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当当创业内幕》在线阅读 > 正文 第9章 在坚持中求胜(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当当创业内幕》 作者:林可

第9章 在坚持中求胜(1)

  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李国庆和俞渝牵着“爱子”进入电子商务这个世界中淘金时,便遭遇到了一连串的波折和考验:美丽虚幻的互联网泡沫在瞬间破灭,强大的亚马逊网络帝国伸出了金色的橄榄枝……是坚守还是后撤,但看这对龙凤搭档如何从容应对!

  1.夫妻双双把家当

  在外人眼里,当当网自然是正宗的夫妻店,它给大家留下这种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联合总裁”这个职位的设置。殊不知,这种安排是多方力量权衡的结果。

  从李国庆的个性来看,他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颐指气使。由于他是当当网的董事长,那么按照他的个性理所当然应该是当当网的总裁。可是投资人对李国庆独断专行的特点感到不满,因此尽量想办法制衡他。

  那么,谁能够制衡李国庆呢?当然只能是他的爱妻俞渝了。在投资人的眼里,俞渝是一个靠得住的人,又在华尔街干过金融,因此用她来“牵制”李国庆是再好不过的了。

  不过俞渝对投资人的力挺并不满意,她认为既然自己已经做了李国庆的妻子,怎么说也不能比丈夫的职务高,否则连她自己都会感到不舒服。因此,俞渝更愿意居于李国庆之下,让丈夫当总裁,自己出任副总裁就可以了。

  然而这种正副总裁的设置也存在诸多弊病。比如,李国庆虽然喜欢社交,但是却不怎么愿意面对媒体。而媒体在采访一家公司的时候,通常都是很喜欢采访总裁等“重量级”的人物。如此一来,李国庆就不得不抽出大量时间去面对媒体——他会为此感到十分不适应。

  既然出现了这样的矛盾,各方权衡利弊,总算找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即设立一个“联合总裁”的职位,让李国庆和俞渝平起平坐,当然为了保留李国庆“男主人”的身份,他同时还是董事长——比俞渝的权利还是要大一点。

  可以说,这种职务安排,让李国庆的强势性格得到满足,而俞渝也能够心安理得,同时投资方也能够接受。

  不过,平起平坐并不代表两个人的权力可以任意交叉,职权范围还是要划分清楚的。在1999年创办当当网的时候,李国庆主管市场、采购等功能部门,而俞渝则负责人事、客户服务、财务等行政工作。到了2004年,李国庆和俞渝又重新进行了一次分工:内部管理由李国庆负责,比如市场部、采购部、编辑部等等;而俞渝主要是负责公司的资本运作,包括技术部、人事部、行政部、财务部、物流部等等。

  由于俞渝负责跟媒体打交道,所以在当当网成立这10年间,她面对媒体的时间要比李国庆多得多。自然地,这也导致了外界普遍认为,俞渝比李国庆更有发言权。甚至有人在介绍李国庆的时候会说,他是当当网总裁俞渝的老公。对大家的这种印象,俞渝表示,这其实是误解,还说李国庆的功劳比她要大。

  虽然当当网的两位掌门是夫妻关系,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作为联合总裁,他们在工作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分歧和矛盾的地方。对此,俞渝表示,当当网完全是采取民主决策的企业,不会出现谁向谁妥协的问题,凡事都要以理服人,绝不能以权压人。在开始创业的那段时期,李国庆和俞渝之间的分歧比较多,不过随着公司的发展,两个人之间的争执也逐渐变少了,到最后有什么纠纷转眼间就可以解决的。看来,这对龙凤搭档真正做到了“联合”。

  其实,“夫妻店”具备很多企业不具备的优势。当当网从初创到发展,在外界看来,正是得益于李国庆和俞渝之间的优势互补,所以很多人把他们称作“黄金搭档”。这一点,俞渝也极为认同,她说如果当当网不是她和李国庆一起创办的话,而是换了其他的人,那网站的发展速度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快,品种也不能这么齐全,质量也不能这么好。

  的确,夫妻创业存在着很大的优势,比如在是否接受亚马逊收购的问题上,李国庆和俞渝马上就达成了共识,在相同意见的基础之上再和其他人商量,很快就能做出决定。

  在俞渝看来,当当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她和李国庆之间的“天作之合”,即使是创业的合作伙伴也需要互补性,这样才容易成功。

  李国庆也表示,自己在早期创业的10年间,一直没有做出像样的成就来,直到遇见了俞渝为自己才打开了事业发展的瓶颈。基于这种人生经验,李国庆认为要创业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搭档,而这个搭档一定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有野心,没有野心的合作伙伴会成为你事业的绊脚石,天天拦着你做这个干那个显然是不行的;第二,要匹配,如果双方都很强势的话,那么在决策上就难以达到统一。最好是一个人掌管着企业发展的大方向,而另一个人注重细节,这样的搭配才能称得上是珠联璧合。

