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20几岁要懂得的99个潜规则》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5章 弦外之音潜规则——猜出哑谜,破解暗语 (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20几岁要懂得的99个潜规则》 作者:王颖慧

第35章 弦外之音潜规则——猜出哑谜,破解暗语 (3)

  反讽是表象与事实相反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叙事文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反讽叙述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字面上陈述的内容是截然相反的,即“言在此而意在彼”。比如你看到一个表情呆滞、脸上还挂着鼻涕的孩子,却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孩子看起来很聪明呢。”相信只要不是过分欣赏自己孩子的人,都听得出其中的讽刺之意。

  反讽在古典时期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佯装无知。这种类型常见于阿里斯托芳的喜剧,在他的剧中,主角故意在自作聪明的对手面前说些傻话,但最后却证明这些傻话是真理,从而使对手认输。第二种是苏格拉底式的反讽,即对方在他的请教和追问之下,不自觉的露出破绽。第三种是罗马式反讽,即字面意义与实际所指的意义不相符或相反。当今社会中经常被使用到的,大都属于第三种类型。

  反讽最显着的特征就是言非所指,而诙谐的反讽较之直接的讽刺更加婉转,把坏话当好话说,还叫人无从反驳,是一种更加高端的说话方式。把喜欢为自己找借口的人说成“思维敏捷”,这种说法既含蓄,又能让不知悔改的听话人沾沾自喜,让尚有些良知的人感到羞愧,可以说起到了很好的交际作用。

  职场之中,总是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找借口的人是最不受欢迎的。这类人在做事之前,就会先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这其实也是一种没有自信的体现。因各种借口而造成的消极心态,会像瘟疫一样侵蚀着他们的灵魂,使他们丧失斗志、处世消极,影响和阻碍这些人能力的发挥,更不用说他们尚未展现的潜能了。而且一个人如果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对自己毫不留情,严格要求,不找任何借口,要像猎豹死死盯住猎物一样真正着手于工作,正视困难,面对自我,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畅销书《哈利·波特》的作者凯瑟林·罗琳在读中学的时候,班主任摩根太太是个严厉又古怪的中年女人。开学的第一天,摩根太太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通过测验,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聪明的和迟钝的两组。这次测验的内容包括智力题和数学知识,都是些罗琳没有学过的东西。最后,罗琳只考了五十分,毫无悬疑地成了迟钝组的学生。

  这件事情给罗琳留下了很糟糕的回忆,精神上的打击所造成的创伤更甚于体罚。但是,她没有为自己的这次遭遇找借口,并没有用“因为还没学过,所以不会也是正常的”这样的理由来麻痹自己,而是更认真的学习,努力地多看一些书,中学毕业的时候,身为迟钝组成员的罗琳在班上的成绩已名列前茅。

  正是这种不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不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的精神,使得罗琳通过自身脚踏实地的努力,取得了进步,并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如果你习惯于逃避现实、逃避责任,那么请从现在起端正态度,正视自己的缺点,给自己以改变。

  在办公室中,当你发现有人总是为自己的失误寻找这样那样的借口时,不妨也可以表扬对方“你的思维很敏捷”。略带讽刺意味的诙谐,善意的批评,乃至于义正词严的训斥,只要出于真心,而不是对对方故意的挖苦或是讽刺,相信对方也能感受到你的真实用意。而诙谐反讽的说话方式,比其他表达方法其实更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在职场生活之中,每个人的优缺点都会在逐渐地接触当中展露无遗。根据调查显示,企业中在同事间最受欣赏的人,就是那种做事有板有眼,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所以,如果你想变得更受欢迎,就勇敢地站起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面对和承担因自己的言行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既然是你已经做错了,就更无需掩饰,勇敢地承担起责任才是获得谅解和尊重的最好方法。因为找借口是人们的天性,所以当你正视现实、勇于承认错误的时候,赢得的必定是掌声一片。

  改掉不假思索的就为自己找借口的缺点吧,找出自身的不足,吸取经验教训,然后迎头赶上,让“你的思维很敏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表扬。

  “你对工作很热忱”

  在工作上你和同事的意见起了分歧,你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或方法,你和同事争得面红耳赤,没有人的话语能够打动你,使你怀疑你方法的正确性,讨论半天,最终一无所获。这时,如果有人评价你说:“你对工作很热忱啊”,可千万不要以为是你的热情打动了他们,或是他们承认了你做出的努力。因为,他们其实是在暗示你:你这个人真是太固执己见了!

