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20几岁要懂得的99个潜规则》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情商取胜潜规则——弱者装扮,投资情感 (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20几岁要懂得的99个潜规则》 作者:王颖慧

第15章 情商取胜潜规则——弱者装扮,投资情感 (4)

  首先帮忙时不要说得过于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对方感到丢了面子,脸上无光;给别人已经帮过的忙,更不要四处张扬;忙不可一次帮的过多,以免给对方造成还债的负担,甚至因为受之有耻,与你断交;作为管理层要培养下属对你的感情依赖,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效劳;给人好处还要注意选择对象,像狼一样喂不饱的人,你帮他的忙,说不定还会被反咬一口。

  钱钟书先生一生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宽裕,但困居在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个时候他的学术文稿没人愿意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而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峰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在多年后还报。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20几岁的人,究竟怎样去手握人情债券,并无一定的规则。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解决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起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前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士。

  就是在平和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一缕可信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就是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他看到有人遭到难处时,他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

  其实,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积善。

  也许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的了。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作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是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也许这样的人没有给人帮助倒是其次,可怕的是他不仅可能堕落成一个无情的人,而且还会沦落为一个可怜的人。因为他的心除了只能容下一个可怜的自己,整个世界都无需关注和关心,其实,他也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时也在拒绝所有可能的帮助。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即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总之,20几岁的人要懂得的潜规则就是手握人情债券,你掌握得越多,你将会得到的越多。第五章明哲保身潜规则——装傻充愣,远离是非

  莎士比亚说过:“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须窥伺被他所取笑的人们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还得看准了时机;然后像窥伺着眼前每一只鸟雀的野鹰一样,每个机会都不放松。这是一种和做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其实是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装傻是避免树敌的最好方法

  人们常说,傻人有傻福,其实这“傻人”不见得是真傻,只是比一般人更懂得把握时机和尺度,什么时候该聪明,什么时候该傻一点而已。这样的“傻人”,心里洞悉着一切,事态变动都掌控在他的预计之内,然后从容应对。20几岁的人傻又要傻成怎样才得体大方?

  比如一位管技术的部门经理,在上任的第一个月内,他就向公司中国区的CEO指出,他感到公司内部技术部门的管理思路不太通顺,但是“请放心,让我来搞定”。半年内,经过多次和欧洲总部更大的老板之间不断地争吵、沟通之后,他竟然真的搞定了。但这个战绩非但没为他赢得中国区CEO的表彰,反而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比如猜忌和冷落。此后CEO经常对他使用这样的句式:“你那么能干,相信这件事情你一定能……”“你多聪明啊,这点小事怎么能让你……”然后把一堆苦活扔给他,并且拒绝提供任何资源协助。两次过后,技术经理顿时觉得自己犯了傻。

  犯傻的原因是当初太逞强,没有装傻。如果当初只是把问题奏报CEO,由CEO先生想办法,或者被CEO先生勒令想办法,一言以蔽之,是在CEO先生的引领下把问题解决的,就不会被认为“那么能干”或者“多聪明”了,也许如今能得到CEO先生更多的怜爱与帮助。一时的聪明让自己成了地道的傻瓜。

  20几岁的人要知道,这样的“聪明”如今还在各个办公室里一场接一场地演绎着。也许直到遇上因为太聪明而犯了傻的时候,才能意识到,原来坐在隔壁那个唯唯诺诺的傻瓜,当初比自己还要聪明。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外表迷糊而内心机敏的20几岁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现代生活,20几岁的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事业、家庭、亲友,20几岁的人都要兼顾。面对这么多零乱繁杂待处理的事情和关系,只有适时的装傻,柔化掉过多的锋芒,大度的看待和化解,才能让自己在复杂的生活中游刃有余。而装“傻”也并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般简单。它是一种生活技能,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与素养有关,与教育和阅历有关,更与心态有关。

  装傻不是让你时时演戏作假,处处算计别人;装傻也不是让你唯唯诺诺,凡事都忍气吞声。有时候装傻,只是为了让事态趋于圆满;有时候装傻,是为了缓解尴尬的局面;有时候只是为了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一种单纯的境界。装傻还得有节度,有些小事可以宽容大度忽略不计,触到原则性问题不能忍让的,还是要作出有力反击。装傻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花些时间去好好钻研用心实验,谁让它与我们的幸福相关。

