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工作无小事》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章 尽职尽责:认真对待工作中的细节(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工作无小事》 作者:杨海

第8章 尽职尽责:认真对待工作中的细节(1)

  工作需要我们尽职尽责

  从本质上说,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曾说:“工作是需要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对于工作,我们又怎能去懈怠它、轻视它、践踏它呢?我们需要尽职尽责地去把它们做好。”

  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扛起它,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是应该的,这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哪怕事情再小,我们都需要尽职尽责。

  曾有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第二,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第三,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他在做完了这三件事后,便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黄志全,因为他在工作中的尽职尽责,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记住了这个优秀的司机。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需要我们去尽职尽责地完成,更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情!

  一次,统帅装饰公司接到一位客户的紧急报修电话,称家里水管严重漏水,地板大面积被浸泡,焦急万分。公司工程部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了维修人员。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抢修,维修人员排除了故障,面带喜悦回到公司,得意地向工程部领导汇报:报修已解决,客户很满意,客户家里漏水的原因已查清,是因为装修施工时,客户嫌我们使用的ARCO三角阀价格太贵,所以没有使用这种产品,结果自己从市场上选购了便宜的劣质三角阀,让我们的施工人员更换的。这一问题的责任不在我们身上,与公司无关。

  凑巧的是,我当时正好在工程部视察工作,听到这一汇报后,我当即对维修人员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因为在我看来,虽然三角阀是由客户自购的,但我们身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由是:客户当初既然选择了我们,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为客户的整个装修过程和结果负责。我们作为专业的人,理所应当从专业、负责的角度出发,给客户讲清楚如果使用劣质产品可能会带来的后患,并说服他们接受我们专业的、合理的做法,从而为客户家里的整体装修质量进行把控。因此,从工程部经理到每一位员工,都必须真正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在工作中,自己肩上的责任是与自己的前途和自己的未来共命运。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工作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因为只有担当起自己应尽责任的人,才是成熟的人,才能获得成长和成功。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

  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出来,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宽恕。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

  回到家,闯了祸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并没有因为他年龄还小而开恩,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坐在一旁的母亲为儿子说情,可父亲只是冷冷地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他闯的祸,应该由他自己负责。”

  停了一下,父亲还是掏出了钱,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你必须想办法还给我。”(在当时,15美元是笔不小的数目。)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钱,飞快地跑出去赔给了老人。

  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还给父亲。由于他年纪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有时还捡捡破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5美元,并自豪地交给了他的父亲。

  平生第一次,他通过自己的顽强努力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个当年的小男孩成为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在他获得了自己梦想的职位后,一场经济危机使他的前行之路阻碍重重。这次他负担起了引领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走出困境的责任。他成功了,8年后,他把一个开始复苏的美国交到了继任者的手中。

  后来,里根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次闯祸之后,使我懂得了责任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负责任对待所有的事情。”

  工作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充满着责任感,尽职尽责地去对待工作,那么就会对出现的问题设法去解决,就能够排除万难,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但是,一个人一旦失去责任感,不能够尽职尽责地去对待自己的工作,那么即使是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也会做得一塌糊涂。

  比尔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工作,因对待工作尽职尽责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年老力衰时,比尔对老板说,自己想退休回家与妻子儿女共享天伦之乐。

  老板十分舍不得他,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决,不为所动。老板只好答应他的请辞。最后老板提出希望他能再帮助自己盖一座房子,比尔自然无法推辞。

  然而,比尔归心似箭,心思已全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也全无往日的水准。等到房子盖好后,比尔急匆匆地向老板请辞。这时,老板做出了一个让比尔意想不到的举动——将钥匙交给了比尔。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他一生盖了那么多豪宅华亭,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同样一个人,可以盖出豪宅华亭,也可以建造出粗制滥造的房子,不是因为技艺减退,而是因为不能尽职尽责地去对待工作。

  责任就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责任就是对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性的升华。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一直有杰出的表现,就必须在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在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让责任成为鞭策、激励、监督自己的力量。

  1%的失误会导致100%的失败

  工作中的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尤其是在我们提出大口号、大目标的时候,更不能忽略那些看起来微小的东西。要知道,事物源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有时1%的失误会导致100%的失败。

  三鹿集团是河北一家有着50多年悠久历史的乳品企业,它所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价格相对低廉,是广大中低层经济水平家庭的育婴首选产品。长期以来,三鹿集团不仅拥有稳定的消费市场,而且多次获得政府嘉奖,深受消费者好评。就在2008年1月,三鹿集团开发的“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还荣获国务院授予的、代表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最高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登上了国家最高科技的领奖台,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骄傲。可就是这么一家顶着无数光环的老牌企业,最终却因为产品含有三聚氰胺的问题,从高高的领奖台上摔了下来,再也没能爬起来。

  2008年9月11日上午,甘肃省卫生厅首次披露该省内59名婴儿肾功能不全、1人死亡的情况,皆因吃了同一个牌子的奶粉。同时,在湖南、湖北、山东、陕西、安徽、江西、江苏、河南等省都发现多个相似病例。11日晚,卫生部称,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并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事件披露以后,三鹿集团不但没有意识到自身错误,反而把责任推给所谓的“不法分子”——奶农。此外,三鹿集团上下其手,试图隐瞒真相、平息事态。这些消息都激起了人们更大的愤怒与更多的谴责,三鹿集团也在这种不负责任的姿态中逐渐走向了灭亡。

  我们再来看看管理学中的“蝴蝶效应”,尤其能说明细小的行为变化对全局的影响。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声名远扬。产生“蝴蝶效应”的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仅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同样,工作也是如此,有时1%的失误会导致100%的失败。所以,做任何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细节,把握细节。我们只有认真对待工作的小事,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差不多先生”的悲剧

  每个企业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但是却没有及时完成工作;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但却不愿精益求精,认真对待每件小事情。对他们来说,工作只是一种“差不多”。

  1924年,胡适先生就发表了《差不多先生传》,深刻地描绘了这种人的心理: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别人谈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缜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妈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在两分钟前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也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却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种急病,叫家人赶快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就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一会儿,“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话,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现在看看我们周围,“差不多”心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依然普遍存在。在工作中,如果领导要求一位员工将手中的工作做细、做好,换来的回答最常见的是:“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呢?”可以说,这种“差不多”心理所反映出来的实质,就是人们没有深刻认识到工作细节的重要性。

  但是,一个由许多人组成的公司是经不起连续差1%的“差不多”的。由上到下传达一项任务,如果一个人差1%,下一个人又差1%,这样传下去,等到真正执行任务的人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恐怕这项任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而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工作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样,当由下向上传递一项建议的时候,如果每一层的人都抱着“传递得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心理,最后传到最高层那里,你的建议就可能变成了一项对你惩罚的措施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杨海作品集
责任胜于能力工作无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