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2章 快乐心理学6——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生死与聚散(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作者:李素文

第22章 快乐心理学6——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生死与聚散(2)

  不要总认为生病堵死了你通往幸福的大道,这说不定是上天安排给你的另一条坦途。就如同新凤霞那样,虽然不能站在台上,但却把自己的艺术传播开来,桃李满天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新派艺术的魅力。

  扩大了人生的半径,你才活得更有意义,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4.身体的残疾用快乐修补

  身体健康是一种福气,但若缺手缺脚,耳聋目盲,在旁人眼中看来,就是遗憾了。

  有残疾的人往往有些自卑,不愿意把自己置于他人的目光之下,不愿意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因为怕听到嘲讽之声,怕看到别人怜悯的神情。

  然而,身体有残疾的人不代表失去了福气,相反,这是上天赐予你的特殊的礼物。如果能从中领悟到生命的顽强,能从中体会到生命的广度,你所收获的就不只是快乐,更是一份深深的福报。

  “麝因香味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越完美、越优秀的人,身上背负的重担也越多。所以,人生之美妙不完全在于健康或残疾,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接受自己,能不能把残缺的身体变成前进的动力。

  这是一个释放心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撇开世俗的偏见,会放下自己的固执,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残疾的肢体。这时,你更多的注意力便从“我不能做什么”变成了“我能做什么”。这个奇妙的变化将会为你拉开快乐的序幕,上演精彩的人生!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位名叫乔妮的小姑娘。她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运动,尤其是喜欢嬉水,而且显示出了傲人的运动天赋。于是她成为了一名跳水运动员,梦想着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为国争光。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一次跳水事故中,乔妮受了重伤,从脖子以下完全瘫痪了。

  这对于一个年轻的、热爱跳水事业的姑娘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打击。她日夜都以泪洗面,不管亲朋好友怎么劝慰她,她也不能面对这个现实。

  她曾经绝望过,甚至想到过死,但是对生命的渴望最终使她摆脱了那愚蠢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乔妮冷静了下来,也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可看着残疾的肢体,她又一次感到绝望。

  为了调整心态,乔妮让家人借来很多书籍,既能打发无聊的时光,也能从中汲取营养。通过阅读,她发现很多人残疾后,都能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成功。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画家、有的成了翻译家、有的创作了优美的乐曲、还有的创造了盲文……

  别人行,为什么自己不行呢?倔强的乔妮心中萌生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要画出最美丽的世界。

  有了方向,这位纤弱的姑娘不再郁结难解了,她重新拾起了快乐。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叼着,练习起来了。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虽然说是用嘴叼着,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家人怕乔妮不成功会伤心,都劝她不要那么死心眼了,大家会养活她的。可是乔妮非但不听,反而被这话激起了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

  从那以后,乔妮更加刻苦,常常累得头晕目眩,汗水顺着鬓角往下流。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好些年过去了,她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画画小有成就后,乔妮的信心更足了,她又想要学文学了。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

  此时的乔妮除了倔强之外,更凭添了几分自信,她没有辩驳,而是脚踏实地地去做。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用了很大力气,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经过不断的磨炼,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热情洋溢的信。两年后,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个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

  无独有偶。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他全身瘫痪,手不能写、口不能言,全身只有3个手指会动被禁锢在轮椅上40余年,但却让自己的思想遨游到广袤的太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他很会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在他的卧室里,贴着性感女神梦露的巨幅画像,他喜欢看“007”系列电影、酷爱流行摇滚歌曲、爱听贝多芬的交响曲。照顾他生活的护士说,如果霍金不是善于给自己找乐趣,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他可能活不到今天。

  是的,不管是健康人还是残疾人,都要学会给自己找乐趣。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它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或困境。

  残疾是无法改变的生理现象,但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它并不是一个戛然而止的休止符,而是无数新乐章的开始。而你,就是最伟大的生活家,挥洒自如地行走在广阔的大地上。

  5.了解死亡才有大快乐

  如果与身边的人提到“死”这个字,得到最多的回答通常是“别胡说”、“怎么说这么不吉利的事”等等。

  中国人不喜欢谈论死亡,下意识地避讳。但无论怎么三缄其口,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必有那么一天。

  当死神降临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脑子里又会想些什么?

  “不,这不应该是本书探讨的话题,和快乐一点也不沾边。”也许有人会这样说。

  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先知道死是什么,活着才更有意义。

  古代有个叫陈琮的举人,他将自己的别墅建在所居城北的墓地边上。

  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前去拜访他,见到座座坟墓,便皱眉说道:“日日见此,定然不乐。”

  陈琮闻言不争不辩,只微微一笑回答说:“日日见此,不敢不乐。”

  说得有理!

