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5章 宁可明上当,决不吃暗亏——20几岁要懂点成本经济学(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郑治伟

第25章 宁可明上当,决不吃暗亏——20几岁要懂点成本经济学(1)

  1.年轻的你,拿什么赚取“第一桶金”?

  保守投资的人远比那些甘冒风险乱投资的人,更容易累积到第一桶金。

  ——汉斯·施奈(联邦德国著名经济学家)

  创业最重要的目的,无非在于追求财务自由,拥有足够的资金,便于自由运用,满足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而这一切都始于“累积第一桶金”。因为,无论多漂亮的理财规划,缺乏资金当作动力,都是幻影一场。特别是对那些初踏入社会的新鲜人,或是虽已工作数年但仍是“月光族”的上班族来说,没有储蓄与投资的资金,再好的规划也会让英雄气短。没办法进行短期的投资,更遑论攸关将来退休后生活的重大计划了。在回答怎样累计“第一桶金”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人生第一桶金都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首先,自用房屋、自用车等提供使用价值的资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资本市场中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工具组合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预防危难发生的保险;最后,保有一笔现金以备失业或急用所需,至于金额,至少需要3到6个月的薪水才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当发生转换工作的空白期、失去工作、因病住院导致收入中断等超乎预期的情况时,还能有基本的存款维持正常生活。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生“第一桶金”所包含的内容,下面将要告诉你如何累积这第一桶金。

  有些年轻人经常会垂头丧气地抱怨:“大好的赚钱机会都被别人抢走了,我又没有家财万贯的富爸爸,看来我这个可怜的工薪阶层,注定要穷困潦倒一辈子。”这种悲观的想法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会让你失去很多的机会。众所周知,由于景气循环、产业变动,每隔一段时间,总是会出现财富重整的机会,如果整天心怀失败主义,怨天尤人,先入为主地否定自己,那么,即使有机会来临,你也不会看到的。

  无数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会世袭,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不过问题在于,一旦机会来临,你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抓住机会呢?所以说,年轻人积累人生的第一桶金,一定要先屈膝蹲下来,积累能量,等待机会,只有这样,才有本事跳得高、跳得远。

  然而等待的过程漫长,如果欠缺耐心、毅力,很有可能半途而废,尤其对工薪阶层来说,每个月省吃俭用,省个500元、1000元,一年下来了不起存个万八千元。感觉±水车薪,实在微不足道,加上旁人怂恿、嘲笑,你可能还是先图花个痛快再说吧,于是日复一日,恶性循环,纵使心存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说出来还是会让人笑掉大牙。

  对于年轻人来说,积累人生第一桶金,通常是需要相当大的毅力的,即便下定决心每月必须固定存入多少钱,很多时候也会因为忙碌、遗忘、额外支出等原因让强制储蓄的愿望泡了汤。很多时候我们也明白,其实每个月的收入中抛开必要的生活开支,多花几百元和少花几百元对我们的生活基本没有影响。关键就是,如何在我们随意消费完之前,及时地将这些可花可不花的资金沉淀下来。既然如此,那你就要痛定思痛,加强决心与毅力,让第一桶金通过节俭、储蓄渐渐累积出来。

  但是,你一定要记得不要期望存钱能够致富,但要为致富存钱。消费前,先停下脚步想一想,这是现阶段必要的花费吗?先学会递延消费,把奢侈品或非必要性的消费延后。储蓄是理财计划的重要环节,当储蓄成为一种习惯,余钱再用于投资与消费,不要随便冒风险乱投资,才是积累第一桶金的基本原则。

  储蓄的方法很简单,比挑选投资标的还要容易,想想我们小时候,养一只“大猪公”,一块、两块地天天喂饱它,就是最常见的途径。现在,银行还推出若干工具,例如“零存整付”,让我们达成强迫储蓄的目的。所谓的“零存整付”,是开户时由储户约定期限,至少为一年期,按月缴存人本金,其利息按月复利计算,比活期利息还要高,到期一次提取本息,不过提前解约利息会打折。

  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些存款了,这可是你人生中关键性的一笔财富,如何用好它是你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用不好的话,就可能丧失掉快速积累财富的机会。如果你是理财初学者,建议利用最简单的定时定额的方式,可同时累积财富并学习观察市场趋势。