  《世说新语》里有一章讲的是非常有名的王祥的故事,说的是少年王祥在后母谋杀自己不成后,反而出乎常人预料去“跪前请死”。一直以来被当作是“行孝道”的典范,但是换个角度看,王祥此举其实是一种机智而强有力的反应,少年时的王祥相对于其后母来说是一个弱者,当时的他还没有力量来对抗后母(不像现在可以离家出走,照样不会饿死)。

  俗话说,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一次不成,王母肯定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也许是更疯狂的报复,而对王祥来说一次运气好,不代表每次运气都好。王祥的这种看似很“傻”的行为不止避免了树敌,还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同时还为自己赢来了“孝”的美名。

  同样深通装傻此道的还有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软弱无能的象征——刘阿斗。据史书记载,刘阿斗并非像一直所流传的那样昏庸无能,相反在诸葛亮死后,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多少抑制了宫中的权利角逐。后来“乃自摄国事”,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不难想象,刘备死后,诸葛亮在蜀国的威望之高可谓是无人能敌。谁也不能保证诸葛亮就没有取而代之之心,如果刘禅一味的向诸葛亮要权,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相反,装的平庸无能,甚至是装傻装呆,避免树更多的敌人,可能会受到更好的效果。蜀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句。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不但成功地保住了性命,也使得日后司马昭对其消除了戒心。

  还有一个关于刘禅的故事,本身是作为一个笑话而言的,略显庸俗,仅供大家取乐,但是其中的道理确实值得深思。说蜀国无人不知刘阿斗弱智痴呆,所以张飞、关羽就总是趁大哥刘备不在的时候,拿着吃的东西去逗小阿斗,给他之前不忘在屁股上擦一下,阿斗每次都会乐呵呵地吃掉,后来更多的人拿食物来逗阿斗,时人多笑之,只有诸葛亮一语道破天机,“你没发现,阿斗每天都有东西吃吗?”所以,阿斗不是三国时最愚笨的人,就一定是最聪明的人。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很多时候,当我们拼命想把自己装成“聪明人”的时候,不妨换成逆向思维,试着让自己看上去“傻”一些,或许效果更佳。

  高处不胜寒,强者也要装脚痛

  高处不胜寒,强者也要装脚痛。俗话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这形象地说明了两种自然界最强有力的动物的攫食之道。强者装脚痛的这种妙法,既避免了自己因锋芒太露而引来攻击,又麻痹了对手的防备意识,所以这两种动物一旦出手捕食,几乎就不会落空。而古今许多谋划大业者,也借助此道取得了成功。

  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明帝曹睿在弥留之际,命司马懿和曹爽辅佐幼子曹芳,并让齐王曹芳前去抱司马懿的脖子以示亲近,司马懿感激涕零,连表忠心。当日即立曹芳为皇太子,曹睿便放心地死了。丧事办完后,遵照遗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掌朝政辅佐幼主。当时,曹芳刚刚8岁,大权自然落在曹爽和司马懿手中。

  曹爽是曹真之子。曹真是魏武帝曹操的侄子,历事武帝、文帝、明帝三朝,为人明敏练达,颇受信任。由于父亲为朝廷重臣,曹爽也很受重视,又因为是宗室子弟,所以当了顾命大臣。司马懿也是曹魏的开国元勋,曾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是握有兵权的朝廷重臣。

  但曹爽与司马懿两人资望能力却有很大差距。司马懿老谋深算,德高望重,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能征善战,故对曹氏政权构成很大威胁。曹爽宗室后代,也有一定资历,当时曹芳年幼自然没什么主意,总怕大权旁落他人之手,当然要倾向于曹爽而疏远司马懿。几年后,曹爽渐渐地培植自己的势力,排挤司马懿的人,等到时机成熟时,又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撤销了其太尉的实职,而安排其一个太傅的空衔。司马懿见曹爽的势力控制了朝廷,于是就装病在家,不问朝政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颖慧作品集
20几岁要懂得的99个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