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素书》在线阅读 > 正文 本德宗道章第四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素书》 作者:黄石公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笃行之术:[译文]

  凡是按自己意志、专心行事的方法:长莫长于博谋①。(张注:谋之欲博。)

  [注释]

  ①博谋:广泛地咨询意见,从精微处决策计谋。博,大、丰富。谋,计议。

  [译文]

  长处没有比广泛地咨询意见、.从精微处决策图谋更大的长处了。(张商英注:定计谋要广泛地征求意见。)

  安莫安于忍辱。(张注:至道旷夷,何辱之有!)

  [译文]

  安全没有比忍受一切屈辱更安全的了。(张商英注:最高的道术是旷达坦荡,哪里有什辱呢!)

  先莫先于修德。(张注:外以成物,内以成己,修德也。)

  [译文]

  首先要办的事情没有比修养德行更首先的了。(张商英注:对外用来养育万物,对内用来成就自身,这就是修养德行。)乐莫乐于好善①。

  [注释]

  ①乐(1b):快乐。好善:乐于为善。

  [译文]

  快乐没有比乐于为善更快乐的了。

  神莫神于至诚①。(张注:无所不通之谓神。人之神与天地参而不能神于天地者,以其不至诚也。)

  [注释]

  ①至诚:极其真诚,指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译文]

  神通没有比极其真诚更神通的了。(张商英注:无所不通叫做神通。人的精神与天地相通却不能感化天地的原因,是由于人们不能做到极其真诚。)

  明莫明于体物①。(张注:《记》②云:"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如是,则万物之来,岂能逃吾之照乎!)

  [注释]

  ①体物:体察事物。

  ②<记>:指儒家经典<礼记》。引文见该书《子闲居》篇。

  [ 译文]

  明白没有比体察世上万物更为明白的了。(张商英注:《礼记》上说:"清澈明朗在身,意志精神如神。"像这样,那么万物到来时,怎能逃脱我的观照呢!)吉莫吉于知足①。(张注:知足之吉,吉之又吉。)

  [注释]

  ①吉:吉利、吉祥。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译文]

  吉祥没有比满足已经得到的更吉祥的了。(张商英注:知道满足的吉祥,是吉祥又吉祥。)

  苦莫苦于多愿①。(张注:圣人之道,泊然无欲。其于物也。来则应之,已之,未尝有愿也。古之多愿者,莫如秦皇、汉武,国则愿富,兵则愿强,功则愿高,名则愿贵,宫室则愿华丽,姬嫔则愿美艳,四夷则愿服,神仙则愿致。然而国愈贫,兵愈弱,功愈卑,名愈钝,卒至于所求不获而遗狼狈者,多愿之所苦也。夫治国者,固不可多愿。至于贤人养身之方,所守其可以不约乎?)

  [注释]

  ①多愿:愿望众多,指不能实现的愿望众多。

  [译文]

  痛苦没有比超越现实的愿望众多更痛苦的了。(张商英注:圣人的无为之道,恬静淡泊、没有欲望。他们对于外物,来到就顺应它们,离去就算作罢,不曾拥有愿望。古代愿望众多的人,没有比得上秦始皇、汉武帝的,对于国家就希望富裕,对于军队就希望强大,对于功绩就希望N.k,对于名声就希望显赫,对于宫室就希望华丽,对于姬嫔就希望美艳,对于四周少数民族就希望顺服,对于神仙就希望能够请来。然而国家却更加贫穷,军队更加弱小,功绩更加卑微,名声更加低微,最终落了个所追求的没有得到反而留下狼狈不堪的局面,这都是愿望众多所造成的痛苦。治理国家的人,本来不能愿望众多。至于德才兼备的人修养身体的方法,所拥有的愿望能够不减少吗?)

  悲莫悲于精散①。(张注:道之所生之谓一,纯一之谓精,精之所发之谓神。其潜于无也,则无生无死,无先无后,无阴无阳,无动无静。其含于神也,则为明为哲,为知为识。血气之品,无不禀受。正用之则聚而不散,邪用之则散而不聚。目淫于色,则精散于色矣。耳淫于声,则精散于声矣。口淫于味,则精散于味矣。鼻淫于臭,则精散于臭矣。散之不已,其能久乎!)

