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素书》在线阅读 > 正文 求人之志章第三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素书》 作者:黄石公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张注:人性清静,本无系累,嗜欲所牵,舍己逐物。)

  [译文]

  禁绝特殊的嗜好,抑制色情的欲望,这是消除为外物所累的办法。(张商英注:人的性情是清洁纯净的,本来没有什么拖累,但由于被嗜好和欲望所牵制,就会抛弃自身而去追逐外物。)

  抑非损恶,所以禳过①。(张注:禳,犹祈禳而去之也。非至于无抑,恶至于无损,可以无禳矣。)

  [注释]

  ①禳(咖)过:向神祈求消除自己的过失。禳:禳除,去除,这里指祭祀祈祷除邪消灾。

  [译文]

  抑制过错发生,减少罪恶出现,是不必祭祷鬼神就可以消除自己过失的办法。 (张商英注:禳,犹如通过祈祷祭祀而除去灾邪。过错达到不用抑制的地步,罪恶达到不用减少的程度,就可以不用举行除灾消邪的祭祀了。)

  贬酒阙色①,所以无污②。(张注:色败精,精耗则害神。酒败神,神伤则害精。)

  [注释]

  ①贬:损减,即减食损用。阙(qua):通"缺",亏损、空缺。

  [译文]

  降低酒量,远离女色,这是避免因耗精害神与伤神损精而蒙受耻辱的办法。(张商英注:女色伤害人的精气,精气耗损就会伤害人的元神。饮酒伤害人的元神,元神受伤就会伤害人的精气。)

  避嫌远疑,所以不俣①(张注:于迹无嫌,于心无疑,事乃不怯尔。)

  [注释]

  ①俣:同"误",错误,谬误。

  [译文]

  避开形迹的嫌隙,远离人心的怀疑,这是保证做事不出错误的办法。(张商英注:在形迹上没有嫌忌,在人心中没有怀疑,做事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①。(张注:有圣贤之质而不广之以学问,弗勉故也。)

  [注释]

  ①广知:扩充知识,推衍补充自己的知识与见闻。

  [译文]

  广泛地学习,恳切地求救,这是扩充自己知识与见闻的办法。(张商英注:拥有圣人、贤人的资质却不增广自己的知识,是由于不勤勉的缘故。)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张注:行欲高而不屈,言欲微而不彰。)

  [译文]

  高尚的品行,精微的言论,这是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办法。(张商英注:品行要高尚而不要屈从奸邪,言论要精微而不要彰显自己。)恭俭谦约①,所以自守。

  [注释]

  ①恭:恭敬。俭:节俭。谦:谦虚。约:约束。

  [译文]

  恭己自持,克勤克俭,谦虚受益,居身以约,这是保持自身品节的办法。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①。(张注:管仲之计可谓能,九合诸侯矣而穷于王道②;商鞅之计可谓能,强国矣而穷于仁义③;弘羊之计可谓能,聚财矣而穷于养民①。凡有穷者。俱非计也。)

  [注释]

  ①穷:没有更多办法。

  ②管仲穷于王道:齐桓公任用管仲为卿,管仲提"您要霸业,还是要王业,这一根本大计定下来了,国家政权才能安定。,"齐桓公同意图谋霸业。管仲于是推行了一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措施,例如:分国都为五士农之乡和六个。商之乡,分鄙野为五属,并设官治理,以士农之乡的乡里组织为军事组组,设立选拔人才制度,按等级土地征税,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官营盐业,铸造和管理货币,调剂物价。从此,齐国大振。管仲认为"诸侯合则强,孤则弱",因而主张"尊王攘夷",争取与国,这样,他就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但是,由于"强弱之效"的原因,只口以辅佐齐桓公奠定霸业,丽不口以成就王业。管仲的计澡爵多,也是没有更多办法的。

