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香格里拉——远古的呼唤》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0章 “蓝月山谷”今安在?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香格里拉——远古的呼唤》 作者:刘建华

第10章 “蓝月山谷”今安在?

  希尔顿在他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了世外桃源般的香格里拉,而进入香格里拉需经过一个称为“蓝月山谷”的地方。

  香格里拉的景色美轮美奂,那里的环境与世隔绝,但生活设施却十分现代,有时尚的抽水马桶等物;那里的人十分睿智,洞察古今,长寿得不可思议,百岁以上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古稀老妇宛如花季少女。无怪乎西方人受希尔顿这篇小说的蛊惑,在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掀起一波又一波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直到云南省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庆,这个“寻香”热才逐渐降温。可见一部好的小说确实魅力无穷,而现在这样的文学作品不多了。小说毕竟是虚构的,希尔顿本人也未到过所谓的香格里拉,他只是看了探险家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的照片有感而发,触景生情罢了。但西方人硬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小说中的虚拟世界,几十年兴趣不衰。看来“对号入座”这个文学与现实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的专利,西方人也喜欢搞这一套。云南省宣布香格里拉的确切地址后,西方人一股劲儿地往迪庆跑,国人虽不知所云,也在往迪庆跑。由此带动了迪庆的旅游热,成为支柱产业。迪庆人应该感谢希尔顿,没有他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迪庆以及后来宣布的香格里拉,恐怕还躲在青藏高原南边一隅,无人所知,打发着寂寞无边的岁月。

  我到迪庆工作以后,是认真地读了几遍《消失的地平线》的。虽身为作家,也未能脱俗,也在对号入座。我也在寻找自己的梦幻家园。人世间羁绊灵魂的东西太多,如家庭、如工作、如利益、如人际关系……久而久之,人都变得心事重重,委委琐琐,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人能长寿,环境很重要。整日生活在充满算计、尔虞我诈、寸利必夺的氛围,就像《红楼梦》中所说的“一个个都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焉能长寿?希尔顿描绘的“香格里拉”和“蓝月山谷”,由于少了世间的纷争,人就活得很自在、很轻松,焉能不长寿?作家的本事就在这里: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理揣摩透了,然后就围绕你的心理需求,虚构一系列的人物、事件、环境来诱导你,让你着迷,让你向往。他可以将虚构的东西描绘得确有其事,让你心猿意马。而之所以有生命力,是他虚构的东西没有离开生活的真实。反过来讲,一些作品昙花一现,过眼云烟,就是瞎编乱凑,离开了真实的生活。迪庆这块高原为什么一下子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正因为希尔顿将“香格里拉”和“蓝月山谷”描绘得煞有其事,正因为这里宣称是世人苦苦寻觅半个多世纪而终于找到的“香格里拉”。我到了迪庆工作以后,发现这块高原有很多地方确实与《消失的地平线》描绘的情景相类似。有人说,中甸即香格里拉县城就是“蓝月山谷”,这里有山谷、有雪山、有草原,更有气势恢弘的松赞林寺。也有人说,茨中村最相似,不远处是“金字塔状的山峰”-卡瓦格博峰,还有法国人建造的天主教堂,有着东西方建筑样式相结合的特征,也许就是小说中最高喇嘛居住的寺庙。迪庆州建设局局长杨树基是香格里拉县格咱乡的人,他跟我说:到我的家乡看看吧,那里有个碧融峡谷,也许能找到感觉。州“三江办”主任都之此里是德钦县人,他向我建议:澜沧江边的“月亮湾峡谷”,连名称都相近了,到那里,你绝对会有新的发现。有研究香格里拉现象的学者劝我:不要再寻找,“蓝月山谷”是理想国,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或许就在你心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听了他们的劝告,放弃了刻意寻找的念头。确实,寻找是没有准确答案的。中甸及茨中,在我的系列散文中都有专门描述。我这里就写写碧融峡谷和月亮湾峡谷。