  他将坟墓视为警示碑,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丧志,激发对生命的热爱。

  有则新闻说,在韩国很流行一种死亡体验活动。活动发起的原因是因为韩国的自杀率、离婚率、癌症发病率等特别高,为了让人们在活着的时候珍视生命、关爱自己和家人,有一个人发起了这个死亡体验活动。

  体验者会被带到一个灯光昏暗的房间,在这里写下自己的“遗言”,比如对家人说的话、评价自己的一生等。

  当体验者开始写“遗言”的时候,大多会忍不住哭泣,想起自己这一生的酸甜苦辣。写好“遗言”以后,就要开始照“遗像”,把照好的相片放大,摆放在“灵堂”中间。

  除了“遗像”以外,“灵堂”中还摆满了鲜花,在鲜花丛中摆放着一口没有盖盖儿的棺材。而体验者则要穿着冥衣站在棺材前宣读“遗言”,然后躺进棺材中等待“下葬”。

  这时会有人把鲜花放在体验者,也就是“死者”胸前,然后把棺材的盖子盖上,在四角敲打几下,算是钉棺材盖。大家会把土洒在棺材上,然后离开房间,让“死者”独自待上5分钟。

  据体验过的人说,那5分钟就好像与世隔绝了,像是真正死了一般。有的人会痛哭,有的人会感到不甘心,有的人会后悔“生前”犯下的错误……然而不管他们有什么感觉,当从棺材中出来以后,都有同样一个强烈的愿望——好好生活下去!

  这也正是这个活动创办的初衷,之所以举行这样的活动,就是要树立一种“要想好死,必先好活”的观念!

  我们活着的时候总觉得离死亡很远,对所拥有的一切都不当一回事,可当进行过死亡的体验后,就会觉得死亡其实与自己近在咫尺。知道死后,就会对生格外珍视。

  曾经看过一本绘本,叫做《小白兔自杀手册》,上面画了一只小白兔用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方法自杀。

  刚看前几页的时候,我还曾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本书呢?难道真的要教人如何去死吗?

  当我往下看的时候,突然间明白了,作者不是要教人死,而是在教人生!

  能从死亡中悟出道理,才能感受活着的珍贵。

  有些人总是觉得自己很不幸,工作不顺,情感受挫,没什么钱,也没什么爱的人。他们常常自怨自艾,痛苦万分,好像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那个人。而事实上真的会有那么惨吗?恐怕未必。

  如果肯静下心来想一想、找一找,就会发现自己还拥有很多幸福——有爱自己的家人,所以幸福;有朋友知己,所以幸福;没有病痛,所以幸福;即使正陷在不幸中,还可以去追寻幸福,所以幸福;与那些已经死去的人相比,我们还活着,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我们是快乐的、幸福的……

  这就是死亡带来的启示。

  在美国,儿童就要接受死亡教育。包括如何看待死亡、死亡的标准、死亡焦虑及恐惧克服、如何对待亲属以及周围人的死亡和避免自杀等等。他们会在避免自杀的课上,让每个孩子给朋友写一封信,内容是劝他们不要自杀。

  在这个虚拟的劝服他人的过程中,孩子们要绞尽脑汁从每一个方面来描述生的意义和美好。不仅是在开导他人,更是在让自己明白这一切。

  美国最早的死亡教育著作是由心理学家Herman Feifel于1959年撰写的《死亡的意义》。其后,很多死亡教育的书籍都纷纷出现,并且都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出现,力求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死亡。

  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让人们解除对死亡的恐惧,珍惜生命,勇敢地面对生与死的自然现象。

  没经历过大旱的人,尝不出一滴水的甘甜;

  没穿越过黑暗的人,不明白阳光的温暖;

  没生过病的人,不知道健康的可贵;

  没见过大海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渺小;

  凤凰只有在熊熊烈火中,才能展翅翱翔,声闻九天;

  人往往在九死一生的关口,才会领悟、超脱;

  了解死亡,便无所畏惧,便会勇往直前,开拓未来,把握当下,真诚去爱!

  6.孤独不会使你凄凉,空虚才会令你发疯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在某个夜晚,突然,孤独的感觉袭上心头,想要找人聊聊,于是打开手机的通讯录,一个个姓名挨着查找。可找了一圈后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让你倾诉心声。

  这么晚打电话,父母可能会担心,同事可能睡了,朋友可能关机……总而言之,在这一刻,除了孤独,你竟然没有朋友!