  ③商鞅穷于仁义:秦孝公任用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废除世袭特权,制定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的制度,采用李悝《法经》作为法律,执行连坐法。秦孝公迁都咸阳后,商鞅又进一步变法:合并乡邑为三卜一县,废除井田制,准许:地买卖,创立按丁男征税办法,规定一户有两个男的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赋,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制。商鞅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为以后秦统一天下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由于变法侵犯了保守派的利益,秦孝公死后,他被贵族诬陷,遭车裂而死。在施行仁义方面,商鞅尽管老谋深算,也是没有更多办法的。

  ④弘羊穷于养民:汉武帝任用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司农。他制定盐铁酒类为官营专卖,设立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从富商大贾手中夺回了盐铁和贸易控制权。这些措施增加了财政收人,打击了奸商富贾。但是,百姓骚动,不安其生,武帝末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桑弘羊在养民方面也是没有更多办法的。

  [译文]

  从高处深处定计预谋,往长远永久方面考虑,这是在制定国家方针大计方面不会出现束手无策现象的办法。(张商英注:管仲的计谋可以称得上是够多的了,然而他尽管使齐国召开了九次诸侯会盟的盟会但在成就王业方面却毫无办法;商鞅的计谋可以称得上是够多的了,然而他尽管使秦国强大了但在施行仁义方面却毫无办法;桑弘羊的计谋可以称得上是够多的了,然而他尽管为汉武帝聚集了财富但在养民方面却毫无办法。凡是有束手无策时候的计谋,都不是真正的计谋。)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①。 (张注:闻誉而喜者,不可以友直。)

  [注释]

  ①扶:搀扶、支持。颠:倒,引申为灭亡。

  [译文]

  亲近仁爱的人,结交正直的人,这是扶持颠仆危亡局面的办法。(张商英注:听到他人赞誉就高兴的人,不能与正直的人交朋友。)近恕笃行①,所以接人②。(张注:极高明而道中庸,圣贤之所以接人也。高明者圣贤之所独,中庸者众人之所同也。)

  [注释]

  ①近恕:接近仁爱之道。恕:以仁爱之心待人。②接人:礼贤下士。

  [译文]

  接近仁爱之道,切实专心力行,这是礼贤下士的办法。(张商英注:极其崇高明睿而且行为符合中庸之道,这是圣人贤人礼贤下士的办法。崇高明睿是圣人贤人所特有的,中庸之道是普通众人所共有的。)任材使能①,所以济务②。(张注:应变之谓材,可用之谓能。材者任之而不可使,能者使之而不可任。此用人之术也。)

  [注释]

  ①材:才能,这里指有才能的人。能:能力,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这里指具有多才多艺的能人。

  ②济务:完成事务。

  [译文]

  任命各有特殊才能的人,使用多才多艺的人,这是成就天下大事的办法。(张商英注:能够应付变化叫做才干,可以加以使用叫做能力。有才干的人可以任命而不可以使唤,有能力的人可以使唤而不可以任命。这是使用人的方法。)

  瘅恶斥谗①,所以止乱。(张注:谗言恶行,乱之根也。)

  [注释]

  ①瘅(d6n)恶:憎恨恶人恶行。瘅:憎恨。斥谗(ch6n):指斥谗佞与谗言。谗:说别人的坏话。

  [译文]

  憎恨.恶人与恶行,痛责谗佞与谗言,这是制止发生动乱的办法。(张商英注:谗害的言论与罪恶的行径,这是祸乱产生的根源。)推古验今①,所以不惑。(张注:因古人之迹,推古人之心,以验方今之事,岂有惑哉!)

  [注释]

  ①推古:根据古人的事迹,推求古人的思想,类推古人的得失。推:推想、推求。验今:证实当代作为的业绩,检验当代作为的得失与成败。验:证实、检验。

  [译文]

  推研古人的事迹,检验当今的事情,这是不致于陷入困惑的办法。(张商英注:根据古人的事迹,推求古人的思想,来验证当今的事情,哪里会有迷惑呢!)

