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民国第一帮会》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章 青帮大佬(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民国第一帮会》 作者:陈伟伟

第8章 青帮大佬(4)

  张仁奎收的徒弟越来越多,在众多人的建议下,创立了“仁社”。“仁社”成立后,发展迅速,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社”鼎足而立,成为上海帮会中最有势力的三个团体之一。张仁奎的徒弟们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张仁奎俨然成了青帮教父。

  如日中天的张仁奎,和政界、商界、军界的名流都有交往,因此巴结奉承他的人也很多。1925年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也趁着张仁奎过生日的契机给他送过寿联。而蒋介石送寿联当然不是抱着祝寿的单纯的目的,是为了巴结认识张仁奎。当时的蒋介石还没有后来这么得势,巴结奉承青帮的领袖也是为了他的将来考虑。后来蒋介石做了中华民国的最高领导人,对已经是古稀之年的张仁奎仍然称呼为“张老太爷”。这种称呼让这个年迈的老头子很是满足。

  蒋介石得势之后的张仁奎,已经是一个年迈体衰的老头儿了,这时候的张仁奎一般不再过多干涉帮会事务,更不用说无关乎他的军政之事。不过是在自己的住所过几天清闲的日子,或者偶尔收几个徒弟,生活还算安逸自在。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长时间,日本人发动了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很快,战火烧到了黄浦江边,作为重镇的上海在凶猛的炮火中沦陷。张仁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于是留在了上海,坚持抗日活动。张仁奎动用自己的钱物,为国家捐赠了一批又一批的军用物资。深明国家民族大义的他,甚至要求自己帮会的弟子们也要坚持抗战,决不可向日本人低头。

  然而,张仁奎这种以身体不适为由,闭门谢客,却暗中支持抗日救国的行为还是被日本人发现了,于是日本人便来到张仁奎的住处再三挑衅。张仁奎面对蛮横不讲理的东洋鬼子,横眉冷对,大义凛然,决不服软,然而因为年事太高,日本人长期不间断的骚扰,使这个老人不能安心,长期对无礼的日本人动怒也对他的健康十分不利。终于,在1944年,张仁奎在上海与世长辞。

  7.张树声:以抗日救国为己任的青帮老大

  出身行伍的青帮头目张树声,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叱咤黑道白道的传奇人物。张树声是当时青帮“大”字辈的成员,由于抗战的背景,张树声号召他的众多门徒参与抗日活动,并在八年的抗日活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树声自幼喜欢舞枪使棒,酷爱拳脚,练得了一身好本事。清末时期,张树声曾经担任清军第六镇第十一协哨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以后,张树声投靠了北洋军,做了营长,后来又担任了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参谋长、第十一骑兵团团长等职务。抗战时期,因为战功显赫,一直提拔到西北革命军东路军团副司令的位置。

  张树声参加青帮也是因为机缘巧合。发生在1911年底的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冯玉祥和张树声等人都参加了这次起义,不料起义失败,张树声逃亡上海。而后,无依无靠的张树声加入了上海的青帮,成了青帮“大”字辈的重要成员。在后来青帮势力的发展中,“大”字辈成员人数不多,因此张树声成为了民国时期青帮辈分最高,而且名声很大的领袖之一。

  早在清末做营长时期,张树声就认识了冯玉祥将军。作为冯玉祥的手下,张树声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两人也在早年共同做过一些事情,因此交情甚笃。冯玉祥视他为莫逆之交。张树声虽然加入了青帮,但是辛亥革命成功之后,他仍然在冯玉祥手下做事。其实,冯玉祥之所以愿意张树声做他的手下,另一个原因就是看中了张树声的帮会背景,冯玉祥认为帮会可以帮助他稳定政局。直到1930年冯玉祥的西北军瓦解了,张树声才又回到上海,这时候的张树声开始发展帮会势力。

  在青帮的排行中,张树声属于“大”字辈的成员,辈分极高,因此号召力也很大。加上张树声收徒弟和张仁奎不同,门槛没有这么高,因此江淮一带,诸如上海、杭州、蚌埠、徐州等地都有人愿归其门下。张树声收徒弟的影响力一直波及了中统、军统等国家机关领域。

  帮会势力的发展使蒋介石不得不考虑控制和利用帮会的问题。1940年,当时的军统头目戴笠和青帮头目之一的杜月笙在重庆交通银行大楼邀请张树声和各地青帮头目一起吃饭。然而这顿颇具“鸿门宴”意味的饭局,张树声吃得很不痛快。饭毕,戴笠传达了蒋介石的意思,想把青帮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日。虽然张树声支持抗日运动,但他还是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这样做的话,青帮部分的控制权就会被政府掌握。然而张树声没有力量和蒋介石抗衡,只能答应了戴笠的要求。