  人越大越怕孤独,可往往越大越容易孤独。曾经的知已可能各奔东西,发誓要一生一世的恋人已经松开了牵着的双手,聚散无常,分外凄凉。

  有一家杂志曾经发起一个主题为“朋友”的活动,而读者们的来信不约而同地抱怨着自己没有朋友,一个个孤孤单单,独来独往,由此衍生了一个新话题:“为什么朋友这么难找?”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但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算周围物是人非,就算经历生离死别,你也总有一个不变的朋友:自己!

  如果你能找到这个自己,就不会感到孤苦。那些一门心思逃避孤独的人,是因为无法抵挡空虚的侵袭。

  孤独不等于空虚。孤独的人生可以是丰盈的,可以是精彩的。

  三毛说:“知音,能有一个就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实在没有,还有自己,好好待自己,跟自己相处,也是一个朋友。”

  的确,跟自己相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己做自己的朋友,像朋友一样善待自己,就拥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就挽住了与同伴的欢愉。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多半是别人的朋友,尽朋友的责任、义务和爱,与朋友同舟共济,却很少想到做自己的朋友,善待自己,关怀自己,珍爱自己。

  记得曾在报纸上看过一个小故事,男主角大学毕业后,离开老家南下打工。初到异地,人生地疏,心中颇为孤单。

  那个夏天的一个黄昏,他站在窗前,看着周围的楼群里远远近近亮起一盏盏温黄的灯,心中很是失落。他想象着,在那些灯光下,别人正开心地生活着,而他却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坐在小屋里,如同油画中的一个静物,生活是多么不公平啊。

  那个时候,他特别希望有一个人走进这间小屋,说一句关心的话。哪怕是一个陌生人也好,只要他敲响房门,就会打破笼罩在他心中的孤寂与尴尬。

  他在小屋里坐了好久,后来,他甚至把房门大大地敞开。但是,自始至终也没有一个人进来。四周的墙壁被屋顶上的荧光灯照得很亮,墙角的小虫唧唧呢喃。

  突然,一个崭新的念头恍恍惚惚地闪现……独自在外,举目无亲,为什么不做自己的朋友呢?

  这个奇异而美妙的构思划过心中,在一刹那间给了他一种全新的感受。他突然发现,做自己的朋友,用默默无语的力量来鼓励自己,竟然是一种美不可妙的幸福和喜悦。

  从那以后,无论是站在陌生的街头上,还是坐在自己的小屋里;无论是独自在公园里散步,还是置身于热闹的人群中,他都发现做自己的朋友,反而能带给自己一种独处的安逸。

  他发现,做自己的朋友,是一种聪颖和智慧的处世方式,也是一种乐观和洒脱的活法。说穿了,是把心的一部分交给自己,把爱的一半留给自己,把自己的沧桑苦难、浮生慨喟、红尘心事一股脑儿全倒出来。然后,传递心灵的蕴藉和含蓄以及默默无言的关爱,从而撩拨自己兴趣的一种形式。

  在文章的结尾,他写道:“做自己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的激动与兴奋,与那种与别的朋友在一起时的激动与兴奋是不可与之同日而语的。”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你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是很空虚的。

  著名作家周国平说过,一个人是否是自己的朋友,有一个可靠的测试标准,就是看他能否独处,独处是否感到充实。如果他害怕独处,一心逃避自己,他当然不是自己的朋友。

  有人问斯多噶学派的创始人芝诺:“谁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个自我。” 这也说明,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芝诺所说的“另一个自我”。它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

  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中,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告诉自己,至少还有“你”陪伴你,至少还有“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关心你的亲人,期待你的朋友,但有些路注定是一个人去走的。

  人生总要面对聚散与离别,再好的朋友也有挥手说再见的一天,再亲的亲人也有离你而去的一刻。只有自己,才是与你不离不弃的。

  因此,要想获得快乐,你要学会抚平自己的心灵,为生命中注入更多的精彩。

  也许有时你会遇到挫折,那就要学会鼓励自己,彩虹总在风雨后出现,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不为快乐所弃;

  也许你会忘乎所以,那更要经常敲打自己,得意时莫忘形;

  也许你还习惯于高朋满座,那么就要提醒自己,别人的关心只是一时的,只有自己内心的振奋,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快乐是依附于心境而生的,所以你才是最重要的主体。就算时移事异,只要你的内心是坚定的、充实的,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每一天都活得有滋有味!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xiaoshuo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素文作品集
别对自己说如果只要你不拒绝:学会去接受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希望在转角一辈子只能这样吗?人生中的索取智慧从心爱自己抓住你的鱼:二十几岁女人必读的恋爱智慧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帮你达成梦想的60个希望法则女人,你要爱自己为什么女人要承担男人的谎言上帝只爱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