  先揆后度①,所以应卒②。(张注:执一尺之度,而天下之长短尽在是矣。仓卒事物之来,而应之无穷者,揆度有数也。)

  [注释]

  ①揆:度量,推测,揣摩,如揆情度理。度:计算,图谋。②卒(cn):同"猝",突然。

  [译文]

  首先揆度情理,然后计算利害,这是应付突然发生的事变的办法。(张商英注:执掌着一定标准的尺度,因而天下事情的长短全都在这里面了。突发事变到来时,却能对它采取多种应付策略,这是因为预测估计心中有数的缘故。)

  设变致权①,所以解结②。(张注:有正有变,有权有经。方其正有所不能行,则变而归之于正也;方其经有所不能用,则权而归之于经也。)

  [注释]

  ①变:变化的法则,与正常的法则相对。设变:正常的法则不能用时,则用变化的法则。权:权宜,即衡量是非轻重来因事而制宜。致权:用至当不移的常法行不通时,就用衡量是非轻重来因事制宜的权宜之计加以解决。

  ②结:问题的症结。解结:解除当时事物变化的症结。用正常法则不行,就用变化法则;用经法不行,就用权变。这就能解除当时问题的症结了。

  [译文]

  用正常的法则不能解决重大问题时就用变化的法则,用常规之理不能解决重大问题时就用权宜之计,这是解除两方相持重大问题上症结的办法。 (张商英注:有正常的法则,也有变通的法则;有灵活多变的权宜之计,也有至当不移的常规之理。当事情用正常的法则不能解决时,就用变通的法则把它引到正常的法则所达到的至善处境中去;当事情用常规之理不能解决时,就用权宜之计把它引到常规之理所达到的至善轨道上来。)

  括囊顺会①,所以无咎②。(张注:君子语默以时,出处以道,括囊而不见其美,顺会而不发其机,所以无咎。)

  [注释]

  ①括囊:封闭袋。比喻慎密,不轻易说话。顺会:顺应机会。⑦无咎:没有灾祸。咎.灾祸。

  [译文]

  慎重不轻易表态,说话时顺应机会,这是免除灾祸的办法。(张商英注:德才兼备的君子根据时机而发表言论或保持沉默,根据行动的时机而采取或行或止的措施,谨言慎语而不表现自己的优点,顺应时机而不暴露自己的苗头,这是躲避灾祸的办法。)

  橛橛梗梗①,所以立功。孜孜淑淑②,所以保终。(张注:橛橛者,有所恃而不可摇。梗梗者,有所立而不可挠。孜孜者,勤之又勤。淑淑者,善之又善。立功莫如有守,保终莫如无过。)

  [注释]

  ①橛(iu6):小木桩。橛橛:大木桩。本意是把木桩打人地下,木桩仗着大地力量来巩固自己,谁也不能动摇了。这里意指将相应当把自己立足在广大人民之中,自己的作为依靠广大人民力量的支持,即使谗臣暴君对他也是无可奈何的。梗(驴ng):草木的直茎。梗梗:主干。本意是草木的直茎挺直挺直,像大丈夫的气节一样梗直梗直。这里意指忠良将相有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谗臣暴君对他的作为是无法屈挠的。

  ②孜孜:努力不怠,勤之又勤。淑淑:美之又美,善之又善。

  [译文]

  依靠人民而不可动摇,有梗直气节而不可屈挠,这是忠良将相建功立业的办法。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是忠良将相保持善终的办法。 (张'商英注:橛橛,说的是有所依恃的力量从而不可被动摇。梗梗,说的是有所立身的基础从而不可被屈挠。孜孜,指的是勤勉再加勤勉。淑淑,指的是美善再加美善。建立功业没有比拥有根基再好的办法了,保持善终没有比没有过错再好的办法了。)

  右第三章,言志不可以妄求。

  [解析]