  李国庆和俞渝两个人,确实就是这种完美组合的体现。俞渝的专业是金融,在海外资本市场有一定的人脉资源,而李国庆是政府官员出身,在国内的人脉比俞渝要丰富得多——尤其是在图书出版这一块。所以,两个优势的结合就变成了更大的优势,这让李国庆夫妇做电子商务的成功机率比别人高一些。

  对于李国庆的这个观点,他的一些朋友却表示反对,认为李国庆在创办当当网之前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但不也干得风生水起吗?

  李国庆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觉得要是自己有了很好的合伙人的话,在建立当当网之前会干得更出色。因此,这位北大才子十分感谢妻子俞渝,他相信正是她的出现才给自己拓展了一片新的天地。

  如此绝佳的拍档,说不定真的会创造出一个互联网神话。然而就在李国庆夫妇踌躇满志地携着“爱子”准备大干一番之际,他们却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

  2.闯出互联网的“泡沫之灾”

  从1994年开始,随着Mosaic浏览器和World Wide Web的出现,公众对互联网的关注度开始加强了。在1996年的时候,美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越来越意识到一个公开的网站是企业发展的必需品。在初期,人们通常只看到了互联网具有免费出版和即时世界性咨询等特性,但当人们逐渐适应了网上的双向通讯之后,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便对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新商业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认为它一定能带来高的经济收益,于是纷纷投身这一行。很快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商业模式:广告、电子商务、顾客关系管理等等。

  风投们在目睹了这种情况之后,便拿出大笔资金进行投入,而不再像以往那样谨小慎微。他们选择让更多的竞争者进入,然后再由市场决定胜出者以此来降低风险。而那些互联网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风投资金,甚至不惜以巨量的亏损为代价扩大客户群。

  从1998年到1999年,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整个网络经济都以极高的速度发展着,热钱向互联网行业涌入。各个风险投资机构,则四处寻找可以投资的对象,以至于几所有是挂着“互联网”招牌的公司都能拉到赞助。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因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罗夫发出了网络时代的警世名言:“赶快跳上电子商务的高速列车,否则你将死无葬身之地!”

  纵观当时中国的互联网业,其电子商务市场的成长确实快得惊人:从1999年800万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4000万美元,C2B(消费者对企业的电子商务)、C2C(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2B(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G2G(政府间电子政务)等各种概念让人眼花缭乱,就连国美、联想和海信等家电企业也纷纷宣布开展电子商务。

  然而这种繁华之下,却隐藏着可怕的危机。

  2000年4月,纳斯达克开始暴跌。到了当年的11月底,纳斯达克跌破2600点大关,从9个月前5132点的历史高位下跌将近50%。而事实上,不光是互联网,整个高科技资本市场都面临着调整和困境:新浪的股价跌到了1.06美元,搜狐跌至60美分,网易在上市的当天就跌破了发行价,一度降生53美分。在国际上,思科的市场价值从5792亿美元下跌到1642亿美元,雅虎从937亿美元下跌到97亿美元……根据数据统计,2000年美国共有210家“.com”公司关门。

  当时最可怕的现象就是,当人们翻开报纸或者是打开网页的时候,就会看到网络公司进行大量裁员的信息。根据美国一家职介公司调查,2000年7月到12月,互联网公司的裁员人数大约增加6倍,从上半年的5097人增加到36177人。到了12月,宣布的裁员人数创造历史最高,达到了10456人,比11月的8789人增加了19%,而11月份的裁员人数比10月份增加了55%。

  谁能想到,如此可怕的数据也只代表着灾难的刚刚开始。

  2001年,从年初到岁尾,互联网业呈现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凋敝图景。有关网站裁员、并购、关门的消息接踵而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初进入互联网行业的百万大军,在历经裁员洗礼之后,只剩下不足70%的成员了。更具有戏剧色彩的是,在这场裁员风暴当中,比普通员工更早被踢出局的是各个公司的重量级人物: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技术官……

  如此巨大的变故,真的可以称得上互联网行业的“寒冬”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寒冬之下,电子商务公司更是首当其冲。

  亚马逊公司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网上书店,其公司的市值在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221亿美元,堪称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奋斗榜样。然而在2000年12月的时候,它却跌到了62亿美元,其股价也由2000年1月时的400美元狂跌至当年12月的14.87美元。甚至有专家分析,亚马逊公司在2001年的市值甚至有可能跌至10亿美元,到了那时,它很有可能会成为传统零售连锁企业收购的对象。

  最为可悲的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旗帜——8848公司也于2001年“冻死”在互联网寒冬之中。

  刚刚起步不久的当当网,在顺利发展了几年之后,不想却遇到如此巨大的灾难。

  俞渝在那段灰色的日子里,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孤独,特别是在2001年和2002年的时候,俞渝的父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在干什么。尽管那时候当当网的业务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甚至还在增长,然而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南方周末》上有一篇《走下神坛的互联网》的文章,里面居然把俞渝给列上了。俞渝很纳闷,自己还没有走上神坛怎么就下来了呢?

