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6章 宁可明上当,决不吃暗亏——20几岁要懂点成本经济学(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郑治伟

第26章 宁可明上当,决不吃暗亏——20几岁要懂点成本经济学(2)

  是的,读研究生确实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以及更好的工作机会。那么有谁又考虑到读研会失去什么呢?说到这里,恐怕大多数人会想到高昂的学费、书费、住宿费以及伙食费。然而,经济学家却告诉我们,这样的计算很不全面,因为以上费用并不真正代表因读研而放弃的东西。

  上面提到的费用中的一部分并不是继续深造的真正成本,因为就算你毕业参加工作,也还是要吃饭、睡觉的。所以,唯有在学校的住宿费与伙食费比别的地方更高时,多出来的这部分才是读研究生的成本。其实,大多数学校的住宿和伙食费都会比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以及食物费用低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住宿和伙食费的节省反而成了读研的收益。不过,这些都不值得一提,这里面更重要的成本是时间。

  当一个人将时间用来上课、读书以及写论文时,就无法再将这段时间用来工作赚钱。也就是说,那些继续深造的同学,没有工作才是读研最大的一项成本。

  按照上面的论述,继续深造的机会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显性成本,主要包括要读书需要缴纳的学费和书本费等;二是隐性成本,也就是因没参加工作而损失的工资收入。

  当然,对于不同的人,他们继续深造的机会成本也是不一样的。适合于创业的人,读研的机会成本要高一些;适合于科研、学术工作的人,他们继续深造的机会成本就会比较小,参加工作的机会成本反而更大些。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做出类似决定之前,一定要分析好继续深造的成本和收益。

  同时我们也要想到,继续深造虽然需要花费比较大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显性成本,还包括隐性成本。但深造后再参加工作,自己的专业知识会更加扎实,工作的收入肯定会比本科毕业参加工作更高,找工作的机会也更多。也就是说,有了研究生学历,参加工作后,其起点比本科生要高。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如果继续深造后再工作比本科毕业后马上参加工作所获得的收益更高,并能够弥补继续读书的成本和收益,那么继续深造就是值得的。反之,读研就不值得了。

  4.该舍则舍,远离“沉没成本谬误”

  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影片糟透了,此时,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

  ——斯蒂格利茨(耶鲁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在投资和决策中,“沉没成本”是一个很常用的经济学术语。从字面的意思上理解,沉没成本就是已经花掉了的、不可能再拿回来的成本。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天,一个人去逛街,坐了1个多小时的车才到达目的地,然后又逛了2个小时,却仍然没有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怎么办?这个人越想越不甘心:我这次出门就是为了买衣服,花了路费和这么多时间,如果什么都不买,多亏呀!而且下次还得再出来一趟。于是,他放低要求,随便买了一件。可拿回去后,越看越不喜欢。但一想,既然买了,如果不穿,钱不是就白花了吗?所以只好穿着它走出门,结果一整天都无精打采,心情大受影响。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就是掉入了“沉没成本”的陷阱。因为这个人花掉的时间和路费,在买衣服之前,就已经是既成事实了,也就是“沉没”掉了;同样的,这个人买衣服所花的钱,在穿这件衣服出门之前,就是已经花掉的。所以,无论穿不穿这件衣服,花掉的钱也收不回来了。面对这种情况,只有果断地舍弃“沉没成本”才是明智的。倘若因为沉没成本而影响到后面的决策,损失得更多。事实上,每个人在做出一项决策之前,只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它能为我带来什么好处,二是我将为它支付多少成本。

  这看似是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有人犯错。打个比方,你看上了一套房子,并付了一部分定金,可是过了几天,你又发现了一处更好、更划算的,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明智的做法就是把“沉没成本”,也就是定金放到一边不考虑。再比如,你刚刚花5000块买了一部漂亮的手机,可是不久之后,市场上就出现了一款性能高出一倍的新品,只卖2000块,而且还可以加付1000元,以旧换新,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新品真有那么优越,那就应该坚决去换一台回来。已经付出的4000元属于“沉没成本”,只能忽略不计,否则你的损失更大。但我们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沉浸在多花了几千元的懊悔之中,或者干脆对新品视而不见。

  关于沉没成本,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丢票现象”。

  假设你非常想去听一场音乐会,但是在进场前,你却把用100元买的入场券弄丢了。很明显,这时候100元就已经成了沉没成本,不可能再找得回来了。此时你该怎样应对呢?

