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工作无小事》在线阅读 > 正文 第9章 尽职尽责:认真对待工作中的细节(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工作无小事》 作者:杨海

第9章 尽职尽责:认真对待工作中的细节(2)

  “差不多”心理要不得!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公司、顾客带来什么害处?”应该努力去认真对待工作中的小事。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缺少的并不是技术、设备、流程和理念,而是一种尽力把工作做细做好的执著精神。只要我们每个人抱有消灭“差不多”的决心,认真对待工作中的小事,那么,公司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将指日可待。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许多人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现上看来,他们也很努力、很敬业,但结果却总是无法令人满意。

  时间管理专家常常告诫人们:“永远不要‘随手’把东西暂时先放在那里,即‘别把东西放下,而要把东西放起来’。不这么做的话,就意味着现在没有一次做完,过一会儿就至少得做两次了。”

  当我们被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时,许多人会反驳:“我很忙。”因为很忙,就可以马马虎虎地做事吗?其实,返工的浪费最冤枉。第一次没做好,再重新做时既不快,花费也不少,而且有时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在工作中,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还是有人一再出错。

  有一家广告公司的员工就犯过这样的一个错误,在为客户制作的宣传广告中,将客户的联系电话中的一个数字弄错了。当他们把制作的宣传单交给客户时,客户由于时间紧,第二天就要在产品的新闻发布会上使用它,所以没有详细审核就接收了。直到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在整理剩下的宣传单时,才发现关键的联系电话有错误,而此时这样的宣传单已发放了5000多份。

  客户一怒之下,向广告公司要求巨额赔偿。由于错在自己,再加上客户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费用的确巨大,无奈之下,广告公司只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了赔偿。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件事情传开后,广告公司便在客户中失去了信誉,渐渐没有生意可做了,因为没有人敢把自己的业务交给他们去做,害怕再出差错给自己带来麻烦和造成损失。

  这样一次看似小小的失误,就把一家本来极有前途的广告公司击垮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广告公司的员工在工作时能细心点,能一次就把工作做对,那么,这样的结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也许有人会说:“第一次没做对不要紧的嘛,我可以做第二次、第三次。”是的,第一次没做对时可以做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但是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假如没有及时发现错误,就会像上文中的广告公司那样,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巨大损失。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在一家著名的汽车公司,当我们去学习参观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悬挂在车间门口的条幅——“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虽然企业如此要求自己的员工,但是,不少员工却错误地认为这个要求太苛刻,不近情理,因为“我们都是凡人,怎么可能不犯错误呢”。有的员工甚至认为在工作中出现一点小错,是很正常的。比如,生产工人认为一个零件不合格,对公司并不能造成什么明显的损失,没有必要小题大做。

  但是,在很多成功的企业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在麦当劳,炸鸡腿、鸡翅的时间都是用秒来控制的。少一秒,鸡肉没熟透;多一秒,鸡肉会变老。也就是说,无论多一秒还是少一秒,都会影响鸡肉的口感。因此,每个麦当劳员工都必须一次就把工作做对,因为顾客还在服务台前等着呢。

  福特公司也是如此要求员工。在整条流水生产线上,每一个零配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被送去组装。因为没有库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要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对此,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不过,我们在力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时,也应多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分工合作时,用词一定要准确,切忌含糊、笼统,否则,就有可能影响工作的有效执行。

  在一次工程抢险中,技术员小刘和同伴们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他急需一把螺丝刀,于是便对离自己最近的小张喊道:“快,去拿一把螺丝刀来。”小张飞奔而去。但小刘等了很久,小张才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手里拿着一把小号的螺丝刀,“我认为你最需要的是这把,所以就拿来了”。

  小刘接过来一看,生气地说:“谁让你拿小号的,我是要最大号的!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呢?”

  小张没有申辩,但显然,他心里很不高兴。此时小刘突然意识到,自己让小张去拿螺丝刀时,并没有明确地告诉他自己需要多大号的。小刘知道出现错误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没有具体地说明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螺丝刀。

  于是,小刘便缓和了语气,抱歉地对小张说:“我要的螺丝刀是工具箱内最大号的那把!”这次,小张很快地就拿着小刘要用的螺丝刀回来了。

  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工作中,如果我们要想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么光靠某个员工的努力是不行的,这还需要整个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比如使用具体的、准确的工作语言等,然后再加上全体成员的努力,“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才能成为现实。

  用心才能够见微知著

  在《如何从优秀到卓越》的课程中我讲到一个法则:“心法永远大于方法。”一个人要想把一件事情做成就需要用心,只要用心,就有可能。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做。看着每个学生都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忍着呕吐的狼狈样子,他微微笑了笑说:“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紧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教授这样做的本意,是教育学生在科研与工作中都要用心。相信尝过尿液的学生应该能够终生记住这次“教训”。

  也许有人会说韦尔奇在管理学基础理论上并无振聋发聩的东西,但是他在GE公司20年管理实践中身体力行的、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些管理细节却令人敬佩。这些细节包括手写便条并亲自封好后给基层经理人甚至普通员工,包括能叫出1000多位通用电气管理人员的名字,还包括亲自接见所有申请担任通用电气500个高级职位的人等。在世界最令人钦佩的公司中,很少有哪家公司的老板能做到这些。

  小处着眼,大处着手。在日常管理上,细节不仅指公司的各项作业规定,还包括桌面的整洁、服装仪容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抓住细节更可以推知人的品德与能力;在营销管理上,对细节的注重就可以加深顾客对企业注重服务与质量意识的印象,而这一切都能决定企业管理的成败。