  俞渝对互联网寒冬的经历记忆犹新,李国庆也是如此。他承认在2001年和2002年的时候,当当网进入到了最困难的发展阶段。几乎所有人都宣称网络经济的泡沫破裂了,无药可救了。在这种负面影响之下,李国庆的那个“梦之队”一度出现了动摇。其中不少人觉得互联网经济没有了发展前途,因此纷纷跳槽。主管市场的副总、主管技术的副总……一个接一个地离职了。到最后,曾经盛极一时的团队只剩下了李国庆和俞渝两个人,当当网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夫妻店”。

  面对这样惨淡的境况,很多朋友劝说李国庆夫妇撤了算了,剩下点儿钱还能开个实体书店,怎么也比网上书店强。然而李国庆和俞渝仍旧坚定着自己的信念,没有丝毫的动摇。当然,他们的这种执着并不是盲目的,因为从数据分析来看,即使是在互联网的低谷时期,电子商务的增长也很迅速。李国庆和俞渝相互鼓励,共同搀扶着挺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

  根据统计数据,2001年,当当网的销售额能够逐月递增20%—40%。从2001年7月份开始,现金收入已高于现金支出,每天的现金流有好几十万元。尽管国际通行的电子商务业绩评估已从对收入的考察转变为对毛利率的关注,但即使这样当当网的毛利率也可以达到20%—25%。由此可见,当当网在这个互联网的寒冬还有着一线生机。

  因为有了数据的支持,所以当当网的投资人对这个电子商务网站还是寄予了厚望。在大多数人对互联网经济感到悲观的时候,IDG、SOFTBANK、LCHG都在支持当当网,并希望当当网能够挺过这个寒冬,迎来互联网的春天。

  在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李国庆百感交集,表示幸亏有这些风险投资机构的鼎力相助,不然的话,当当网恐怕会冻死在那个可怕的寒冬。如果当当网夭折了,那李国庆和俞渝的梦想也就随之破灭了。

  尽管有投资者的支持,但是最终要直面困难的还是李国庆和俞渝,他们抱着互联网迟早会走出低谷的信念,咬牙坚持着。2002年,当当网提出“增速不变、业绩持平”的奋斗目标。然而数据显示,2002年第一、第二季度公司还在亏损,此时,只有采编部和市场部的员工感觉还能坚持下去,其他部门均对未来没有信心。但是事实给了大家一针强心剂,到了第三季度,亏损只占销售额的3%,而第四季度的增长完全达到目标,亏损只占销售额的2%。到了2003年的时候,当当网终于做到了盈亏平衡。2004年,当当网的销售额与西单图书不分伯仲,占到整个网上零售份额的40%,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当当网每年保持着180%的增长速度,而与此同时,传统书店增长率不会超过5%。

  凡事都有利弊,互联网泡沫对刚刚起步的当当网来说,本身是一场灾难,但同时也是一次磨练。就像训练孩子养成某种习惯那样,这次泡沫危机让当当网在“童年”时期就得到了经受考验的机会。当当网在经历了这次寒冬之后,变得更加强壮,李国庆和俞渝也更加成熟了。

  俞渝后来分析,对于像当当网这样以销售书籍、音像制品为主要业务的电子商务网站,其实并不害怕互联网寒冬。因为在资本市场的冬天里,网民照样需要上网和购物。而互联网的泡沫是由于资本市场发展过快造成的,各种资本竞相进入到互联网,最后酿成了一大堆虚假的泡沫。

  按照俞渝的分析,在互联网寒冬降临的情况下,投资者势必会对那些曾经被热炒的网站失去投资兴趣。相反,那些本来并不“烧钱”的网站、埋头苦干的网站,一定会在这个同行普遍进入低谷的时期有所作为。而当当网,恰恰就属于后者。

  梅花香自苦寒来,当当网在历经这番劫难之后,很快便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2003年初,正当中国的电子商务从互联网的泡沫中走出时,一个突发的事件震惊了全球。然而,这个让全世界都为之恐惧的事件,居然拯救了中国的电子商务。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林可作品集
当当创业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