  张树声之所以能在社会上有这么大的号召力,有众多的门徒跟随,除了他的辈分高之外,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来的立场,也是张树声强于其他帮会领袖之处。为了支持国民党政府的抗日活动,张树声一方面加紧招收弟子,跟新加入的弟子讲授青帮的规矩,还在帮会的教义中增加了反日的要求,并跟自己的弟子传播抗日的思想。另一方面,为了启迪帮会人士的爱国思想,树立起反抗日本侵略的意识,他还编写了《民族精神》一书,并在书中提及“义气千秋”的概念,希望在国难当头之际,人人发奋,力挽狂澜,救国家于水火。1941年5月,《民族精神》一书毁于战火,张树声在1943年又编写了《民族精神续录》一书。在书中,张树声突出强调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作用,号召青帮帮众服从国民党领导,全力以赴地支持抗战救国的事业。张树声的行为当然受到了国民党高层领导的赏识,国民党高层给予了这本书很高的评价,张树声名声大振。

  张树声除了积极运作抗日活动之外,受他的上司冯玉祥影响,他还利用帮会的力量保护革命志士免遭国民党特务的迫害,或者向革命志士提供情报,帮助革命志士逃避国民党的暗杀。在国民党方面,他拥护国民党的领导,但是又不赞成国民党为了一己私利同胞相残。

  张树声在抗战胜利前夕病逝。因为他是帮会的大哥,而且生前为抗日活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时有数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可谓规模空前!

  8.袁克文:身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氏次子

  被世人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才华横溢,文采斐然。风流不羁的他还和当时上海的青帮有些瓜葛,袁克文不仅是当时声名远扬的才子,而且还是青帮“大”字辈的成员。

  袁克文出生于1890年,字豹岑,号寒云。寒云一词来源于他曾得到了北宋王晋卿的《西蜀寒云图》,酷爱字画的袁克文就以寒云为号。

  出身“皇室”的袁克文,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父亲袁世凯专门为他聘请了名师严范孙、方地山来指导他。他还擅长诗歌,与赵幼梅、王守恂同被誉为“近代天津诗坛三杰”。名师出高徒,严范孙的指点教育,加上袁克文本人聪慧异常,刻苦用功,于是学业突飞猛进。袁克文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尤其是书法,草书、隶书、篆书等都臻于妙境。

  袁克文本人多才多艺,被世人称为“袁门子建”。这个称谓不光是因他的才华而得,还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系。袁克文本人是一个文人气十足的风流才子,平日喜欢诗书棋画,结交名伶,却不喜过分涉足政治。而且,对于父亲袁世凯欲恢复帝制的做法并不赞同,尽管如此,袁世凯还是很喜欢这个聪明多才的二儿子。

  袁克文的哥哥袁克定是一个十分热衷政治权术的人,一直以来,他都认为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弟弟是个巨大的威胁。再加上袁克定因为搞了个假版的《顺天时报》,引起了袁世凯的不满,袁世凯觉得立“太子”这件事应该是“立贤不立长”,这更加剧了袁克定的恐慌。于是袁克定在北海团城设了饭局,在酒中下毒欲置弟弟于死地。兄弟互相残杀的悲剧即将上演,然而历史无意嘲弄人,人只能面对无情的历史。提防心很强的袁克文并没有轻易饮下那杯酒,而是趁人不注意将随身携带的银器放入杯中验出了剧毒。袁世凯事后知晓此事,怒斥了袁克定。为防不测,袁世凯命人刻了一方大印送给袁克文,上书“上第二子”四字,并建议他以“出京游玩”的名义暂时躲避祸事。袁克文听从了袁世凯的建议,准备离开北京。当时反对帝制的也有青帮的部分成员,他们被袁世凯关在了军法处。袁克文准备离开北京之前,以二公子的身份带走了这些反对帝制的青帮弟子。这些被救出来的青帮弟子对袁二公子感激涕零,建议他如果没有其他容身之处,不如去上海加入青帮,以求安顿。

  袁克文听从了建议,去上海后便寻求门路,拜了当时“理”字辈的张善亭为师,列“大”字辈。民国时期,“大”字辈的成员已经屈指可数了。袁克文之所以可以进入“大”字辈的行列,很可能和他的袁二公子的身份有关。袁克文在加入青帮的第二年就开始招收弟子,他收弟子的门槛不算高,加上他为人比较谦卑,性格也不刚烈,很多弟子都喜欢去他的门下做徒弟。

  袁克文在青帮收徒弟,其实不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也不是为了壮大青帮的力量,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性格上的倾向造成他这样的行为。袁克文本人的文人气十足,加入青帮广收门徒,可能是他仰慕春秋战国时的孟尝君、春申君广招天下门客的事迹,受其感染,而且他可能也有做个自由自在的游侠的情结。可见,袁克文发展门徒的行为,和其他人的拉帮结伙不同,是他自己的文人个性使然。

Www.xiaosHuotxt.net_T_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伟伟作品集
民国第一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