  [注释]

  ①精散:精神损耗,或云无形耗散。精: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般心理状态,也指人体正气。

  [译文]

  悲哀没有比精气耗散更悲哀的了。(张商英注:道产生的是作为统一体的原始混沌之气,精纯不杂的原始混沌之气叫做精气,精气散发叫做精神。精气潜藏在虚无之中时,就没有生、没有死,没有先、没有后,没有阴、没有阳,没有动、没有静。精气包含在精神中时,就会成为聪明、成为睿哲,成为智慧,成为见识。含有血气的东西,没有不禀受精气的。正确地运用它就会聚集而不会失散,错误地运用它就会失散而不会聚集。眼睛被颜色所引诱,那么精气就耗散在颜色上面了。耳朵被声音所迷惑,那么精气就耗散在声音上面了。嘴被味道所引诱,那么精气就耗费散在味道上面了。鼻子被气味所引诱,那么精气就耗散在气味上面了。精气耗散不停,身体能够长久坚持下去吗?)

  病莫病于无常。①(张注: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有常也。人而无常,不其病乎!)

  [注释]

  ①病:违反生理状态的病害,引申为祸国殃民。无常:变化不定,没有永恒性。

  [译文]

  病害没有比没有常态更大的病害了。(张商英注:天地万物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有自己的规律。人如果没有可以遵循的常规,不就产生疾病了吗!)

  短莫短于苟得①。(张注:以不义得之,必以不义失之,未有苟得而能长也。)

  [注释]

  ①短:指浅薄的见识。苟得:通过不正当的方法求取。

  [译文]

  见识浅薄没有比苟且得到更见识浅薄的了。(张商英注: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东西,必定通过不正当的方法失去它,没有苟且得到却能够长久拥有的。)

  幽莫幽于贪鄙①。(张注:以身徇物,暗莫甚也。)

  [注释]

  ①贪鄙:贪婪卑鄙。

  [译文]

  昏暗没有比贪婪卑鄙更昏暗的了。(张商英注:以身徇物,是最大的昏暗。)

  孤莫孤于自恃④。(张注:桀、纣自恃其才②,智伯自恃其强③,项羽自恃其勇④,王莽自恃其智⑤,元载、卢杞自恃其狡@。自恃则气骄于外而善不入耳,不闻善则孤而无助,及其败,天下争从而亡之。)

  [注释]

  ①孤:独单,孤家寡人,比喻自取孤立的人。自恃:自我依仗,即过于相信自己而骄傲自满。

  ②桀纣自恃其才:桀,夏代桀王名履癸,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暴君。相传他是一个有才智有勇力的人。但性情暴躁,残忍嗜杀,酷好声色,饮酒作乐,不恤百姓,后被商汤起兵灭掉。纣:商代纣王称帝辛,中国商代最后一个有名的暴君。相传他自幼聪明过人,能言善辩,力大过人,手格猛兽,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

  ③智伯自恃其强:公元前457年,智伯约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兰台,戏韩康子与侮其相段规,智国劝谏,不听。智伯强要韩康子送他万户之邑,又强要魏桓子的万户之邑,又向赵襄子索地,赵襄子不给。智伯怒,率韩、魏攻赵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古城营),围城并引水灌之。赵襄子派人与韩康子、魏桓子密谋,反决水灌智伯军,三家夹击,败智军,杀智伯,灭智族,三分智氏田,造成韩、赵、魏三家分晋局面。

  ④项羽自恃其勇: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力气过人,起兵时才24岁。宋义称池:"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项羽杀宋义,统其军救赵,九战,大破秦军,为诸侯上将军。公元前206年秦亡后,楚汉战争爆发。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随行者仅为28骑,于是自刎于乌江渡口。

  ⑤王莽自恃其智:王莽折节恭俭,勤奋博学,交结将相卿大夫甚多,对执掌朝廷大权的叔伯们更是恭敬备至,处处沽名钓誉,为夺取最高权力铺平了道路。38岁为大司马,欺世盗名的措施很多。他事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并毒死平帝,立年仅2岁的刘婴为太子,胁持上下,大事专权,上惑太皇太后,下示信于众庶,对附者拔擢,对忤者诛灭,骗取九锡,以安汉公名行天子事,授意请为假皇帝,继又作"真皇帝"改汉朝为"新"。于是,农民大起义遍及全国,更始兵人长安(今陕西西安)后,王莽随即被杀。