  本章的基本内容,从"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到"孜孜淑淑,所以保终",这十八个"所以",讲的是帝王、将相、谋臣安身立命的方法。"志"对于人来说,就好比人生的信仰。人的一生随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调整、加强着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建设。对古今风云际会、人生沉浮荣辱给予深入的思考后,作者抽象出来的每一句格言都是对如何安身立命、经国济世的语重心长的告诫,而且一正一反,既有危难时的迷津指点,也有得志时的暮鼓晨钟。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人生在世,所嗜所欲而有害于人的东西,只有酒色财气最为普遍,实为伤身、败德、破家、亡国之物,只因一个"贪"字便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悲剧。因此只有清心寡欲,才能免除外物的拖累。公孙仪是战国时鲁穆公手下的相国,他喜欢吃鲜鱼,特别喜欢吃新鲜甲鱼。在他为相期间,送鱼的人纷纷上门,有的人是衷心祝贺,有的人是随大流捧场,有的人则是为了谋取私利,对此他都一一回拒了。公孙仪的一位故友,知道公孙仪身体瘦弱,就买来新鲜竹杆钓了10多斤甲鱼送给公孙仪。公孙仪却拒绝说:"甲鱼肉确实好吃,甲鱼汤确实好喝,可我要是吃了别人送的甲鱼,只怕要拴住我的手脚了。"对方只好把甲鱼带回去了。公孙仪的弟弟对此很不理解,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仪说:"我正因为爱吃甲鱼才不接受人家送来的甲鱼。如果我收下馈赠,一定会出现一副卑下的样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而且一旦经常收受别人的礼品,必将徇私枉法,到头来连相国的职位也会丢掉。到那时,再爱吃甲鱼,恐怕也吃不成了。现在我不收人家的甲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相国,多吃几年甲鱼。"他的弟弟听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抑非损恶,所以禳过。"每个人都时刻在进行着思想斗争,最强大的人不是打败别人的人,而是能战胜自己的人,只有摒弃邪恶的念头,培育真善美的思想,才能消除自己的过错。唐太宗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开明皇帝,他勇于纳谏,非常欢迎臣下的诤谏,他的从谏如流和诤臣魏征的犯颜直谏,展示了贞观朝独特的时代风貌。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游猎,正要起驾,魏征从家乡扫墓回来了,唐太宗知道后,马上传旨取消游猎。原来唐太宗因怕遭到魏征非议而自动中途作罢了。还有一次,唐太宗正在玩耍一只他爱不释手的鹞子,听到魏征求见,顿时慌张起来,他生怕魏征见他玩鹞子,批评他荒误朝政,便下意识地把鹞子藏在怀中,并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魏征奏事完毕下殿后,太宗拿出怀中的鹞子,鹞子早已被闷死了。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俗话说得好:"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如果处理不好这两种欲求的话,轻则倾家荡产,重则性命难保。自来酒以乱性误事,色以败德伤身,嗜欲对人的损伤,莫过于"酒色"二字。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崔杼因迎立齐庄公有功,被封为上卿,执掌国政。齐庄公经常到崔杼府上饮酒作乐。有一次,齐庄公在崔杼家饮酒,崔杼因事外出,齐庄公便诱奸了崔杼的妻子棠姜。以后两人明来暗往,渐为崔杼发觉。崔杼便勾结齐庄公身边有怨气的内侍贾竖作为内问,随时向他报告齐庄公的行踪。有一天,齐庄公决定在北郊宴请外宾,而崔杼的府第正好也在北郊。贾竖报告崔杼后,崔杼便装病在家休养。齐庄公得知后,就说宴席散后来崔杼府上探病。崔杼知道齐庄公醉翁之意不在酒,必是前来奸淫他的妻子。于是崔杼来了个关门捉贼,让妻子迷住齐庄公,然后派家兵将他捉住剁成了肉酱。