  举例来说,每月定时定额1000元投资在报酬率为6%的基金上,12年后就可以存到20万。如果你觉得12年太久,建议你可以视自己的财务状况,采用累进式定期定额方法。也就是说,刚开始自有资金比较少时,只投资最低门槛的1000元,等到资金较宽裕时,则增加每个定期定额的金额,即可缩短累积20万的时间。

  但我要提醒大家,虽然理财专家都说年轻的时候可以冒一点风险,投资在报酬率与波动性较高的投资工具上,但我宁愿建议你保守保本为要,因为太多的例子表明,保守投资的人远比那些甘冒风险乱投资的人,更容易累积到第一桶金。

  积累第一桶金除了依赖存款储蓄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认为对于短时间之内无法掌握投资理财真谛的朋友来说,倒也不必太过沮丧,因为在工作上认真努力,让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增加,稳固在组织企业当中的地位,使得薪资稳定成长,光是靠每月所得,同样有机会比同辈更快地积累财富。

  万一因为主客观因素让你无法加入体制好、稳定发展的大企业,你也不必灰心,只要你积累人脉,并且从你本业的核心价值往外延伸,多替自己寻找出路,增加竞争力,你还是有办法在本业上获得不错的薪资成长,更加快速地完成第一桶金的积累。

  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不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金钱问题而已,所以在第一桶金的运用计划中。当收入超过支出时会有储蓄产生,而每期积累下来的储蓄就是第一桶金的资产,也就是可以帮你钱滚钱。

  2.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每种成本都有其优势和劣势,这大部分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可预测性。

  ——桑福德(IBM全球副总裁)

  从长期来看,成本都是可变的,但短期成本又与长期成本不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分析一下。

  一家旅行社在旅游μ季,打出从廊坊到北京1日游50元,清晨出发到天安门看升国旗,吃过了早饭到香山公园爬山,下午5点半坐车回廊坊。在这50元的费用中,不仅包括所有车费和门票,还外加一顿早餐!我想,熟悉廊坊和北京的朋友一定知道,坐火车从廊坊到北京往返最少也要30元,如果是坐汽车,50元的价格什么也干不了。也难怪我的一位朋友听到这个消息不屑一顾,认为这只是旅行社的促销手段而已。真的会有这么便宜的事吗?

  关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因为此时是旅游μ季,游客明显不足,而旅行社的大客车、旅行社的导游这些生产要素的成本费用不会因为市场的旺μ而改变,车停在那里,每天还有贷款的利息,导游的工资不会因为没有游客而取消。这里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一个旅行社的大客车载客50人,共2500元,高速公路费和汽油费假定是800元,门票价格8元共400元,早餐的费用按每人两元共100元,旅行社净赚1200元。与旅游旺季相比,这些已经投出去的钱已经成为沉没成本,永远不会收回来了。所以,如果能够进行上述的50元一日游,至少可以冲减一些导游的工资费用和汽车的折旧费等。更何况就是50元票价,旅行社也不会赔钱的。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短期不经营也要支付固定成本的支出,因此只要收益能够弥补可变成本,就可以维持下去,也就是说,每位乘客支付费用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就可以经营。另外公园在μ季门票也打折,团体票也会打折也是这个道理。

  此时,我们就可以提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概念,固定成本有时也被称为固定开销,它由许多部分组成,如:厂房和办公室租金、根据合同支付的设备费、债务的利息、员工的薪酬等等。也就是说,固定成本,是即使企业没有产量也需要支付的开支,也就是说它不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与之相对的可变成本,包括生产的原料、为生产配置的工人等。比如,在超级市场,商店中的收银员就是可变成本,因为经理可以很轻易地调整收银员的工作来适应店中的顾客流量。可变成本,也可以理解为随着产量而变化的成本,旅行社的汽油费和高速费、早餐的费用都是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不同,只要收益能够大于可变成本的支出,企业就可以继续经营。

  在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不是一般所说的时间概念上的长短,这里是指生产要素的变动性。固定成本是不随变量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要素。成本的这些特点,使企业在长期中有更大的灵活性。实际上,在长期中,企业可以选择它想用的可变成本曲线,也就是任意改变规模,但在短期中,它不得不用它过去选择的那样的规模。关于这一点,下面的一个例子很有借鉴意义。