  ⑥元载、卢杞自恃其狡:元载,唐肃宗时大臣,唐代宗时任宰相,为政贪污,贿赂公行,与宦官李辅国等相勾结,做尽坏事,公元770年又与代宗密谋,杀宦官鱼朝恩,后获罪被杀。卢杞,唐德宗时为御史大夫,为人阴险狡黠,欲起势立郭威,稍不附者必欲置之死地。他任宰相后,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藩镇叛乱,他以筹军饷为名,搜刮财货,长安(今陕西西安)因而罢市。公元783年,泾原(治今甘肃泾川县北)兵人长安哗变,德宗逃奉天(今陕西乾县),李怀光上表暴扬卢杞罪恶,卢杞因此被贬。

  [译文]

  孤家寡人再没有比自负自满更大的孤家寡人了。(张商英注:夏桀、商纣王对自己的才能很自负,智伯对自己的强大很自负,项羽对自己的勇力很自负,王莽对自己的聪明很自负,元载、卢杞对自己的狡黠很自负。自负的话,那么骄傲的神气就会流露在外而且耳朵听不进去善言规劝,听不进去善言规劝就会孤立无援,等到他失败时,天下人就会争相起来灭亡他。)

  危莫危于任疑①。(张注:汉疑韩信而任之,而信几叛②;唐疑李怀光而任之,而怀光遂逆③。)

  [ 注释]

  ①危:危险,即潜伏的危机,亦指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任疑:任命半信半疑的人。

  ②汉疑韩信而任之,而信几叛:公元前206年,韩信亡楚归汉。夏侯婴与萧何几次向刘邦举荐韩信,不得重用。韩信逃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并向刘邦陈说任用韩信与东向争夺天下的重要性。刘邦于是任韩信为大将,统兵出汉中,入关中,建立东向争天下的基础。以后,韩信在北方战场作战时,刘邦动辄收其精兵甚至秘入韩信营中,夺其印符,自召诸将,重新调遣。公元前203年,韩信定齐,请求假齐王镇齐。刘邦大骂,不得已,才派张良前去封韩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会战后,韩信还未脱下甲胄,刘邦即驰人韩信营中,夺其指挥大权,更立为楚王,实为夺其封地。公元前201年,刘邦以诈计赚韩信,械系其入洛阳,降为淮阴侯并留朝软禁。话韩信被诬告谋反,吕后与萧何骗韩信入贺将其绑杀,并夷灭其三族。

  ③唐疑李怀光而任之,怀光遂逆:公元783年,唐德宗遭泾原(甘肃泾川县北)兵人长安(今陕西西安)时的哗变,仓翠出奔季天(今陕西乾县)。朱批目称大秦皇帝,率军攻奉天甚急。李怀光率兵昼夜兼程来援,击破朱批兵,解奉天之围,进位为副元帅。但李怀光性情刚愎,抨击时政,这就引起德宗与权臣的疑忌。宰相卢杞说德宗敕令李怀光驻长安附近的便桥,不令入城。李怀光怨望,历数卢杞罪行。大臣们E1益窜掇德宗,认为李怀光谋反。李怀光倔强抗命,君臣相互离心。李怀光返河东(今山西太原)遂反,后被杀。

  [译文]

  危险没有比任命半信半疑的人更大的危险了。(张商英注:汉高祖刘邦怀疑韩信图谋不轨却任用他,而韩信差点反叛;唐德宗怀疑李怀光拥兵谋反却任用他,而李怀光终于谋反。)

  败莫败于多私。(张注:赏不以功,罚不以罪,喜佞恶直,党亲远疏,小则结匹夫之怨,大则激天下之怒,此私之所败也。)

  [注释]

  ①败:败坏、破坏。多私:偏私的行为众多,指处处都是以权谋私的人。

  [译文]

  败坏事情没有比处处以权谋私的行为更败事的了。(张商英注:奖赏不根据功劳,惩罚不根据罪过,喜欢佞幸之人、憎恶正直之人,结交亲近之人、远离疏远之人,往小说就会结下个人的怨恨,往大说就会激发天下人的愤怒,这是偏私行为所败坏的事情。)

  右第四章,言本宗不可以离道德。

  [解析]

  本章的基本内容为十五术,所谓本德宗道,最根本的是要得到统治天下的权力以及治理天下的正道,这的确是对为政于天下的帝王、将相、谋臣的的针砭之术。

  道之于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深刻体味天道的真谛,才能出神入化地用之于人道。喜怒哀乐、祸福穷通、兴衰荣辱、吉凶强弱的变化,全都在其中了。