  "避嫌远疑,所以不惧。"有句成语是:"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日常行止尚且如此,更何况成就大事呢!所以要在行动上避嫌,在用心上去疑,才可以避免节外生枝,远祸避灾。东汉时,刘秀手下大将冯异,不但作战勇敢,而且治军有方,他的队伍进退行止都有明确的号令,在汉军中以整齐著称。可是冯异为人特别谦虚,外出路上与其他将领相逢时,总是回车让路,非常恭谨。每次战斗结束,队伍扎营休息时,将领们总喜欢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摆功争赏。每当这时,冯异总是单独避到一棵大树下,从不参与。时间一长,军中人都叫他"大树将军",深得军中将士的拥护。刘秀因此特别器重他,冯异也不负重望,屡建功勋,成为汉初佐命功臣中的一员。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广学多闻,不耻下问,是提高一个人素养的基本途径,即使是天生具有圣贤资质的人,如果不勤奋好学,他的名声也不会传之四海、流芳千古。明末清初的爱国志士顾炎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学问家和思想家,他治学勤奋异常,据说他一生当中没有一天离开过书本。在年轻时他就读了许多历史、地理、文学、矿产、交通等方面的书籍。他还非常重视学以致用,常常带着书籍到各地旅行,接触民众,增长见闻,江浙一带到处都留有他的足迹。为了考察地理形势和经济资源,五十多岁时他开始了规模更大的游学活动,一路察看名关要塞,游历名胜古迹,跋涉名山大川,往来行程两三万里,所读新书又达一万余卷。正由于他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都相当丰富,所以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历史、军事和治国之道,都有深入的研究,一生著书几十部,卷帙浩繁,在我国学术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高尚其行为,精微其言论,这是加强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法。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余万,然后挥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今属河北)。周围各国明知秦国灭赵之后,对自己不利,但因害怕秦国强大而不敢发兵救赵。齐国高士鲁仲连游说魏王客将军辛垣衍,使之打消投降之念,同意发兵救赵。在救兵到来的情况下,秦军后退,解除了赵国之危。赵国公子平原君为了表示谢意,要给鲁仲连拜官进爵。鲁仲连辞谢再三,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无奈,只好摆下酒宴宴请鲁仲连,当酒兴正浓时,平原君送千金给鲁仲连贺寿。鲁仲连仍拒绝不收,并说:"天下之士的可贵之处在于为人排忧解难释纷乱,而自己却不取丝毫。如果有所取,存一己之利,那是商贾之人的行为。我不是商人,不做商人之事。"最后,鲁仲连没取分文,辞谢平原君,终身隐居,再也没有人见到过他。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勤俭是立身持家的根本,谦虚是品德才智的标志。任弼时同志一生克勤克俭,从不乱花国家一分钱,而且严格要求家人,绝不允许特殊。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入北平后,行政部门建议给书记处的每位同志做一套新装,好穿着参加阅兵,请示任弼时,他坚决不同意,并语重心长地说:"革命刚刚取得胜利,家底还很薄,不能乱花一分钱。我们是穿着这身衣服打天下的,也能穿着这身衣服进北平。"任弼时在北京的住处面临大街,很不利于休息和工作,同志们考虑到他患有高血压病,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就为他另选了房子。当他知道那所房子是一所机关的办公处后,就婉言拒绝了。任弼时不仅严于律己,还严格要求孩子,他和夫人陈琮英的衣服穿旧了,就改一改给孩子穿,并亲自用毛笔写了"顺手关灯"的字条贴在开关旁边,教育孩子从sJ,要-节约一粒米、一度电,不能养成大手大脚的少爷作风。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虚怀若谷、清雅脱俗的,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然后再深谋远虑,运筹帷幄,退则自保,进则立功。