  从经济学上分析,你既然非常想看这场音乐会,就说明它对你而言价值比100元要大。这时候,你应该马上再买一张票。这样的话,看音乐会的利益仍然比机会成本(你所付第二张票的100元)要大,所以,也就没必要再为100元的沉没成本懊恼了。当然,话说回来,如果你买完第一张票后发现这场音乐会对你来说意义不大(其价值小于100元),那你肯定不会再去第二次买票。

  关于沉没成本,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建议都是:不要理会它,因为不管沉没的是什么,有多少,都已经成过去时了,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彻底放弃那些东西,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才是智慧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很难做到这么洒脱,他们总为过去的事情所牵绊,整天沉溺于沉没成本中无法自拔。比如进行了一项投资之后,过了段时间发现这个投资是错误的,却因为不甘心之前的投入,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砸钱,希望能把之前的投资收回来,结果却越亏越多,窟窿越来越大。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1962年,英法航空公司开始合作研制“协和”式超音速民航客机。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研制时间长达10多年,在耗资上亿英磅之后,终于研制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航空市场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的压力,乘客和许多航空公司都改变了对客机的要求,也就是说,刚刚研制成功的“协和”式飞机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显然不应再大批量投入生产了。但由于已经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太多的钱,而且飞机是由两国合作研制的,如果中途下马,损失太大了。所以,“协和”飞机只能按原定计划生产,结果飞机生产出来后一架也没有卖出去,这时候后悔已经没有用了。

  上面的案例也是不懂得不能果断地舍弃“沉没成本”的恶果,很多时候,人们往往由于心疼花掉的成本,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把希望寄托在不确定的事情上,心想也许奇迹会出现呢,到时候就可以把以前的成本收回来。这是很危险的,我们无论是做大型的投资,还是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要避免这种倾向的出现。再来看一下下面的例子:

  一个人在一家公司3年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无论是能力还是性格,根本不适合现在的工作,也不可能干出什么成就。他想换一个环境,可一想:好歹干了这么长时间,要是真的离开现在的单位,以前的积累不是都浪费了吗?到时候再从头开始,多亏啊!怎么说,我在这里也是老员工了,如果再等等,说不定哪天还真能升职呢!结果一年之后,他却只等来裁员。后来他换了一个行业,很快就如鱼得水,干得十分出色。这时候,他特别后悔,要是多点魄力,早换就好了。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有的人明明知道恋人不适合自己,却不忍心放手,原因就是担心之前的付出付之东流;有的人面对一跌再跌的股票却不肯趁早抛掉,因为他们还在期待着哪天突然反弹?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很多投资者就是在明知错了的情况下,依然试图寻找各种理由欺骗自己,试图通过“把事情做完”的方式挽回“沉没成本”,最终却导致头破血流,损失更大。

  20几岁的年轻人,必须培养自己当断则断的魄力。对于无法挽回的失误,要坚决“止损”。沉没成本既然已经出现,当务之急便是及早舍弃。该舍则舍,才能去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请记住,在做出一项决定时,永远只考虑两点:第一,它能为我带来什么好处;第二,我将为它花多少成本。永远不要为打折的牛奶哭泣,不要掉入“沉没成本”的陷阱。

  5.在市中心租房还是在郊区租房,时间成本告诉你

  一切与货币交易有关的方面,货币的时间价值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列昂尼德·伊万诺维奇·阿巴尔金(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

  关于时间成本,准确的应该叫做“货币时间价值”,它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产差额。大家都知道,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等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也有所不同,今天的10元和未来某一时点的10元不等值,前者要比后者的经济价值大。“一寸光阴一寸金”,所有的人,都有时间成本,农民有农民的时间成本,工人有工人的时间成本,商人有商人的时间成本,总之在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时间成本。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间成本又是不相同的。

