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谋略高手是这样炼成的》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8章 “借”经——借力打力,智取之道(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谋略高手是这样炼成的》 作者:文柯

第28章 “借”经——借力打力,智取之道(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他人之力来补充自己的实力,是生存竞争第一法则。有些人虽然出力不大,却能成事,有些人费尽力气,却收效甚微。道理何在?恐莫过于借力与出力之别。世上事,令人费解正在于此。面对这个“借”字,你有所思忖吗?

  四两拨千斤,要善于借众人之力

  借力是一种本领。四两拨千斤,聪明的人总会利用别人的力量获得成功。凡事亲历亲为,此人不可能成大事。事必躬亲的人其结果是事事无成。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唯有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自己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更重要的事情。善于借助他人之力

  孔子有个学生叫宓子贱,被任命为亶父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

  宓子贱上任后寻访了一些能人才子,把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他们去做,自己则每天在家里弹琴、玩乐。3年的时间都不到,亶父就被治理得比从前还好,人们路不拾遗,很少有犯罪的事情发生。等到宓子贱五年任期满了的时候,鲁国人都对他称赞不已。

  宓子贱任期满后回到国都任职,他的师弟巫马期接替他治理亶父。巫马期也很有才华,并且很能干。他与宓子贱不同,喜欢事事身体力行。到了亶父以后,巫马期早出晚归,废寝忘食,事事亲历亲为,轻易不肯交给下属去做。结果,亶父也被治理得有模有样、井井有条。但是不到3年,巫马期就因为操劳过度而累倒了,不得不回到国都去休养一段时期。

  回到国教后,巫马期拜会了宓子贱。他好奇地问师兄:“您和我先后都治理过亶父,虽然取得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你并没有费太大的精力,而我却费尽心血,结果自己都病倒了。请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实在搞不明白。”

  宓子贱听完巫马期的话后,说:“我做官的方法是以‘使用智谋’为主,而你治理地方的做法是‘使用力气’。使用力气的人当然辛苦非常,而使用智谋的人自然会轻松自在!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办事,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从那以后,巫马期也像宓子贱一样开始重视人才、使用人才,他自己果然轻松了不少,而且取得的成绩比从前还要好。

  现代企业中的有些领导人,喜欢把一切事揽在身上,事必躬亲,管这管那,从来不放心把一件事交给手下人去做,这样,使得他整天忙忙碌碌不说,还会被公司的大小事务搞得焦头烂额。

  其实,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应该学习宓子贱,正确地利用部属的力量,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很多时候,工作都是要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够完成。一个合格的领导应该是重视人才、相信人才、会使用人才的。领导事事亲历亲为,能够显示出领导的勤奋和努力,但是对于工作却未必能起到显著的作用。很多时候,善于用人要比领导亲自动手做事更加重要。如果重用贤人,就算领导不在,下面的人一样会把工作做好。反之,如果不懂得重视人才,事事都要依靠领导,局面就会变得很僵化,如果有一天领导不在,工作就会完全停止。

  在公司的管理方面,要相信少就是多的道理:你抓得少些,反而收获就多了。管理者,要管头管脚(指人和资源),但不能从头管到脚。如果真地学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那么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可见,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不在于多么会做具体的事务,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调动集体的力量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管理人员尤其要注重加强培养自己驾驭人才的能力,知人善任,了解什么时候什么力量是自己可以利用以助自己取得成功的。四两拨千斤,聪明的人总会利用别人的力量获得成功。不妨请别人代劳

  凡事不假手他人,在很多人的心里早已根深蒂固,变成了一个传统。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整天就是在忙一些怎么也忙不完的琐事,例如割草、漆油漆、修车等,结果害得自己连休闲的时间都没有。这些人绝对请得起别人来帮忙,可是由于吝啬或吹毛求疵的毛病,他们也绝不会请别人来帮忙。

  凡事不喜欢假手他人的人,常常有3个特征:

  一是对工作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欲。

  二是自视甚高,总是对自己说:“我自己来!”