三国时期曹操的著名谋士苟攸,智慧超群,谋略过人,他辅佐曹操征张绣,擒吕布,战袁绍,定乌桓,为曹氏集团统一北方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朝20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就在于他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采取不同的策略。参与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对曹操、对同僚,却不争高下,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对本人的卓著功勋则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正因为如此,他与曹操相处20年,深受宠信,从来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或使曹操不悦,也从来没有人到曹操处加害于他。建安十九年(214年),苟攸在从征途中善终而死,这是他避招风雨深谋远虑的结果。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一个人的品德志向往往可以通过他的择友、交友上反映出来,命运、事业也都与是否得益于朋友直接相关。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一位有名的公子,以轻财好施、善待宾客闻名天下,他所供养的形形色色的食客多达数千人。这些人无论身份是贵是贱,孟尝君对他们都一视同仁、平等相处,从而使所有客人都认为孟尝君对自己最亲,人人都想报答他。有一年,孟尝君使秦,被秦昭王囚禁起来。孟尝君派人向秦昭王的宠姬求救,那位宠姬要孟尝君的白裘作交换条件,可孟尝君的白裘早已献给秦昭王,被收藏在秦宫之中了。正在孟尝君为难时,他手下一名原是小偷的食客自告奋勇愿意去取出来。当夜,这名食客化装成狗,潜入秦宫偷出了白裘。那位宠姬得到白裘后,在秦昭王面前说了好话,使孟尝君得1:2释放。孟尝君随即变更姓名逃出秦都,后半夜到了函谷关,不料秦昭王又后悔了,派人追赶上来。前有雄关挡路,后有秦兵追赶,按秦朝的规定鸡n1f时才能打开关门,形势十分危急。正巧孟尝君的食客中有一个人善学鸡叫,终于骗守关人打开了关门,孟尝君得以顺利逃出。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宽恕容人、忠厚待人,既是一种高尚的休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忠恕待人,方可息怒附众,与他人和睦相处。在封建官场上,对于小怨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的人比比皆是,但宋朝的名相吕蒙正却跟这些人大不相同。当初,吕蒙正刚入朝担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有个朝官十分瞧不起他。一天上朝时,竞公然指着他说:"这个小子也能当参知政事吗?"吕蒙正装没听见,就走了过去,可朝中有个同事却深替吕蒙正感到不平,要去查问那个官员的名字。吕蒙正急忙阻止说:"不要去问了,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我就终身不能忘记了,还不如不知道的好。"大家听了,都非常佩服他的气量,朝廷上下从此也更加敬重他。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人们常用"才能"二字来评价一个人,事实上才与能是有不同含义的,只有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各安其位,否则就是人才的浪费。汉高祖刘邦可以说是善于任用各方面人才从而成就大业的。刘邦从沛县起兵到封为汉王,再到消灭项羽为帝,手下搜罗了韩信、张良、陈平、萧何等一大批人才,这些人才在不同的职位上为刘邦或冲锋陷阵,或治国安民,或运筹帷幄,立下了汗马功劳。张良足智多谋,刘邦就留他在身边出谋献策;陈平机智善断,刘邦就留下他担任幕僚;萧何为人沉稳,善于治民理国,刘邦就让他留守后方,兼管兵员补充和粮草补给;樊哙杀狗出身,勇敢过人,刘邦就让他冲锋陷阵;对于韩信、黥布这样的战将,刘邦则封王赏地,以固其心,所以人人得以立下功业。