  以“你对工作很热忱”来表达对你固执己见的不满,这就是弦外之音的第七种类型:侧面点拨。

  所谓侧面点拨,就是从侧面委婉地点拨对方,而不作直言相告,使其明白自己的不满。因为你的固执而让别人产生不满之情的时候,对方以“热忱”来美化固执,就是这样一种手法。

  真正的热忱对一个人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它会使你全心的投入到你的事业之中,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会影响他人,使他人受到鼓舞和激励。所以积极热忱的心理,是吸引成功与幸福的磁石。

  热爱工作,是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如同很多人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通宵达旦乐此不疲,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正是兴趣所在。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对工作没有热情,那么每天的上班时间对你来说可能极为漫长无趣,不仅身体疲劳,精神上更是厌倦。但是对热爱工作,对工作怀有热情的人来说,他能够从工作中体会到很大的享受,也会因为他的热情而做出一番成绩来。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两匹马各拉着一辆马车,其中一匹马任劳任怨,另一匹却喜欢偷懒,常常停下来休息。主人因为急着赶路,于是只好把货物全搬到了任劳任怨的那匹马的车上。喜欢偷懒的马没有了货物的累赘,感到十分高兴,得意地对任劳任怨的马说:“你看,你越是努力,人们越是要折磨你。”任劳任怨的马听后对它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拉货,如果你连这个也做不到的话,就没有价值了。”果不其然,当他们来到马车店时,主人说:“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那我养两匹马做什么?不如好好地喂一匹马,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张皮。”于是,那匹偷懒的马最终变成了一张马皮。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如果你没有办法做一行爱一行,那么你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我们时刻都要对工作报以热忱。

  但是热忱的意思并不等同于固执,尽管这两者在某些方面拥有相似之处。热忱是你以热情全心的投入一件事情,固执则是对这件事情执迷不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肯向他人低头。而固执之人通常是容易吃亏的。

  传说释迦牟尼在舍婆提国时,有一个愚者站在池塘边,看到水面上映着自己的影子,顿时高声叫道:“救命啊!”附近的人纷纷赶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愚者回答说:“我溺死在水里了。”大家觉得很迷惑,问:“你不是好好地站在这里吗?”不料愚者用手指着水面说:“我不是已经溺在水里了吗?”众人听后都笑了:“那不是你的影子吗?你看,我们的影子也在水里呢。”但是愚者一本正经地说:“你们也溺死在水中了,谁快来救救我们呀!”众人无论如何解释,愚者也听不进去,仍然又叫又跳,最终发狂而死。

  可见,如果过于固执,迷信错误的道理而不知悔改,不但难以看清世界的真实面目,甚至会误了自己的一生。一个真正贤明的人,是绝对不会摆出一副凡事都懂的姿态的,他会广泛的听取意见,经过深思之后,再以谦虚的态度做一下判断。

  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就是指通过听别人的议论,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获取经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这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完善途径。而听不进他人意见,不善于吸收他人的知识,最终也只能是受到局限,鼠目寸光。

  我们对于事物要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千万不要固执己见,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因此,在听到别人对你“工作热忱”的评价的时候,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过于盲目的专注于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身边人的声音呢?“你善于社交”

  一个人善于社会交往,不光是说他待人接物语言到位,与周围人关系融洽,有的时候,夸奖一个人善于社交还有另一层含义——能喝酒。

  现代社会,似乎要想达成点什么目的,都要到饭桌上去解决,光吃饭自然不行,还要有酒,甚至有时酒才是主力。中国的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酒的出现更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什么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客人如果没有喝醉,主人会被认为没有尽到地主之谊等等。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在迎宾送客、聚朋会友、相互沟通、传递感情中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了解酒桌中的奥妙,更加有助于交际的成功。无外乎有人声称:喝酒就是社交,社交就是喝酒。