  先说碧融峡谷。由迪庆往东走,是通往四川乡城、稻城的公路。这条公路可以到达四川的著名风景区亚丁。在香格里拉县的格咱乡境内,在一座称为“小雪山”的脚下,有一条幽深而漫长的峡谷称为碧融峡谷。到这里考察的瑞典植物学家称这个峡谷为“奇峡”。清澈的碧融河水穿峡而过,经年累月云遮雾罩,平添几分神秘。这个峡谷,最宽处只有80余米,最窄的地方,仅有十米。但从峡谷顶端到底部,一般都有1000多米,最深处超过2000米。“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峡斗石为门。”想象一下,在峡谷里行走,前面幽深莫测,头顶一线之天,越走越深,不怵才怪。就此打住返回,然心有不甘,硬着头皮再往前走,不知什么时候才豁然开朗?古树婆娑、河水碧绿,风光虽引人入胜,但不免使人心里阵阵发毛。我在想,进入峡谷深处,就真的与世隔绝了。如果是江湖侠士,厌倦了厮杀打斗,在此隐居匿形,岂不最好?我在2002年9月曾骑马往峡谷深处前行了三公里,最后因天色已晚且勇气不足,中途辍止,至今留下无穷遗憾。如果真的走完这30多公里的长谷,将与尼汝峡谷相汇,那里就有莽莽林海、寥廓草原,与峡谷风光迥然各异。你可极目远眺,你将心旷神怡。很多去过四川九寨沟的人都说那里是人间仙境,这里的景致比九寨沟又逊色多少?

  然而,这里却不是人迹罕至之地。在峡谷的绝壁上,刻着不知所云的岩画,至今仍没有人对这些奇怪的符号作出准确的解读。莫非,希尔顿的小说确有其事?莫非,这里就是小说中所谓的“蓝月山谷”?一个人如果要选择与世隔绝,这里确实最好。但是,时下的人们大多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当然也包括了我。短期的猎奇探险都是可以的,但我估计没有谁愿意在此孤寂地了此一生。

  再说月亮湾峡谷。号称“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奇特雄险的高山深谷地貌——澜沧江大峡谷。从西藏盐井流入迪庆德钦的澜沧江,经佛山、云岭、燕门三乡,进入维西。在德钦的长度有150公里。江面最窄处仅15米,最宽处150米。在怒江山脉和云岭山脉的挤压下,两岸山高谷深,悬崖峭壁,急流滔滔,水深生寒,鬼见生愁!其中中段以卡瓦格博峰为中心的梅里大峡谷的河段古称“劳水”,德钦藏语称“雅典”、“达瓦曲”,译成汉语是“月亮河”的意思。因此,当地藏族人将梅里大峡谷称为“月亮湾峡谷”。

  这个峡谷雄浑苍茫,九曲十弯。它北起佛山乡,南至燕门乡,全长100多公里。这里是云南省高差最悬殊的地方。峡谷江面海拔2006米,左岸卡瓦格博峰则高达6740米,右岸白马雪山扎拉雀尼峰5460米,峡谷最大落差达4734米。而坡面距离仅为14公里。如此深险陡峭的高山深谷地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十分罕见的景观。希尔顿在他的小说中这样描绘“蓝月山谷”:“山势几乎成直线下降,一直降成一条裂缝”,“谷底很远,看下去有点眩晕”,“这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上面堆满了积雪,还有被岩石堵塞了的山川”,“仰望卡拉卡尔峰,些许云雾绕着塔式的峰尖给景色平添了险峰的生气,而微微传来的雪崩声更证实它并非幻想”,“山谷两边是有着一种忧郁色调的低低的山峰,绵延着,山丘一样起伏,在淡青色的夜空下山影显出醒目的黑影……星空下昂然一座雄峰,被月色照出洇染的光芒。他顿然感觉这是世界上最宏伟绮丽的山峰,它好似完美的冰雪砌筑的尖锥,造型简洁如同孩子信手描绘而出,你看不出它到底有多大、多高,也看不出的唐古拉山脉,从西藏进入云南后流经迪庆、丽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在西双版纳的橄榄坝以南两公里处的中间,243号界碑处”吻别“中国,”出嫁“他乡,更名为湄公河。而后流经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后直入南海,是亚洲唯一的”一江连六国“的国际河流。

