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民国第一帮会》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0章 青洪帮不分家(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民国第一帮会》 作者:陈伟伟

第10章 青洪帮不分家(1)

  上海滩的帮会风云

  洪门的“洪”通“红”,人们习惯上也称其为红帮。所以在风云变幻的旧上海,人们将青帮和洪门合称为“青洪帮”。实际上,二者也确实有着历史渊源。虽然在中国的其他地区,洪门与青帮是分开的、完全独立的两个组织,并没有太多的纠缠,但是在上海十里洋场,青帮和洪门联系紧密、不可分割。二者时而剑拔弩张、刀剑相向,时而相互利用、联手共赢,使上海滩变成了流泥横行、藏污纳垢的“天堂”。不仅如此,由于二者分分合合的戏码不断上演,上海诸如此类的事件层出不穷,给现在的人们留下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

  1.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的洪帮

  洪帮是清朝时期比较重要的秘密结社组织,主要的活动范围是在中国南方一带。洪帮创立的历史契机是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

  清军入关前的明朝腐化堕落,不理朝政的皇帝非常多,甚至当代中国历史学者也无不调侃地说,明朝不理朝政的皇帝是最多的。然而即便如此,拖着长辫子,穿着满族服装的清军在占领了北京,建立清朝之后,还是让汉族人民一时无法接受。毕竟满人属于少数民族,尤其是清朝强制要求汉族人剃发,甚至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地步,这更进一步加深了民族矛盾。明朝刚刚覆亡,满族人的统治尚未站稳脚跟,这时候,历史的怀旧情绪滋生蔓延,反对清朝的统治,恢复汉人天下的历史潮流也席卷而来。而洪帮作为一个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的帮派组织就这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洪帮是近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帮派之一,直到现在还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发挥着它的作用。然而关于这个有名的帮派组织起源的具体时间和创办人,则历来众说纷纭。

  改朝易代的政治背景,深度弥漫的怀旧情绪,成为了洪帮创立的重要历史根源。关于洪帮的创立有多种传说,有的人认为洪帮的创立跟一个叫殷洪盛的人有关。当年崇祯皇帝缢死在煤山的歪脖树上,但此事并没有削减汉人对抗清军的斗志。当时在山西太平县的殷洪盛,带领着一帮忠肝义胆的豪杰之士投靠了史可法,以对抗清军。不料史可法在战争中为国捐躯了,殷洪盛也在一次战斗中献出了生命。殷洪盛手下的门人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继续坚持斗争,誓要和清军战斗到底。他们从清军的重重夹击中成功突围之后,感觉到几个人的力量太小,不足以和清军抗衡,于是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反清复明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后来的洪门。洪门的“洪”字,来源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洪武”,这个组织的名字显然暗喻了恢复明朝天下的意味。

  另有一种关于洪门起源的说法认为,这件事起源于天地会的总舵主陈近南,陈近南欲扩大反清复明的力量,于是派遣他的部下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等设立支会,而他们招收的很多人则是当时受到朝廷的陷害而纷纷逃窜、无家可归的南少林的弟子。

  上述关于洪门起源的传说听起来颇具传奇的色彩,而且这些说法似乎不能给人以确凿的感觉。其实关于洪门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是有关人士争论的重要话题。历史年代过于久远,反清的宗旨又使得这些团体的活动以较为秘密的方式进行,而且很多书面材料又记载不一,使得这件事情更加扑朔迷离。

  然而,当代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似乎有了更加明显的进展。国内学者在对历史资料的考证中找到了一些提及洪门的信息,并推断这个组织可能最早不是建立于明末清初,而是康熙时期或雍正时期。着名的洪门研究专家、考古学家陈江教授认为,洪门是由分封在江西南城的朱元璋的后人创立的,因为朱氏子孙都把他们的墓地建在南城县洪门镇洪门岭,因此取名为“洪门”。而且近年在江西省黎川县周湖船形屋里发现的《双龙争鼎图》则更加证实了这个组织反清复明的主张。

  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的洪帮,虽然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但是它仍然是一个自发的农民组织,加入到洪帮里的人,可能不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而是为了生存,或者为了财富,这就使得这个组织不如近代的革命党那样严谨自律。事实上,洪帮组织上可以发展的重要保证就是经济上的互利互助,显然这样的互利互助带有浓厚的农民阶级的平均分配财富的意识。帮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忠义”,这大约是受到了梁山英雄好汉思想的影响,因此充满了江湖意味。洪帮的政治纲领就成了“反清复明”、“替天行道”。这里所谓的政治纲领,其实并没有深刻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过是反映了农民的一种愿望,而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性认识和感性探讨。洪门的口号是“明大复兴一”,这个口号显然具有明显的恢复大明王朝的意味。