  一个人去参加了英国的一个国际性管理课程班。这位比利时的行政主管听课之后大声抱怨说,在我的国家,因为法律规定不能任意调遣或裁员,因此管理完全形同虚设。“噢,当然!”一位德国人接着说,“这种情况在北欧已经好多年了。其实这很好解决!你只要把员工看成一种固定成本就好了。”这时教室中出现了一阵充满困惑的静默。接着一个羞怯的声音问道:“接下来呢?”“接着你的投资就是你的可变成本了。你可以建一些小工厂,然后把它们全都关闭或全部开业。总之,你要在运作上玩技巧,不要在人上面玩技巧。”

  上面故事中,那位德国人道出了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区别,可以说,这个小故事就是一个成功地应用长期和短期的例子。

  在相对的短期成本中,固定成本中一部分可以看作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费用,这又被称为沉没成本。在这里,沉没成本通常是可以显现的,但即使这样,在做出经济决策之时它还是经常被人们忽视。新古典经济学中,就认为机会成本对决策极为重要,而沉淀成本根本不重要,其实这是不对的。

  特别对一些准备转变经营方式的企业而言,在改革过程中实行“有进有退”和“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的情况下,必须考虑沉没成本对改革企业存量调整的障碍影响。由于它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

  比如说,如果一项按特定要求而设计的专用设备没有转化为生产力,那么这项支出就属于沉没成本。因为该设备毫无用处,它的机会成本为零。从而不应包括在企业成本之中。因此,不管购置这项设备的决策是否正确,反正支出已不可能收回了,此时就不应该让它影响当期的决策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在依据沉没成本概念的基础上,重新找到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之间的界限。也就是说,沉没成本大的行业不具有竞争性,并且产业调整困难重重,而沉没成本小的行业具有竞争性,并且产业调整非常容易。这样,我们就为企业的经营提供了新的政策建议,在于管理层是否能有效地降低或补偿沉没成本的数量,以促进生产要素充分流动,为企业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内部与外部环境。

  3.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机会成本告诉你

  “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特别的、既虚既实的成本。它是指一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后所失去的在其他方面的投资获利机会。

  ——乔治·贝利切利(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

  现在,在大学里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一些大学生为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而难以抉择。近年来,由于大学全面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这就导致了以上现象的出现。

  一些大学生认为,本科生工作难找,所以就选择继续深造去读研究生,他们希望研究生学历能够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另一些学生观点则不同,他们觉得现在是市场经济了,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而不是学历的高低,所以,这部分学生认为与其继续深造还不如早点到社会的大熔炉中去锻炼锻炼,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可以赚钱。下面是发生在某大学宿舍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天晚上,宿舍的兄弟们都回来了,小梁问同宿舍的小王:“年前考研考得怎么样?”小王说:“考研干什么,我没去考。”小梁半信半疑地问道:“你以前不是整天都在念叨考研吗?怎么没去呀?”小王说:“那是以前,我后来又仔细考虑了,考研的机会成本太高,不划算。你想想,读三年研究生,只是有个高学历,以后考职称更容易一些而已,但读研究生要花几万元,而且还没有时间出去赚钱。而进入社会工作就不同了,一方面可以工作赚钱,另一方面,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很显然,工作就业所损失的机会成本要远远低于读研究生的机会成本。比尔·盖茨1973年考入哈佛大学,没两年就退了学,与同学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样,他损失的只是哈佛的大学文凭而已。但如果当年他把读完大学,也许世界上就不会有他这样一位首富了。如果采用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分析,比尔·盖茨拿到哈佛大学文凭的机会成本就是世界首富的地位,这个成本实在太大了!对我来说,读研的机会成本虽然没有这么大,但也不会太低。况且我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已经不小了。”

  上面的故事中,小王同学所说的话正是经济学中关于机会成本的论述。什么叫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为选择其中一个决策而放弃另外一种决策所付出的代价。也就是说,当资源改变了目前的用途,投入到另一个可能性时,所获取或放弃的利益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比如,一个人在工作时间放弃了500元钱的收入,去看了三个小时的电影,那么,他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就是500元。当然,如果他是和女朋友一起去看了一场令她心旌摇荡的电影,他的付出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远超于500元。还有,一个商人经营传统产业,一年会有1000万的收入,如果他转而去投资高科技产业,一年就可以获利5000万。但他明知道这一点而没有去做,那么少赚的4000万就是机会成本。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郑治伟作品集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