的托儿所、幼儿园在上海是最好的婴幼事业之一。说它好,并不主要是指它的物质条件,而是指它的工作人员的水平,对孩子的教育、关怀和爱。在最早创立幼儿园时,宋庆龄请了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教育学硕士当园长。一草一木,一桌一凳,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儿童教育心理学和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据这位现已退休的大姐对我讲:“夫人要求得极细。每次来视察,事先决不通知,来了之后,一定要到厨房、厕所检查卫生;她不说什么,只是用白手帕揩揩碗边、筷头,用手指摸摸灶边墙角、窗台左右、桌沿椅下……还经常拎起墩布、扫帚细细查看。喔!夫人心细着呢,眼睛尖着哩。一次拿了一块毛了边的积木,对我说:‘这样的积木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孩子的小手多娇嫩呀,会擦伤的。’弄得我惭愧极了,至今想起来还心里不安。夫人日理万机,还检查得这样细,而我是园长呀……”

  庆龄同志对孩子有着她所特有的真挚深沉的爱。在这一点上从小她也深受母亲影响,母亲救护和照料孤儿的形象一直铭刻在她的心里。随着她所受教育和投身革命,她越来越懂得国民教育的重要性,而国民教育的基础必须从温饱做起,从儿童时期做起。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她关怀儿童,因为她确信儿童代表着未来和希望。“他们将在他们父母正在战斗、受苦受难、流血牺牲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中国。”

  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我国国土时,面对数以百万计的战灾儿童,她向国外同情中国抗战的友好人士和侨胞发出了“救救战灾儿童”的呼吁,在国内她积极促进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妇女团结合作,发起为战灾儿童服务的运动,建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收容难童。

  她大力援助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地区——抗日根据地,千方百计向海内外募捐筹款,在这些地方建立托儿所、保育院和孤儿院。有名的延安洛杉矶托儿所,就是通过保卫中国同盟得到美国洛杉矶爱国华侨和其他人士的热心捐赠而建成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宋庆龄领导下的保卫中国同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继续开展为劳动群众和少年儿童服务的工作。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她在上海贫民区先后建立了三个儿童福利站和妇幼保健室,给生活无着的儿童免费发放衣物、食品,治疗疾病,成立识字班,广泛开展“小先生”活动,帮助失学儿童识字,教唱进步歌曲,传播革命思想。

  她举办的“三毛乐园会”和“三毛原作义卖展览会”等义卖救济活动,极为成功,影响很大。三毛的作者、著名漫画家张乐平谈起当时他被夫人请去的往事,仍然激动不已。他说:“我只不过做了一点我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夫人却那样诚恳热情地感谢我。当她把我介绍给外国朋友时,我不懂外文,她就亲自充当我的翻译。她是我所认识的最热忱的伟大革命家,她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道工作。我和她接触虽然不多,但她给我的教益是终生难忘的……”

  张乐平同志说出了许多在她领导下或与她接触过的人士的心里话。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她在从事儿童工作的同时,不仅帮助和教育了儿童本身,还团结和教育了一支基本队伍。中国福利会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但从他们的许多工作中可以感受到这种可贵的精神。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场是一座专为儿童演出的现代化剧场。但儿童爱它的缘故不仅仅是因为可以从那里得到艺术享受,还因为从那里可以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

  有时演出中间,下雨了,剧场服务员叔叔阿姨立即想法和公共汽车联系,终场时打着雨伞,把忘了带伞的孩子一个个送上车去。

  有时看完戏,孩子们才发现,一高兴吃棒冰时把车票钱也吃掉了。服务员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一边笑着,数落着,一边给他钱去买票。

  有一次,散场后,服务员阿姨看见一个很小的孩子在门口哭。原来说好来接她的妈妈因故未到,她不认识路。服务员就一边哄着她,问清了地址,亲自把她送回去,而错过了接孩子的妈妈正在家里急得哭呢……《儿童时代》是面向国内外发行几十万份的很有影响的杂志。一般人只知道这份杂志编得不错,既注意儿童心理与接受能力,又从不放弃用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儿童。因此,对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要求都较高,受到许多学校、家庭和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是中国福利会这串珠链上的又一颗明珠。但有谁知道它所做的许多与编辑部无关的工作呢?我是这份杂志比较长期的读者与作者,但我手头的许多材料仍不能不使我惊奇。

  这里我只引用其中一封孩子的来信:

  “……在王叔叔的护送下,我安全地抵达了天水,回到了家乡。经王叔叔代表编辑部和我爸爸商谈,他已答应我复学了……我真高兴呀!

  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才好,我不过是你们一个素不相识的读者,可是当我因父亲不许我再上学,我和家庭闹翻出走、痛不欲生的时候找到你们,你们不但不讨厌我,不嫌我麻烦,收留我住下,给我饭吃,给我买了新衣服、日记本,劝我回家……到家后还做我父亲的工作……挽救了一个可怜的失学孩子,一个破裂了的家庭……”

  类似这样因考试不及格,因在家受继父母虐待,或因被老师、家长、同学侮辱、不信任而企图自杀、出走的少年儿童,投书编辑部或找来倾诉心情的,可不在少数。

  我写这个完全无意要给上述的医院、剧场或编辑部增添麻烦,我只是想向他们对孩子的真情与负责任的态度表示敬佩之情。他们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不做“心就不能平安”的许多事,做完也就忘了。但留给孩子的印象和影响都是终身的。他们不愧是孙夫人领导过的工作人员。愿他们永远不丢掉宋庆龄同志热爱儿童、把一切献给孩子的革命传统!

  “我的剧团”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也被“砸烂”了。不但无法演出,而且各种罪名纷至沓来,每天开展“革命大批判”,批得人心惶惶。

  一天傍晚,往日出出进进尽是快乐的小观众、而今门庭冷落的儿童艺术剧院门前,忽然开过来一辆红旗轿车。从一转过街角,车就放慢了速度,到了剧院门口,车轻轻地停下来了。这可是近来少有的事。院子里的人们不管在干什么,都停下来注视着。车上的窗帘静静地拉开了一个角,一秒钟,二秒钟……等大家反应过来,窗帘已静静放下,车又迅速地开走了。

WwW/xiaoshuotxt.N et_T_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柯岩作品集
柯岩文集(第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