  作为一个笼络了很多人入会,而且影响力逐渐扩大的帮会,必然有着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以帮助帮会以后的发展。洪帮的组织机构就设计得十分有利于其管理和实力的增强。首先,从内部管理来说,洪帮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比如其职位就包括了刑堂、坐堂、礼印、京外军师、管事五爷等多种不同的职位,每个职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同的职位当然有等级上的差别,但不是绝对的,它具有一定的向上或向下的流动性,类似于今天单位的晋升制度,只要表现优秀,立下功劳,就可以“升职”。这样的激励措施必然吸引更多的人为洪帮效力,服务于反清的事业。

  洪帮不仅有健全的纵向管理模式,还有比较可行的横向发展模式。在这一点上,洪帮和青帮不同,青帮中的成员,如果有人另立山头,就是背叛师门;还有,青帮之中不允许其弟子在拜了一个师父以后,又去拜自己师父的师父学艺,这样的行为要被处以极刑。而洪帮强调的是兄弟之谊,如果有人另立山头,也不会招来非议和麻烦,大家平等对待,各显其能。因此,洪帮的规模和发展势头要比青帮高出许多,不仅在国内有众多的分支机构,甚至传到了海外。当时的清廷腐败不堪,处处遭人欺负,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别说保护海外的华侨们。蛮横的外国人也经常在华侨面前飞扬跋扈,装腔作势,无事生非,无理取闹。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那些受了欺负的华侨往往没有力量保护自己,便纷纷加入到洪门属下的堂口以求自我保护。到了近代,洪帮几乎成了全国性的帮会组织,其影响力已经不可忽视。

  以反清复明为己任的洪帮并没有实现它恢复大明的愿望。然而,历史却给了它另外一个实现其价值的机会。

  一直主张进行国民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的孙中山,为了团结和争取更多的革命力量,在洪门前辈钟水养的介绍下,于檀香山加入了洪门组织——国安会馆。入会之后不久,孙中山和洪门致公堂(即后来的中国致公党)大佬黄三德商议改组事宜,并起草了《洪门致公堂重订新章要义》。着名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就是在这里最早提出来的。这个口号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被演绎为“洪门三大信条”,取代了原来具有浓厚封建帮会性质的“三十六誓”、“二十一则”、“十禁”等条例,这个时候的洪帮已经不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帮会组织出现了,而是成为了海外华侨支持国民革命的组织机构。洪帮中的成员出钱出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自己浓重的一笔。

  历经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洪帮,其内部也有过分分合合。抗战结束以后的中国,在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上展开了抉择。而洪门组织则纷纷组建政党,希望在中国实现多党制,走中间派道路,并发起成立了“中间党派联盟”,意欲参与政治,可见此时的洪门力量之强大,并开始参与中国政权分配,扮演政治角色。但是洪门内部成员构成复杂,阶级力量分化,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走中间路线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这就决定了中间党派的主张并不能实现。1947年,中国致公党(前身美洲洪门致公堂)宣布赞成新民主主义道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愿意为中国革命事业贡献力量。直到今天,致公党作为与共产党合作的民主党派,一直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洪帮,作为一种封建性的帮会组织,虽然声称其目标是“反清复明”,但是在客观上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的洪帮作为一种落后的组织形式随着其他帮会(比如青帮)一起消亡了。海外的洪门组织则演变成了合法的保护华人利益的社团组织,在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2.“徐老虎”导演的“青洪分合”戏码

  青帮江北帮的大头目徐宝山,人称江湖第一大盐枭,是一武艺超群、见识远大的超凡之辈,其谋略策划的能力绝非一般匪首所能企及。在他几十年率领帮内众人在江湖上厮杀拼抢的生涯中,对青帮的延续和发展,以及使青帮势力能够在上海站稳脚跟作出了巨大贡献。“青洪联合”,就是他早期审时度势,利用洪帮约束内部,提高战力,扩张势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徐宝山自立门户,声名在外之后,并没有志得意满,而是居安思危。他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身为帮会的后起之秀,却收罗众徒、大占山头,不断扩张势力,这必定会引起周围盐枭头目对他的敌视。这种外来的“暴发户”给他们带来的威胁,极有可能刺激他们联合起来对付徐宝山。与此同时,徐宝山还不得不考虑来自清廷官兵的威胁。当时徐宝山的势力在当地已经可以算是首屈一指,一旦朝廷派兵剿匪,首当其冲的就是徐宝山的江北帮。当时青帮的成员多是小利为先、胸无大志的农夫,他们组织松散,农忙时种田,农闲时贩盐,一旦被官兵追剿,必定毫不抵抗,四散而逃。徐宝山深思熟虑后,清醒地意识到想要扩大力量,壮大军力,必定要联络实力强大、纪律严明的洪门,提升自己的武装层次。

www.XIAOshuotxt。NETT xt ~小 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伟伟作品集
民国第一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