  有一个人,在一条河边来来回回地走着,此时他非常饥饿,急需一些食物来充饥。很幸运,他发现了河边一个水洼有两条鱼。他非常开心,正准备下河把鱼捕上来的时侯,却看见一头熊出现在了河边。他想,熊掌是多好的美味呀!这真是百年不遇的好事,如果能抓住这头熊,还可以赚点外快。于是他拿了几块尖石,转身去猎熊。等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熊制服并取到熊掌后,已经精疲力竭,满身血污。此时,他步履蹒跚地再次来到河边,企图再捕那两条鱼时,河里的鱼却已被别人捕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两样美好的事物是不可能在同一时点内得到的。因为时间是有限的,利用一定的时间效益做好两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即使侥幸那头熊掉到了河里,你同时得到了鱼和熊,还要考虑你能不能把它们都带走的问题。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假设:世界首富、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在走路的时候掉了500美元,这时候,他是应该弯腰捡钱呢,还是继续前进呢?这个命题完全可以用时间成本来解答。

  比尔·盖茨从创业到现在30年,目前他的资产大概是1120亿美元,如果去除利息收益,将时间换算成金钱的话,那么,他每秒钟能赚到121美元。

  现在,如果你已经明白了什么是时间成本,那么你肯定会劝比尔·盖茨先生不要停下来,因为他将弯腰捡钱的时间如果花在工作上的话,所获利润要远远大于那500美元。也就是说,他弯腰捡钱的时间成本更高,而时间成本低的选择才是最佳选择。

  所以说,能够正确快速地估算出做一件事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在面对繁杂任务时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就成为一种另类的“理财”能力。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做好时间管理的人,一定能够有效控制生活中的许多可控风险。因为生活中许多重要的事情失败或者办糟的概率已经被他们有效地控制在较小值。

  下面我们再来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一下租房成本的问题。

  请不要被“经济学”这个词吓倒,其实如果换句话,那就是“算明白账”。租房毫无疑问是一种生活成本,如果能尽可能压缩这种成本,就能让您获得最大的“利润”。当然利润的获得不能以牺牲健康与舒适为代价,高性价比才是租房者应该考虑的。

  以北京为例,许多年轻的白领的工作地点,大多都集中在中央商务区,比如大北窑、农展馆、三元桥、亮马桥、劲松等地,这就为他们的租房带来了不小的难题。有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麻烦的,在工作单位附近租一套房子,这样交通、配套等问题都解决了,但地球人都知道,这些区域的租金非常高,对于许多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连想都不敢想。他们在租房子的时候往往比较看重租金价格,为了追求租价低就到较为偏远的地段去租房子,这样租金的绝对成本降了不少,但实际效果真的很好吗?看了下面的小故事,你的想法可能会有改变。

  一个年轻人在三元桥工作,他为了降低租房成本,就到大兴花500元/月租了一套房子。但在实际生活中他却遇到了麻烦,每天上下班单程的时间差不多就要一个半小时,有时候堵车的话时间还要更久,车费的成本抛开不算,就是在精力上也是吃不消的。他也曾经想过换房,但遗憾的是他已经向房东预交了一年的房租,只能先熬着了。

  由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在租房的过程当中租金成本并不是唯一要考虑的,时间成本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时间成本是指在上下班路途上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关于租房还有不同于其他的一点,那就是租房成本和时间成本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租房成本越高,时间成本越低,所以,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才是租房最应该考虑的。如果为了降低租房成本而过度加大时间成本,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租房者大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从自己的工作地点来看,一般来说靠近中央商务区的房子租金很高,而越是往外走租金也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到底应该怎样来选择租房地点呢?

  关于这一点,有人提出半小时车程的概念,也就是从住宿地到工作地点的公交车车行距离控制在半小时之内,就是一个较为合理的租房距离,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因为有了这半小时的车程距离,这个区域的租金价格就有了与中央商务区相比形成落差的可能,而且能够达到一定的幅度,使租房的时间成本可以有明显的降低;其次,一般认为半小时是上班族还可以“忍受”的车行距离,这个时间成本对他们的总体生活质量影响不算很大,是完全能接受的。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关于轨道交通的问题,因为种种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短途的情况下,公交车与轨道交通所花费时间成本并不是太大。在这里为了更直观,我们就只以公交车的车行距离作为参照系数。

  如果这样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选房结论”,就是你首先可以以你的工作地点为中心,在此基础上用半小时车程为半径画一个圆,然后再在圆内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配套、环境等因素来选择租房地点,这样你就有可能找到价位合适而又方便居住的房源。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郑治伟作品集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