  不管是遇到知己,遇到不如意,还是有人故意与你“过招”,说起来就一个字:“喝!”尤其逢年过节,正是社交最频繁、胃口最遭罪的时候,亲戚同事同学客户,哪一个都要照顾到了。平时不总见面的,也会趁机一起来个一醉方休联络感情。可以说,酒的作用甚至比得过你能说会道的一张嘴,你平时说的再好听,到了酒桌上喝不了两杯酒,那叫做“看不起”大家,喝不尽兴,不欢而散。尤其职场之中,稍有不慎,就会在酒桌上得罪人。

  所以,如果有人夸奖你“善于社交”,这可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喝酒是社交需要,能喝酒也是一种本领。

  把能喝酒说成“你善于社交”,是弦外之音的第八种:委婉表扬。

  平心而论,能喝酒其实算不上优点,经常听说或是看见街边醉醺醺的酒鬼,往往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这么想来的话,能喝酒还要算作不良习惯才对。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喝酒就变成了长处。这也是为什么要以“善于社交”这种委婉的方式对你进行表扬,毕竟就算说者无心,一句“你真能喝酒啊”,听者也会觉得别扭。所以把“能喝”变成“善于社交”,无论听的人还是说的人都能够接受。

  酒桌上的社交不光流行于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也都十分流行,可谓形成了潮流。与东方国家不同的是,西方国家把白酒变成了葡萄酒或威士忌,酒精含量小一些,酒桌上神智也就清醒些,但是以酒社交的本质还是没变。

  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有一段相声《招聘》,用诙谐的语言讽刺了酒桌公关现象。例如“三盅全会”、“十三大(碗)精神”,以及“酒杯一举可以可以,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等等。这段脍炙人口的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酒桌社交现象日益繁盛的年代,那时,刚刚经历了一系列改革政策的人们,大都还保留着淳朴本分的品质,所以对于“靠喝酒办事”这样的做法感到十分不妥,也因此会对相声中的包袱笑料报以笑声。

  只是如今时代不同了,要想办成事,就要酒桌见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如今回头再听这段相声,虽然同样的会引人发笑,但更多的是引人深思以及会心的一笑。

  不过随着人们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酒桌上爆粗口、高声喧哗等不文明现象已经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热闹而不吵闹,礼貌而不生疏,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酒桌礼仪。所以,能够在酒桌上一展身手的人,也渐渐被视为一种人才。

  在酒桌社交中,除了能喝酒外,还有很多“潜规则”,只有掌握了这些潜规则,才能在酒桌上左右逢源,最终达成目的。

  潜规则的第一条: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切忌私语。因为酒桌上宾客较多,所以应该尽量谈论一些大部分人都能聊得上来的话题,要避免与人小声私语,这样会造成对其他人不尊重的不好印象。

  潜规则的第二条:敬酒有序,主题明确。敬酒是一门学问,一般按年龄、职位和宾主身份分出顺序,对于有求于他的客人更是要加倍恭敬。不过要注意的是,敬酒时最好还是从长者开始。另外酒席之中,为喝酒而喝酒会失去交友的大好机会,所以不要忘记初衷,也就是喝酒的目的。

  潜规则的第三条:有礼有节,语言得当。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切忌在酒席上谈论严肃或悲哀的话题。

  潜规则的第四条:劝酒适度,察言观色。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酒场不是战场,不必拼命的劝酒,有的人酒量有限,有时过分的劝酒会使对方产生反感,所以应该懂得察言观色,该收手时就收手。

  值得注意的是,万一你不慎喝醉,也要提醒自己保持警惕,因为醉酒的时候,平时刻意隐瞒的一些缺点就会暴露出来,即使你是个言行一致的人,酒后也难免失态或是说错话,所以一旦喝醉,最好的办法就是乖乖闭上你的嘴巴。

  不管怎样,一旦你被上司暗示“善于社交”,那很好,首先还是要恭喜你,今后公司谈生意,大大小小的酒席肯定都少不了你的份了。这时你最好再加强自己酒席上的社交本领,广开人脉,如此一来,你离晋升也就不远了。

  总之,职场上的黑话虽然含蓄,却也不难理解,只要能够认清自己,正视现实,相信你不难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猜出哑谜,破解暗语。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颖慧作品集
20几岁要懂得的99个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