  迪斯尼公司为观众和客人提供的优质服务,使游人在离开迪斯尼乐园以后仍然可以感受到。他们调查发现,平均每天大约有2万游人将车钥匙反锁在车里。于是公司雇佣了大量的巡游员,专门在公园的停车场帮助那些将钥匙锁在车里的人们打开车门——这一切工作,无须给锁匠打电话,无须等候,也不用付费。迪斯尼公司的服务意识与其产品一样也极其注重“晃动的灯影”这样的细节。

  所谓“晃动的灯影”,实际是迪斯尼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一词汇源自该公司的动画片《兔子罗杰》,其中有个人物不小心碰到了灯,使得灯影也跟着晃动。这一精心设计,只有少数电影行家才会注意到。但是,无论是否有人注意到,这都反映出迪斯尼公司的经营理念——臻于至善。

  华人首富李嘉诚说过:“一个用心工作的员工,我们应该发给他双倍的薪水。”这告诉我们,用心工作的员工是企业的真正财富,也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用心工作是赢得一切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什么也别想。有了这个前提,该有的自然会有。

  有这样一个佛家故事:

  一个小和尚整天撞钟。照他的理解,每天撞一次钟,再机械单调不过了,每个人都会。可半年下来,方丈却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难以胜任撞钟之职。小和尚不服气:“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么?”方丈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钟撞得很响,但钟声空泛无力,因为你心中无‘钟’。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芸芸众生,达到激浊扬清、心灵空明的境界。为此,钟声不仅要响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胸中无佛。你不用心,不虔诚,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一职呢?”

  在佛家的眼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并非毫无意义。只要用心,就可以让一件看似简单平常的事,赋有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一分辛勤,一分收获!用心去做事情自然会有回报,不用心去做事情则什么都得不到,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

  责任胜于能力!责任造就魅力,有责任才有吸引力!在《如何从优秀到卓越》的课程中我讲到关于责任的话题,我说:“一个人所承担责任的大小与未来的成就大小成正比。”

  员工的责任意识,就是企业的防火墙。其实许多企业巨人轰然崩坍与员工的责任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有时甚至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兴衰成败,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意识。

  一位名叫吉埃丝的美国记者,有一次来到日本东京,在奥达克余百货公司买了一台唱机,准备送给住在东京的婆婆作为见面礼。售货员特地挑了一台尚未启封的机子给她。然而回到住处,她拆开包装试用时却发现机子没装内件,根本无法使用。吉埃丝火冒三丈,决定第二天一早去百货公司交涉,并迅速写了一篇新闻稿《笑脸背后的真面目》。

  第二天一早,一辆汽车赶到她的住处,从车上下来的是奥达克余百货公司的总经理和拎着大皮箱的职员。他俩一走进客厅就连连道歉,吉埃丝搞不清楚百货公司是如何找到她的。那位职员打开记事簿,讲述了大致的经过。原来,昨日下午清点商品时,发现将一个空心的货样卖给了一位顾客。此事非同小可,总经理马上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当时只有两条线索可循,即顾客的名字和她留下的一张美国快递公司的名片。据此百货公司展开了一场无异于大海捞针的行动:打了32次紧急电话,向东京的各大宾馆查询,没有结果。于是,打电话到美国快递公司的总部,深夜接到回电,得知顾客父母在美国的电话号码,接着,打电话到美国,得到顾客婆婆家的电话号码,终于才找到了顾客的落脚地。这期间共打了35个紧急电话。

  职员说完,总经理将一台完好的唱机外加唱片一张、蛋糕一盒奉上,并再次表示歉意后离去。吉埃丝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她立即改写了新闻稿,题目就是《35个紧急电话》。

  从此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就不会有这样大海捞针的行动;如果不是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就不会有及时改正错误的机会。今天的市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时候就是责任感的竞争!

  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单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肩负着不同的责任。我们要将这种责任植根于内心,让它成为我们脑海中一种强烈的意识。无论是在日常行为中,还是在工作当中,无论是作为普通员工,还是处于领导地位,这种责任意识会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积极性和潜能,从而使我们更具创造性和活力,以保证公司和个人实现双赢。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责任感,不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则将会给公司和个人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

  有这样一个案例:

  每到节假日,有一位采购人员都会收到与其有业务往来、合作非常愉快的一家公司的贺信,而且每张贺信上都附有该公司的总裁签名。有一次,他遇到产品上的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打电话向那家公司的技术人员咨询,结果电话转来转去,最后总算转到一位技术人员那里,但这位技术员既不热情,也无耐心,让他上公司的网站去查看。就这样,他的问题仍然未得到解答,技术人员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这人极其愤怒,打电话请求前台小姐,帮他把电话转给那位在贺信上签名的公司总裁。前台小姐却说老总很忙,无法接听电话。此时,他已由愤怒、懊恼到对该公司十分失望了。没过多久,这位采购人员便将全部的业务转给那家公司的竞争对手。

  虽然那家公司以往都做得很好,关怀客户方面似乎也非常认真负责,但却由于没有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结果,服务上的这一偶然纰漏,就断送了自己的生意。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提倡一种观念:公司兴亡,我的责任。只有让组织里的每一个人都时刻保持一种高度的责任意识,个人和组织才变得更具创造力和活力,也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杨海作品集
责任胜于能力工作无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