  三是不相信别人能把事情处理好。

  所以麻烦的事情总是会找上他们,他们的工作就会越积越多,他们通常是A型人格,独立自主而难以驾驭,而且常常是最没有生活品质可言的一群人。

  确实,如果你要完成某件事情,或是把某件事情做好,自己去做往往是最好的办法。当然,也有很多人是真的请不起别人来帮忙,对于那些人,我们没有什么意见。

  如果你懂得请别人帮忙、懂得请别人分劳,那么你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并因此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有个朋友曾经打趣地说:能够让给别人做的事,千万不要自己做。

  南宋嘉熙年间,江西一带山民起义,身为吉州万安县令的黄炳,调集了大批人马,严加守备。一天黎明前,探报来说,义军即将杀到。

  黄炳立即派巡尉率兵迎击。巡尉说道:“士兵还没吃饭怎么打仗?”黄炳却胸有成竹地说:“你们尽管出发,早饭随后送到。”黄炳并没有开“空头支票”,他即令一些差役,抬着竹箩木桶,沿着街市挨家挨户叫道:“知县老爷买饭来啦!”时值城内居民做早饭,闻听知县亲自带人来买饭,争相将刚烧好的饭端出来。黄炳命手下付足饭钱,将热气腾腾的米饭装进木桶就走。这样,士兵们既吃饱了肚子,又不耽误进军,打了一个大胜仗。这个县令,没有亲自捋袖做饭,也没有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只是借别人的锅,烧自己的饭。县令买饭之举,算不上高明,看来平淡无奇,甚至有些荒唐,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懂得请别人代劳者,总是能够在没有条件的时候,创造条件,在有条件的时候利用条件。善借力是一种本事。对于这些智者来说,做任何事情,都能巧借他人之力,缓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为人处世不能以自己的智慧代替所有的人,充分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协助自己开展工作,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借助,从而借人之力为己之力,这才是真正高明的处世之道。联智合力事半功倍

  所谓联智合力,就是借助别人的智慧,借此寻找有用的社会资源,用巧力,联智合力事半功倍。

  某杂志的主编有一个习惯,他平均三个月就会请一些朋友吃饭,要朋友给他的杂志提一点“意见”,朋友们一方面“吃人嘴软”,一方面也基于朋友情谊,无不踊跃提出“意见”,而他也不让朋友们失望,认真地把他们的意见反映在杂志的内容制作上。

  现在这位朋友已从主编升总编辑升社长,管起业务来了,即使现在管业务,他仍然到处请教朋友的意见!

  人的智慧虽然是无限的,但经过开发的部分却相当有限,而一个人的价值判断、社会历练、人生经验都因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有不足之处;此外,人的专长也只有那么三种,当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人的这些基本条件便不够用了,因此只好“借用”别人的智慧了。

  “借用”别人的智慧可弥补自己的智慧的不足。“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最重要的目的还不只让事情做得快又好而已,也还可以使你避免主观、武断!主观、武断虽然可能做出大事,但失败的几率也相对的大,这也就是一些自认为强者,不听他人言的人最大的悲哀!

  把别人的智慧转化成自己的智慧,也就是说,自己在“借用”别人的智慧的过程中,借着别人的智慧的启发而成长了,这正是一种学习!

  其实,很多成功的人也都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像有些公司就有顾问,做重大决策之前必先开会讨论,遇有特殊事件,必找专家研究,因此也可以说,他们因为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而得以成功,或是提早成功!

  后魏时有一位叫陆俟的官员,他治理地方的方法与诸多官员不一样,但相当有效。他一到任,首先明察暗访,将州中那些德高望重、有权威、有影响的老者恭恭敬敬请到府上,待为上宾,虚心求教,征询他们对州政的意见,请他们就如何治理各抒己见。这些老人见多识广,对全州的大小事情、历史与现状都了如指掌。长者多智,本就有许多良谋妙计,又见陆俟礼贤下士、尊重民意,征询意见非常诚恳,都愿意助刺史一臂之力。双方一拍即合,老者们将心中的想法一一道出,毫无保留。如此,陆俟大有收获,不但对州中的方方面面了然于胸,而且集中了老者们的经验和智慧,如虎添翼,信心倍增。这些老者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他长期合作的智囊团。

  清末的曾国藩也是一位善于“借群体智慧”的高人,他的幕府不仅规模恢宏,汇集各种人才,可称晚清幕府之大端,而且输送了一大批治国经邦之才,对晚清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另一显要人物李鸿章得到曾国藩真传,其幕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述人物都懂得“借智”威力。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庸的人“借用”了别人的智慧,可使事情做得更周全,换句话说,只有六十分能力的人,会因为借用了别人的智慧而做出八十分以上的成绩。