  "瘴恶斥谗,所以止乱。"恶行谗言自古以来就是祸乱的根由,做这种事的人或是无中生有或是挑拨离间,目的是害人利己。冯异是东汉光武帝手下的一员战将,他不但英勇善战,而且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治军有方,为人谦虚。他长期转战于河北、关中,甚得民心,成为刘秀政权的西北屏障。这自然引起了同僚的妒忌,一个名叫宋嵩的使臣,先后四次上书诋毁冯异,说他控制关中,擅杀官吏,威权至重,百姓归心,都称他为"咸阳王"。冯异对自己远离朝廷久握重兵不大自安,担心被刘秀猜忌,于是一再上书请求回到洛阳。刘秀为了解除冯异的疑虑,便把宋嵩告发的密信送给冯异,表示对冯异的信任不疑。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古与今有许多相同之处。前朝往事,是非成败,一幅幅历史画卷足以让后人引以为鉴。唐太宗李世民控制天下之后,体味到"创业难,守成更难"的道理,认为自古以来王侯保全的人甚少,都由于生长富贵、骄奢淫逸所致。一次,唐太宗和房玄龄谈起如何教育后代时语重心长地说:"我观察历代拨乱创业之主,生长于民间,了解百姓疾苦的人很少败亡。然而等到继位守业之君,生长在富贵之中,不知疾苦,哪有不灭亡的?每当吃饭穿衣时,就想起百姓种田、纺纱织布的艰难辛苦,要教育后代知道创业难,守成更难啊!"太宗还指示魏征编纂教子书。魏征按照太宗旨意,把自古以来帝王的成败编成了《自古诸侯善恶录》。书中列举了周文王、周武王、汉高祖等开国圣君艰苦创业,以及夏桀、商纣王、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的成败得失。唐太宗责令诸子把此书作为立身必读之书。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人心谲诈,世事幽暗。只有揆情度理,才会减少盲目性,掌握主动权,从而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古井贡酒产于安徽毫州,当初的名气并没有现在这样大。1988年,我国有关部门决定放开名酒的价格,这对名气有限的古井贡酒厂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厂领导派出众多的业务员暗访,摸清了同行们在新形势下的新举措,针对同行们都在提价的作法,反其道而行之——降价,把传统的65。古井贡酒降为55。,售价随之下浮60%,这种作法恰到好处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适应了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销售量大幅度上升,等到其它厂家效仿时,古井贡酒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市场。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随机应变是智慧的表现,灵活通变并不是牺牲原则,恰恰相反,是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美国著名企业家亚科卡在福特汽车公司担任推销员时,就曾运用通权达变之术获得奇效。当时,福特汽车在各地销路疲软,亚科卡所在地区费城的情况更是糟糕。为了打开销路,亚科卡挖空心思,他发现市场一t-_有不少顾客想买车,但由于收入拮据,一时难以凑足那么多的钱。如果这一症结问题能突破,销售量肯定会大增。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名叫"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汽车"的广告推销方案。凡购买56型福特汽车的顾客,买时只需付售价的20%,其余部分每月缴付56美元,3年付清。这个广告一下子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福特汽车销售量顿时大增,仅推出3个月,就跃居全国销售网的第一位。亚科卡也因此名声大振,官运亨通。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当"猎物"已在囊中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到处夸耀,造成乐极生悲。只有稳住阵脚,不露声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如此,生意场上何尝不是如此呢1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消息传开,掀起了一股淘金热。17岁的农夫亚默尔也准备去碰碰运气。找金子的地方是个荒无人烟的小谷,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许多人一面找金子,一面抱怨:"谁要是让我饮一顿凉水,老子送给他金币也干。"找矿人们抱怨的话,使年轻的亚默尔受到启发,他毅然放弃了淘金而去挖水池,再引来远处河水,装在桶中或壶里卖给淘金的人们。当时有人讥笑他,亚默尔全不在意。结果,许多人因没挖到金子而饥寒交迫,亚默尔卖水却赚了6000美元,成为当时的一个小小富翁。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不随波逐流,不朝三暮四,梗直如松竹,坚定如磐石,方为大丈夫之风范,成就事业之保障。1980年,英国的钢铁工业陷入一团糟的窘地,GKN公司也受到冲击,面临严峻的考验。在新形势下,许多钢铁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工人罢工造成的,公司董事长霍尔兹沃恩调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这是英国工业衰退的先兆,更大的衰退即将来临。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改变公司的产业结构,卖掉了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钢铁业股权和在英国的传统机械公司,同时在法国、美国和英国本土创建了五家新公司。对霍尔兹沃恩的大胆之举,许多董事提出异议。霍尔兹沃恩不为所动,坚持我行我素。不久,英国工业的全面衰退果然来缶,GKN公司因早有准备而损失最少,其它公司却纷纷倒闭,人们无不为霍尔兹沃恩的高瞻远瞩和果断举措而赞叹。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只有勤勉奋发,精益求精,才能善始善终。贞观十二年(638年),唐太宗对身边侍臣说:"我在读书时发现前代帝王的善政,都认真仿效。力行不倦。现在我任用你们几位,确实都是贤良之臣。但是治理国家的业绩还是赶不上三皇五帝,这是为什么呢?"魏征回答说:"如今四夷归顺朝廷,天下太平无事,确实是旷古未有的,但自古以来,帝王在刚即位的时候,都是励精图治,处处和尧、舜相比,等到天下安定时,就骄奢放逸起来,不得善终。人臣在最初被任用时,都想辅佐君主,大济苍生,等到获得荣华富贵后,就只想保全官职爵位,不能竭尽忠节了。如果能使君臣都永不懈怠,各自努力,贯彻到底,天下就不愁治理不好,自然可以超越古人了。"唐太宗听后连连称是,从此经常克制自己的懈怠,保持善始善终的美德,终于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黄石公作品集
素书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