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外国演讲辞名篇快读》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9章 关于音乐的创作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外国演讲辞名篇快读》 作者:李天道

第19章 关于音乐的创作

  路易·贝多芬(1770-1827),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出身于波恩的一个平民音乐家庭。自幼就跟从其父亲学习音乐。其父渴望他能成为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他也的确从很小时就显露出了超人的音乐才华。1781年访问维也纳,莫扎特听了他的即兴演奏说:“有一天他将名噪全世界。”1795年3月,他在城堡剧院初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1798年听觉渐弱,他开始苦闷和压抑。1803年创作了《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成熟期。1819年听觉完全丧失后又创作了《庄严弥撒》和《第九交响曲》,奠定了他作为近代最伟大的作曲家的基础。

  贝多芬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具有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其浪漫的气质与哲学家般的思辨头脑使他的音乐成为最富有哲学性质的艺术。这里选的是贝多芬对女友贝蒂娜的谈话,是他关于创作甘苦的自白,是他通过艺术实践对艺术创作的感悟,也是他内心激情不可遏抑的喷发。从演讲中可以看出,贝多芬伟大的人格与德国古典文化哲学的有机组合,使他对艺术的理解深深渗透进了哲学的思辨色彩。

  讲词精要

  有关于我的创作的一切情由,在我的感觉中都是那么神秘而不可捉摸。但我急于要说明的是,当一个主题被自然地放在了面前时,我的旋律就从热情的源泉,不择地涌现出来;我追踪它,再次热情地抓住它,我眼看着它飞逝而去,在一团变幻激情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然后我又激情满怀,再次捕捉到了它,要我同它分离是不可能的,我只有急急忙忙地将它转调,加以展开,最后,我还是把它占有了——这就是一部交响曲啊!音乐,尽管变化多端,它归根到底是精神生活与感官生活之间的调解者。我想同歌德谈谈这个问题,他会理解我吗?

  把我的意思告诉歌德吧,跟他说,要他听听我的交响曲,他就会同意我这样说是对的。我们不知道认识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被包裹着的种子只有在潮湿、带电和温暖的土壤中才会发芽、思考和表现自己,音乐便是这种带电的土壤。在音乐中,我们的头脑可以思考,可以生活和建设一切。哲学便是头脑带电本质的结晶。哲学的目标是寻求基本原理的基础;头脑是需要借助于哲学才能达到崇高境界的,虽然头脑并不能超越产生他的东西,但它在超越的过程中却会得到幸福。所以,每种现实的艺术创造都是独立的,而且比艺术家本人更有力量,它通过艺术的表现回向神圣。艺术创造和艺术家也只有回向神圣,才能证明神圣的东西在他身上获得了调解。万物都带电,它刺激头脑去创造音乐,创造流动性的、不断往外涌现出来的东西。

  我的本性也是带电的,我一定要改变我的智慧不易外露的习惯,为了表达我的智慧,我可以做到心里是怎样想的,口头上就怎样说,写信告诉歌德,问问他是否明白我所说的意思。

  妙语佳言

  音乐,尽管变化多端,它归根到底是精神生活与感官生活之间的调解者。

  被包裹着的种子只有在潮湿、带电和温暖的土壤中才会发芽、思考和表现自己,音乐便是这种带电的土壤。

  演讲技巧

  这篇演讲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贝多芬十分喜欢把他的诗学思想贯穿于艺术创作之中,他的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当时德国古典文化哲学的观点,而他的音乐也构成了一种文化哲学的基调,所以,他在演讲中说:“每种现实的艺术创造都是独立的,而且比艺术家本人更有力量,它通过艺术的表现回向神圣,才能证明神圣的东西在他身上获得了调解。”贝多芬的艺术创作,也的确是在一种“回向神圣”的崇高信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正像他所说的,“音乐的爆发是从内心热情的源泉,不择地涌现出来”,他可以“热情地抓住它”,而当乐思即将消逝时,又是满怀的激情,使他再次抓住并占有它。正是一种对音乐的狂热崇拜与他深浸其中的头脑感悟,使贝多芬的“自白”具有丰富的人生与诗学精神。

  这篇演讲善于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的比喻使得说理更加生动、透彻。贝多芬说:“被包裹着的种子只有在潮湿、带电和温暖的土壤中才会发芽、思考和表现自己,音乐便是这种带电的土壤。”他又说:“万物都带电,它刺激头脑去创造音乐。”“带电的土壤”也即是一种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艺术灵感积淀,“哲学”是头脑带电本质的结晶。贝多芬用这些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哲学与艺术灵感的思维联系,更加突出表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思考。

  演讲是演讲者人格魅力的充分体现。超人的天赋和对生命与艺术的深刻体验所构成的深邃的艺术与人生哲理思想,使贝多芬焕发出独特的气质,浪漫主义的乐观情怀使人们感受到了他的演讲极富深远的意义和感召的力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启发人们去对生命与艺术作进一步的、更深层次的哲学沉思。

  逸闻故事

  路易·贝多芬有个弟弟叫约翰·贝多芬,兄弟俩情趣迥然不同,一个是艺术的热衷者,一个则是爱钱如命的市侩。1823年,约翰在美国发了横财,并买下了一大块地皮,于是,这位自命不凡的富翁便得意地给他哥哥送上了一张名片,名片上有这么几个显然是炫耀的字:“约翰·贝多芬,土地的所有者。”大艺术家看到这张名片。对弟弟的富有不屑一顾,他从容地拿起了笔,题上了几个字:

  “路易·贝多芬,能力的所有者。”然后,派人将名片送到弟弟那里。

ww 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天道作品集
中国辩论词名篇快读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外国演讲辞名篇快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