  还说那位陆俟吧,他治理地方最妙的一招更令时人叹服。他也是先调查了解,摸清底细,再挑选了各豪强之家的子弟百余人,将他们统统收为养子,殷勤招待,引导教化,并赏给衣物。然后让他们各归其家,并要求他们回去后老老实实生活,不能惹事生非,给刺史和官府找麻烦。同时让他们充当自己的助手,平时务必留心州中发生的大小事情,一旦有异,及时禀报,对恶人恶行尤要随时监视、举告。这些年轻人平日放纵,多有劣迹,为州人所鄙视,但刺史却并不轻辱,倍加关心,和善相待,严加教诲,他们岂能无动于衷,也不好再像过去那样公然作奸犯科,渐渐归入正途。这一百余人,一百余双眼睛、耳朵,使陆俟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州中事无巨细都难瞒过他。有些不法之徒刚刚作案得手,很快就被查得明明白白,抵赖不得。不论多复杂的案件,用不了多久就水落石出,该罚则罚,该判则判,快刀斩乱麻,都迅速有了公正的结果。

  经过陆俟大力整治,全州很少再发生抢劫、偷盗之类的案件,风气大变,百姓安居乐业。这段奇闻轶事被人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后被人传为奇谈。

  在我们的生活中,互相借助无所不在。如果你把两棵植物紧挨着栽种的话,它们的根部就会互相纠缠,从而改善土质,两棵植物都比单独栽种生长得更加粗壮。如果你把两根木头捆在一块,它们所能担负的重量要大大超过各自所能承担的重量之和。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一加一等于三,甚至更多。物犹如此,何况人呢?所以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可以得到几十倍、几百倍的成功。

  你的才智如何呢?

  请别说你才高八斗,你虽有别人不能及之处,但也有不及人之处,那么,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吧,能这么做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借用他人成功模式

  也许你会问:套用别人的成功模式就能成功吗?果真如此,那么要成功实在太容易了!

  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成功的方法都不一样,譬如说,有的人成功是因为背后有个“伟大”的爸爸,有的人是因为娶了一个能干或很有钱的老婆,有的人是因为有人提拔,但也有人是从基层,一步一步苦干实干地爬上来……一个人是否成功还受到个人条件、努力的程度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套用别人的成功模式就可以成功,但至少成功模式是一种指引,让你有方向可循,这绝对比茫无头绪,不知何去何从好过千百倍!

  面对未来,遥想“成功”二字,你是不是也有无从迈步的迷惑?如果有,不妨看看别人的成功,借用一下他们的“成功模式”!

  那么,如何借到一套“成功模式”?

  首先,你要找出一位你认为“成功”的目标人物,这个人可以是你的朋友,可以是你的亲戚、长辈、同事,也可以是有名望的社会人士,更可以是传记里的人物。你可以向他们请教他们的成功之道:一般来说,人好谈成功而忌谈失败,所以他们会不吝告诉你他们的经验,至于社会人士的成功之道则可以从报纸杂志得知,传记里的人物,传记里也会说得很清楚。

  任何人的成功模式都借用在你自己身上,但有几种“模式”你必须排除,绝对不可“套用”。

  第一种人因机遇而成功。因为他有机遇,你可不一定也有那么好的机遇,而且机遇是不可等待的,坐等机遇,绝无成功的可能。

  第二种人因借用家族支持而成功。例如有一位“伟大”的父亲或庞大的产业。这种人的成功比一般人省力许多,你若无此条件,则这种人的成功是不值得学习的。

  第三种人是借用了国家的政策一举成功。如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凭借有利的政策环境,再加上个人的聪明才智,巧借政策之风,不费力气跑在了其他人前面。

  以上三种人不一定是智者,从个人成功角度上看,只是幸运者。因此,借用别人的成功模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中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借用的成功之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借字,妙用无穷。一个智者,总是善于把握生活中的有利因素,并随时加以利用,使之有助于自己。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文柯作品集
人生要留一份淡定和从容给自己谋略高手是这样炼成的不生气的活法做人要方处事要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