  "长莫长于博谋"。举凡古今中外的伟人,都不会将有口皆碑的名声作为人生的目的,而是将层出不穷的谋略作为事业的宗旨,这样名声、谋略和事业才会相得益彰。1953年,全国粮食供应发生严重问题,收购和销售之间差距很大,怎么办?当时担任国家财经领导工作的陈云同志发动大家一起想办法。总共提出了八个解决办法:又征又配,只配不征,只征不配,原封不动,临渴掘井,动员收购,合同预购,各行其是。在这个基础上,陈云同志一一进行论证,结果只有又征又配的方案利大于弊,方案可行。之后,他又对实行又征又配可能遇到的风险与不实行不征不配可能遇到的风险作了比较,结果是实行比不实行遇到的风险要小。实践证明,经集思广益后的又征又配方案是合乎当时我国具体国情的,是解决当时粮食供销矛盾的最佳方案。

  "安莫安于忍辱"。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间的不忍,所以自来就有"和为贵,忍为高"这句俗语。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只有在受屈辱时善加克制,才能转祸为福。韩信年轻时,淮阴(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甘罗城)城里有个少年有意侮辱韩信,对他说:"不要看你长得高,喜欢带剑,其实你内心中也是很胆怯的。"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这个少年对韩信说:"如果你不怕死,就用你的佩剑刺死我;如果你怕死,不敢刺死我,那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扫了周围一眼,匍匐下来,从这个少年的胯下爬了过去。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认为韩信胆小怕事。后来韩信追随刘邦,屡立战功,被封为楚王。不久,韩信把侮辱他的那个人找来,让他在军队中作官,并告诉文臣武将说:"这个人是个勇士,当年他使我受胯下之辱时,难道我不能把他杀掉吗?但杀了他,我也就不能成名了,所以我容忍了他,因而才有今天。"

  "先莫先于修德"。一个人道德高尚与否,既关系到自身的人品修养,也关系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事业的成功。作为一个领导人,要使各级下属拥护,必须修德让人心悦诚服。公元前549年春天,鲁国大夫穆叔(叔孙豹)到达晋国,与晋国执政大臣范宣子友好交谈起来。范宣子向穆叔请教"死而不朽"的含义,穆叔没有马上回答。范宣子就列举了他祖先从虞舜以来直到最近的种种业绩,认为这就是不朽的确切含义。穆叔听后连连摇头说:"为人处世,应当首先以德抚民,然后立功建业,其次为立言。这样,时间流逝,但他的精神、事迹、言行都经久不废,所以可以称为不朽。"穆叔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思想对指导先秦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乐莫乐于好善"。行善积德,自然福寿平安,多做好事对心理素质会渐渐造成一种良好的影响,无时无处都能处在一种宁静坦荡的心境中,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汉武帝时,卜式以牧羊为业,积聚了大量财产。当时,汉朝正与匈奴展开战争,耗费巨大。卜式上书愿把家产的一半献给国家助边。武帝派人询问他是否想做官或者有什么冤屈要申诉。b式回答说:"天子诛伐匈奴,我认为贤人应当为国而死,有财的人应当捐献给国家,这样才能灭掉匈奴。"几年后,匈奴浑邪王等降汉,为了安置这些人,汉朝花费巨大,以致国库空虚,无力支付。卜式又急国家所急,捐钱二十万用于徙民。武帝给他免除徭役四百人的赏赐,卜式又都献给了国家。

  "神莫神于至诚"。人们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讲究诚信,才能获得立身处世的根本。韩国现代企业集团总经理郑周永,是世界闻名的大财阀,他在自己经营生涯中,始终把诚信作为根本,从而在企业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1953年,郑周永的现代土建社承包了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开工不到两年,工程费总额由于物价上涨竞比签约承包时高出了7倍,有人劝他赶紧停工,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郑周永不为所动,认为金钱事小,信誉事大,宁可赔本甚至破产也要保质保量按时完工。郑周永这次虽吃了大亏,便树立了恪守信用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生意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压倒了同行对手,一跃成为韩国建筑业的霸主。

