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说得好更要说得巧》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2章 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说得好更要说得巧》 作者:和月英

第22章 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2)

  说话时要讲究方式方法

  如果你要人家遵照你的意思去做事,应该用商量的口气。譬如说:\"你看这样做好不好呢?\"假使你要你的秘书写一封信,把大意讲了以后,要再问一下:\"你看这样写是不是妥善?\"看了要修改的地方,又说道:\"如果这样写,你看怎样?\"你虽然站在发号施令的角度,可是要懂得别人是不爱听命令的,所以不应当用命令的口气。

  在一个盛夏的中午,一群工人在休息,一位监工走上去把大家臭骂一顿,工人们害怕监工,当然立刻站起来去工作了。可是当监工一走,他们便又停手了。如果那位监工上前和颜悦色地说道:\"朋友,现在这些工作很要紧,我们忍耐一下来赶一赶好吗?我们早早赶好了,早早回去洗一个澡,怎么样?\"我想,工人们当然会一声不响地忍着暑热去工作。

  另外一种情况是:听了对方的说话之后,发现其中有一点自己不大同意,立刻就提出异议,而对方一听,就会以为自己的意见全被否定了,而会很不高兴。在这种场合,我们一定要记得预先说明哪一点,或者哪几方面,自己是完全同意的,然后指出自己与对方意见不同的只限于某一点。这样,对方很容易地就接受了你的批评或修正,因为他知道双方对于主要部分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即使你所不同意的地方是对方意见的主要方面,你最好仍能预先表达对方意见中你所同意的各点,即使它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无论你的意见和对方意见的距离多么远,冲突得多么厉害,我们都要表现出一切都可以商量,并且相信,无论怎样艰难,大家都可以得到比较接近的看法。

  同样,如果你的言语到位,忠言也可以做到不逆耳。忠告对于帮助他人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反过来讲,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这种人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对方。也就是说,不关心别人的人不会给予他人忠告,不被关心的人也同样得不到忠告。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

  尽管如此,为什么一般人都讨厌忠告,忠告为何听起来总不顺耳呢?

  究其原因,就在于一般人容易受感情支配,即使内心有理性的认识,仍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听进理性的忠言。仅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不行,忠告也需要技巧,否则就会收到负面效果。如果我们注意忠告的三个要素,你的忠告就会被人接受,忠言也就顺耳起来了。

  首先要谨慎行事。说到底,忠告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受教训的反感情绪。其次,选择恰当时机。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以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再次,不要比较。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说话态度要谦虚

  有些人很自豪于自己的说理能力,很擅长在自己的谈话之中运用三段论法及辩证法,自以为所说的话是井然有序而且没有破绽。然而,经常把别人批评得体无完肤,周围的朋友往往也被批评得避之犹恐不及。这么一来,这种人就很难交到朋友。

  世上有太多爱讲大道理的人,这当中自然不乏口才特别优秀的人。清晰的口齿、滔滔雄辩的口才,的确能够让人觉得英姿焕发。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具体的事实。对任何事都爱发表评议,是现代人常有的现象,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这只不过是自己的感想罢了,还称不上是完整的见解与知识。

  这种人大多喜欢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强出风头,不过是\"半桶水\"的爱表现者,凡是善辩的人大多喜欢卖弄这种技术,结果形成了陶醉于自我而固执己见的性格,一心一意地想要扳倒对方,这样只会摧毁彼此的情谊。

  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要\"谦虚为怀\",并告诫我们\"满招损,谦受益\"。要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听取真正朋友的忠告。也可以在充分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其参考,不要遇事好为人师,弄得他人无所适从。

  然而,过度谦虚又会形成另一种自我表现,也就是说,过度谦虚所产生的影响和自大夸张一样。在有些情况下,过度谦虚反而会让人感到不真诚。·因此,有的时候说话要保证自己足够的底气。

  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虚之所以受到尊崇,就因为它是做人的美德及事业成功的法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谦虚也并非想做就能做到,有的人得到领导的表扬、同事的夸奖,内心里着实想谦虚一番,却寻找不到适当的表达方法。要么手足无措,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要么说一些\"归功于集体、归功于人民\"的套话,听起来让人觉得虚假。

  那么,在社交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谦虚,才能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呢?