  澜沧江在迪庆境内最为壮观。这里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带,境内自西向东的山脉有怒江山脉、澜沧江-云岭山脉与金沙江相间并列,形成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自然遗产。这里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形成它到底离你多远……简直不能相信它确在眼前,或确在世间”,“黎明将至,曙色初现,夜幕才一点点退去,只把令人同情的宁静留了下来。金字塔形的山峰逐渐裸露出苍白的轮廓,起初是灰色,逐渐变为银色,当太阳的第一抹光芒渐次滑过,顶峰又淡抹一样镀上胭脂似的粉色”,“他盯着眼前那座绮丽雄伟的高峰,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冲击上来,没想到在距离世间这么遥远的世外,在这没有人烟的地方,居然有这么美丽的胜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云南站的站长张海涛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他将每一期杂志都送给我。对梅里大峡谷,这个杂志有一段评语是这样写的:“我站在澜沧江的东面,眺望着对岸的卡瓦格博峰,晶莹的雪峰被原始森林簇拥着,森林之下是雄险如削、近乎垂直的梅里大峡谷。在如此伟岸与崇高面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只能用心感受这亲历亲见的巨大震撼。”希尔顿在小说中对“蓝月山谷”的描写竟然与现实的梅里大峡谷如此惊人的相似,莫非他到过此地?或者梦中到过?真是神了!

  云南作家汤世杰在他的作品《梦幻高原》中写道:“一个作家,竟然能以凭借其对世界的观察、思考及艺术的直觉创造出虚拟世界留存于世,在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大半个世纪之后,人们竟然还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上四处寻找那个虚拟世界,最终竟然能被人们‘找到’,这显然有些异乎寻常,甚至有些不可思议;无疑,对一个作家来说,这是莫大的幸运。”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东鳞西爪、各种印象和事件的集合体。它带给读者的,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或满足。当读者已从作品中吸取了精神营养之后,再让他们苦费心力地去寻找作品中故事的发生地、人物的栖息地,不仅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那些真正富于人类精神,从作品诞生之日起直至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众多读者的大师级的文学作品,才会引发读者依据作品营造的种种似乎子虚乌有的存在,去寻找那种能在大地上存在的地域、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形”。汤世杰分析,希尔顿既非大师级作家,作品也算不得什么千古流传的文学经典,而他描绘的“香格里拉”的意境,成为一个巨大的诱惑、巨大的悬念,足足跟随了人类半个多世纪。这个“真令人匪夷所思”的原因,在于“西方一些对人类未来忧心忡忡的思想家开始对人类生活的过于物质化进行反思。他们相信,人类与大自然之间、不同的民族之间,应该有一种和平、和谐的相处。香格里拉在那时的出现,恰好顺应了那种思想潮流”。

  我非常同意汤世杰对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这一中肯的分析与评价。我要说的是:“蓝月山谷”在迪庆可以找到若干原型或相似的地域,况且人们已经认可了“香格里拉”就在迪庆高原这个结论。因为这么多海内外游客趋之若鹜,足可证明这一点。香格里拉已然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那么,书中描述的意境,即和平、和谐与宁静,我们在现实中的“香格里拉”能否找到或者感悟到?我们在系统地推出香格里拉环境的同时,能否概括一下香格里拉的内涵,推出香格里拉的意境?使读者或游客到了这里,能够得到印证、启迪和思考?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要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本来就有点“匪夷所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现今社会已经由单元价值向多元价值转变,不和谐音符越来越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拉大,道德和心理的支点正有待于寻找,大多数人认可的价值体系有待于重构,要追求香格里拉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

  这些年冬春季节,到香格里拉观赏、拍摄黑颈鹤的人多起来了。在这个高原上越冬的黑颈鹤,成了香格里拉旅游的一大亮点。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刘建华作品集
香格里拉——远古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