  "明莫明于体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只要能跳出自身的思维定式,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处理问题,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同。古代有则寓言,说的是住在边塞的一位老翁,有一次,他家的一匹马突然无缘无故地跑到塞外失踪了,人们都为他感到难过。老翁说: "怎么知道这不是件福事呢!"后来,那匹马又跑了回来,还带来了另一匹骏马。人们都来向老翁表示祝贺。老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件祸事呢!"果然,他儿子骑这匹马的时候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又向老翁表示悲痛。老翁泰然回答说:"怎么见得这不是件福事呢!"不久,战争爆发,许多青壮年都在战争中死掉了,只有老翁的儿子却因瘸腿而免服兵役,使得父子俩得以保全性命。由此可见,老翁是懂得祸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道理的人。

  "吉莫吉于知足"。广厦千问,夜眠七尺;珍馐百味,不过一饱。知道满足的人才能经常获得快乐,李知是唐朝郑州荥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他转任刑部尚书。自上任后,他屡次上书玄宗请求辞职告老还乡,后来玄宗批准了他的要求。事先他并没有与妻子商量,等获准后,他才回家吩咐佣人收拾行装启程。妻子吃惊地说:"咱们根本没有什么家产,儿子们也还没有个一官半职,你为什么不营他们的前途考虑安排一下,就这样急匆匆地辞职了呢?"李日知对妻子说:"我本是一个书生,能达到这个地步,已经很过分了。人心没有满足的时候,欲壑难填,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贪得无厌,就没有停步的时候了。"他毅然回家过起了田园生活。开元三年(715年),他安然逝去。"苦莫苦于多愿"。对于身外之物,来就来,去就去,无须牵挂,更不值得大悲大喜,如果欲望众多,就会陷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中国历代帝王有多种爱好,有人好狩猎,有人好蹴毯,有人好诗词,有人好书画,有人好音乐,这些爱好,或显示帝王的文治,或显示其文才,都属于所谓高雅一类,但明朝末年的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却喜欢体力劳动,亲自斧锯凿削了许多土木建筑工程,而明朝这座大厦,也就在他的斧锯凿削声中梁倾柱塌了。他十六岁登基,不是医治千疮百孔,而是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醉心于木工技术,朝政大权操纵在宦官魏忠贤之手,致使朝政更加黑暗,各项弊端丛生,对连年灾荒不恤不赈,终于激起了陕北农民大起义,敲响了明朝灭亡的丧钟。

  "悲莫悲于精散"。世间万物,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因禀受元气而成,正确地运用它,则精而不散;错误地运用它,则散而不聚。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得到了一个绝代美女褒姒,对她十分宠幸。褒姒没过多久,就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儿子叫伯服。由于褒姒深受嬖幸,于是昏庸透项的周幽王便违背周代的宗法制度,废掉了原配夫人申后及其所生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周幽王自从得到美女褒姒后,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由于褒姒不好笑,周幽王竟然导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使各地诸侯们受到愚弄才博得褒姒一笑。公元前771年,申后父亲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的军队攻打周朝,周幽王连忙点燃烽火告急,无奈诸侯们被幽王愚弄耍笑惯了,竞对此置之不理,结果幽王被杀死在骊山脚下,西周灭亡了。

  "病莫病于无常"。天地万物之所以永恒,是因为它有自己的规律,如果强行破坏它,就会受到它的惩罚。为人处世有一定的准则,如果违反它,就会遭到他人的报复。辽穆宗初期尚能励精图治,但自从平定几次叛乱和与后周罢战后,他便认为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于是一味追求享受,夜夜宴饮,通宵达旦,白天则睡觉养神,不理朝政,时间一长,人们便给他送了一个绰号"睡王"。辽穆宗统治后期,不但贪睡误政,而且性格变得喜怒无常,残暴无羁,稍不如意就动手杀人,曾亲手杀害近侍、鹿人、彘人多达百人之多。公元969年二月,穆宗在怀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境)黑山游猎时,因酒醉后找不到喜欢吃的食物,要杀死厨师。于是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和庖人辛古等六人积恨成仇,当晚便乘献食之机,持刀而人,将穆宗杀死于黑山下的行宫中。

  "短莫短于苟得"。以不义的方法得来的东西,必将以不义的方法丧失。身处平安之地而不忘危难,对现在拥有的东西能够珍惜,这样的人才没有短处而有所前进。春秋时楚国攻击绞国国都时,绞国关闭城门坚守,楚大军屡战不下。这时楚大夫屈瑕向楚武王建议说:"为今之计,不妨让砍柴的军夫在没有护卫的情况下人山砍柴,诱敌出城。"于是楚武王命令一批楚军扮成砍柴的樵夫进山砍柴,同时派精锐部队隐入山中待机歼敌。果然,绞军侦察人员把楚军人山砍柴的消息报告给绞国国君后,绞国国君立即命令小股部队出城劫柴,几次得手后,又命令精锐部队出城开进山中,准备把木柴全部劫人城中以备过冬之用。楚军伏兵四起,绞军大败而回。楚军随即猛烈攻城,混入城中的楚军,在城内接应。很快,城被攻下,绞国灭亡了。