  1、转移对象。

  如果表扬或赞美使你感到在众人面前窘迫的话,你不妨想办法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使自己巧妙地\"脱身\",把表扬或赞美的对象\"嫁接\"到别人的身上,但要有所依据,不然也会显得空和假:

  2、妙设喻体。

  直言谦虚,固然可取,但弄不好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特别是两个人之间,如果仅仅说\"你比我强多了\"这类话,容易有嘲讽之嫌。遇到这种情形,你不妨用一个比喻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谦虚。

  3、自轻成绩。

  任何称赞和夸奖,都不可能毫无缘由,或者因为某件事,或者因为某方面的成绩。这时你不妨像绘画一样,轻描淡写地勾勒一笔,却在淡泊之中见神奇。

  4、相对肯定。面对别人的称赞,如果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不但起不到谦虚的作用,反倒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正如俗话所说:\"过分的谦虚等于骄傲。\"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谦虚要掌握一定的分寸。

  5、征求批评。

  面对人们的赞美,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批评,这是表现你谦虚精神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适当适度,不然虚心也就变成了虚假。

  我们在社交生活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交际对象,去不断创造自我,虚心学习。

  只要虚心而诚挚,努力追求谦虚的品格,在谈话时保持平和坦诚的态度,尊重对方,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说话的分量也会相应增大。

  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连续谈上10分钟并使对方发生兴趣,你便是很好的交际人物了。因为\"任何人\"这个范围是很广的,他也许是个工程师,也许是个法学家,或者是个教师,或者是个艺术家,或者是个打石工人。总之,无论三教九流,各种阶层的人物,你若能和他谈上10分钟使他还有兴趣的话,真是不容易。不过不论难易,我们总不能不设法打通这难关,常见许多人因为对于对方毫无认识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如果肯略下工夫,这种不幸情形就可减少,甚至于做个不错的交际家也并非难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虽是一句老话,直到现在仍然适用,首先要充实你自己的知识。当然不能希望一个胸无点墨的人应对自如。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利器,一切皆可迎刃而解。你虽不能对各种专门学问皆作精湛的研究,但是常识却是必须具备的。具备了一般的常识,再巧妙地运用起来,那么和任何人兴致勃勃地谈10分钟都是不难的。你须多读书多看报,世界的动向,国内的建设情形,科学界的新发明和新发现,世界各地的地方特点或人物的特性,以及艺术新作、时髦服饰、电影戏剧作品的内容,等等,皆可从每日的报章和每月的杂志中看到。诚能如是,并灵活运用,则应付各种人物,都会游刃有余。

  说话不要带有成见

  我们对一个人、对一件事时常会有一种定型的看法,就是先人为主的执着,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肯更改。倘若我们能往好处去看,倒也罢了;往坏处想,把好的事情用成见定为坏事,把好人用成见定为坏人,则是不应该的。

  对他人存有成见,就好像茶杯里有了毒素、杂质,即使倒人再清净的水,也不能饮用;成见好像田地里的荆棘、杂草,即使播撒再好的种子,也不容易成长。有成见的人,自己不肯承认,不肯更改,更不肯放弃成见。

  成见,本来是一种意见,并非不好;但若一旦成为\"断见\"、\"常见\",甚至成为\"邪见\",那就非常不该了。一件好事,本来有益于国计民生,但由于持有成见而持反对意见,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个好人,本来可以委以重任,前途大好,然而因为对他有成见而反对,致使人才不得重用,殊为可惜。

  有些人喜欢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看事,因此看不到真相,看不清事实。有成见的人,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他是幼稚、愚痴、无知的。有先人为主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只要能改,也不可怕;如果一再固执成见,成为执着之病,那么有见解倒不如无见解。放弃成见,凡事用客观的态度看待,不必预设立场。 \"是\",就还给它一个\"是\"的本来面目; \"非\",就还给它一个\"非\"的真相。唯有消除成见,去除执着,才能认清实相,拥有真心。

  在我们的沟通中,往往会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过错,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反思再深刻,也可能不如\"旁观者\"看得透彻。所以,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过失时,应该及时予以指正和批评,这是很有必要的。

  批评他人也是一种艺术,其出发点在于如何让对方虚心接受批评,让对方更加正确地行事,同时也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就此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批评如果反复进行,就会失去作用。有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以为自己占了理,批评个没完没了。其实这是低下的批评方法。有经验的人在批评他人时,总是适可而止。批评别人时,每次可只提及一两点,切勿\"万箭齐发\",让人难以招架,否则大多会使对方难堪。批评的话不宜反反复复,一经点明,对方已经听明白并表示考虑或有诚意接受,就不必再说下去了。如果只图\"嘴巴快活\",说个没完,就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

  批评他人时,切忌用讽刺、挖苦的言辞,比如\"就你了不起\"、\"你不就是……\"等,因为这是一种轻视他人的态度,也是缺乏修养,没有沟通风度的表现。有经验的沟通者,在批评他人时,会采用各种技巧提出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但不会用讽刺挖苦的言词和粗话侮辱对方的人格。

  说话要以尊重他人为前提

  林肯有次批评他的女秘书:\"你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姐。只是我希望你打印文件时注意一下标点符号,让你打的文件像你一样可爱。\"女秘书对这次批评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打印文件很少出错。

  林肯身为美国总统,可算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了,说话如此委婉、客气,是他好修养、好气度的体现。假如他换一种盛气凌人的口吻呵斥:\"你怎么工作的,连标点符号都搞不清楚,亏你还是大学生呢?\"只能让对方反感,反而达不到纠正对方错误的目的。

  说话是一门艺术,这毋庸置疑。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很多人说的话,立足点和出发点本来是不错的,但由于说话时不尊重对方,因而导致无谓的误解和争端。

  人都是有自尊的,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大而言之,在社会阶层中,小而言之,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收入高低、分工不同的区别,但绝对没有人格的贵贱之分。扪心自问,我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吗?同样,这\"也正是别人都需要的。聪明的人就要先理解和尊重别人。

  人的心灵就像花朵:开放时会承受柔润的露珠;闭合时会抵御狂风暴雨。假如我们在规劝别人,实际上就是让他的心灵开放。但是,被规劝的人往往用闭合来抵御我们的语言,因为他并不知道我们送的是雨露,而只知道怎样保护他的自尊心。所以,要想不损伤他的自尊心,尊重别人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一般来讲,我们规劝别人很容易使自己站在比别人高的位置上。而本质上,也确实比别人高,因为你自己觉得比别人的观点正确,这才能劝人;如果觉得比别人低,那就表明你观点不正确,或者对自己的观点不自信,那还去劝什么人呢?因此,劝人的人实际上的位置应该是高的,但这种高,在劝人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只能摆在和被劝人平等的位置上,这不是虚伪,而是方法上的需要。只有当被劝人觉得你尊重他了,设身处地地在为他着想,他才能认真考虑你说的话,才能把心扉打开,才有可能达到劝说的目的。相反,你自恃自己有理,说得对,把位置摆得高高在上,甚至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一派批评人的口气,势必引起被批评人的反感,因为你没有尊重他,他会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你,使你不但没有达到规劝的目的,还生一肚子气。如果他迫于某种压力或其他因素,而屈服于你的批评,口头上也许承认自己错了,内心深处还是不会听你的。我们来举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的例子。

  老师:请张丽同学回答问题。

  张丽:我不回答你。

  老师:张丽同学,你既然不回答我的问题,必定有原因。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既然你不肯说明,那让我分析一下:是不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不能为人师表,不能让同学们信服,甚至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才使你这样呢?

  张丽:老师,没有,没有的事。

  老师:既然我还称职,我想你也不是有意让我难堪。那么,让我猜测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我认为,不外有三种情况:第一,可能是我的启发式教学搞得不得当,问题提得过于浅薄,引不起你的兴趣,你不屑于回答,是这样吗?

  张丽:不,不是。

  老师:第二,是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但不想回答。如果是这样,你现在回答也不迟。

  张丽:我……我……

  老师:第三种情况可能是你不会回答,但又碍于情面,不肯承认自己不会回答的现实,忽然一时糊涂,想以强硬的态度搪塞过去。但我为什么要这样认真呢?我实在不愿看到你交不上答卷呀?

  张丽:老师,您,您别说了……请告诉我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这位老师尊重自己的学生,并心平气和地耐心引导,消除了学生反感的情绪,终于打开心扉。试想想如果这位老师居高临下,不管青红皂白地一通批评,学生的抵触情绪会更大,是不会轻易地认错的,因为她失了面子,老师势必没有达到规劝的目的,甚至可能连课也没法往下上了。

  不要轻易指责他人的错误

  没有多少人能够正视别人的批评,大人物不能,小人物更不能。

  做错事的人只会责怪别人,而不会责怪自己--我们都是如此。这不是度量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而使度量大到能接受批评的程度。

ww 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和月英作品集
说得好更要说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