  "幽莫幽于贪鄙"。人生的悲剧多起源于一个"贪"字,贪财、贪色、贪酒,轻则神志昏昏,重则悖情悖理。早在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就用马匹、玉璧贿赂虞国,借道讨伐虢国。虞公贪利,接受了晋国的财物,还主动带路帮助晋国攻打虢国。公元前658年,晋国再次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进言说:"虢虞两国互为表里,如果虢国亡国,那么虞国也将不复存在了。"并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为喻,奉劝虞公阻止晋国借道伐取虢国。结果,虞公贪图晋国送来的财物,没有听从。晋国在灭亡虢国后返回的路上,顺便也消灭了虞国,应验了宫之奇的话,身为阶下囚的虞国君主后悔不迭,只好自吞苦果。

  "孤莫孤于自恃"。世上好骄傲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恃才傲物的人,一种是无才傲慢的人。战国时,魏国文侯的儿子魏武侯刚刚执政,他意骄气满,非常瞧不起人。有一次,他谋划一件政事非常成功,不禁喜形于色,在朝堂上兴奋地举起手臂高喊:"大夫的谋略没有一个像我这样好的!"一会儿功夫,就这样喊了好几次。大臣们面面相觑,都觉得他太骄傲了,没有国君的风度。这时魏相李悝上前劝谏说:"从前楚庄王谋划政事得当,有大功,但退朝时神情非常忧虑。手下的人问他其中的原因,他告诉大家,汤相仲虺说过,诸侯用人如果选的都是不如自己的人,那就该灭亡了。现在像我已经是很无能的人了,而群臣的智谋还不如我,那我不是快要灭亡了吗?同样一件事,楚庄王自伤,您却高兴,这样对吗?"魏武侯听后幡然大悟,从此再也不敢恃才自傲了。

  "危莫危于任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既要用人,又要怀疑,这对用人者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中国深圳三九集团属下的"三九大酒店",在未归属三九集团以前,酒店共有六七个正副总经理,内耗有法,管理无方,住房率仅为31%,亏损严重。1991年末,该酒店归属三九集团,集团总裁赵新先只选了霍树荣一人任总经理,全权赋予他"说了算"的权力。霍树荣上任后,将酒店九个部一刀砍掉三个,员工一下子减掉五十多名,酒店很快扭亏为盈。后来,霍树荣想在上海搞一个3500万元的旧房改造项目,去找赵新先汇报,赵新先说:"不要汇报了,你自己作主。当你需要集团一起承担风险时,再来找我。"结果,这个项目很快搞成了。赵新先就是这样用人的,一句"我不管",充满了对手下的信任和期待,无形中也给下面具体办事的人以巨大的鼓励。

  "败莫败于多私"。私心是一种心理现象,表露于外则化为利。新中国反贪第一案是1951年发生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结果两人被开除党籍、判处死刑。这两人被捕前曾分别担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副书记,他们从小参加革命,为革命做出过一些贡献,但在革命胜利后的和平环境中,经不起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堕落成背叛党、国家、人民的可耻叛徒,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据调查,刘、张二犯利用职权盗用飞机场建筑款、救济水灾区造船贷款、河工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地方粮、克剥民工供应粮及骗取银行贷款等,总计达171.627多亿元(当时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元),用于二人秘密掌握的"机关生产"。刘青山、张子善将盗窃和非法经营所得,大肆挥霍浪费,用来满足腐化堕落的生活需求。刘青山住在原来一个大汉奸的别墅里,生活奢侈腐化,甚至堕落到吸食毒品成瘾。张子善则投其所好,将专署公安处收缴来的毒品送给他享用。1950年下半年,刘青山用公款从香港购进两辆小汽车,一辆留着自己用,一辆送给了别人。不到半年,他们共贪污挥霍达3.78多亿元。刘青山、张子善的罪行受到严惩后,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对于胜利完成我党提出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伟大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t,xt,小\说 天\堂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黄石公作品集
素书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