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6章 国学典故(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作者:罗元

第26章 国学典故(2)

  初年的隐士梁鸿,博学多才,家里虽穷,却崇尚气节。由于梁鸿的品德高尚,许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后来娶了一位姓孟的女子为妻,并且给妻子取名叫孟光。

  孟光长得很丑,但是性情温顺,勤劳肯干,夫妻二人的感情很好。不久,梁鸿为了躲避征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离开了齐鲁,到了吴地。

  梁鸿一家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给人舂米过活。每次归家时,孟光备好食物,低头不敢仰视,举案齐眉,请梁鸿进食。

  皋伯通见此情形,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对他如此恭敬有加,此人一定不是等闲之辈。于是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入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梁鸿因此有了机会著书立说。

  人们从梁鸿和孟光夫妻二人的故事中引申出了“举案齐眉”这个成语,用以形容那些感情很好的夫妻。

  “新官上任三把火”源自什么历史事件?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说新上任的官员,一定会先做两三件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其言外之意是这位官员以后什么样则说不定了。

  这里的“三把火”是说开始做的一些事情声势一般都很大,弄得人人皆知。

  这句俗语是有典故的。据《三国演义》记载,三国时期,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然后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连续三次用火攻打败了曹操。

  第一次是火烧博望坡,把夏侯统领的十万曹兵杀了个落花流水;第二次在新野,用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10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第三次是火烧赤壁,最后跟随曹操逃出去的残兵只剩27人。当时,人们把诸葛亮的这三次火攻叫做“诸葛亮上任三把火”。到后来就演变成了人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为什么说没出息的人是“烂泥扶不上墙”?

  “泥扶不上墙”比喻没出息的人没有办法扶助他长进。孔门弟子3000,学成六艺毕业拿到文凭的有77人(有名有姓),如比较知名的有子路、子贡、子渊、冉求、子若、子骞、子张、子长、子思、子容、仲弓等。当然,孔子也有糟糕的学生,如宰予。宰予能言善辩,刚开始倒很得孔子欢心,只是其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有一次孔子发现宰予白天睡大觉,他非常生气,说:“朽木不可雕也,烂泥扶不上墙!”后来孔子评价宰予的话果然得到了验证,宰予做了临淄大夫,和田常一起作乱,结果被夷其族,孔子羞于提及此人是自己的弟子。从此以后,人们就记住了孔子的这句“烂泥扶不上墙”,用来指那些没有出息的人。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中的“王婆”究竟是男是女?

  王婆其实是个男人。他姓王,名字叫王坡,因为他说话絮絮叨叨的,做起事来婆婆妈妈,人们就送他个外号--王婆。

  王婆以种胡瓜为生,就是现今的哈密瓜。那时,宋朝边境经常发生战乱,王婆为了避难,就迁到了开封的乡下,种起胡瓜来。

  但胡瓜的外表不太好看,中原的人都不认识这种瓜,所以尽管这胡瓜比普通的西瓜甜上十倍,还是没有人来买。王婆很着急,向来往的行人一个劲儿地夸自己的瓜怎么好吃,并且把瓜剖开让大家尝。

  起初没有人敢吃,后来有个胆大的上来咬了一口,只觉蜜一样的甜,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婆的瓜摊生意兴隆,人来人往。

  一天,神宗皇帝出宫巡视时来到集市上,只见那边挤满了人,就走上前去观看,只见王婆正在连说带比划地夸自己的瓜好。见了皇上,他也不慌,还让皇上尝尝他的胡瓜。皇上一尝果然甘美无比,连连称赞,便问他:“你这瓜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吆喝不停呢?”王婆说:“这瓜叫胡瓜,中原人不识,不叫就没有人买了。”

  皇上听了感慨道:“做买卖还是当夸则夸,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好?”皇帝的金口一开,不多时,这句话就以歇后语的形式传遍了黄河南北,直至今天。

  为何我国传统的寿星都有一个大脑门呢?

  寿星是我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本为恒星名,为福、禄、寿三星之一,又称南极老人星。

  关于寿星的特号大脑门,还有一则传说:寿星母亲怀上寿星九年,尚不能分娩。母亲十分着急,竟然问肚子中的孩子:“儿啊,你为什么还不出来?”寿星在娘胎中说:“如果家门口的石狮双眼出血,我就要出生了。”这话被隔壁的屠夫听到了,就用猪血涂在石狮双眼中。母亲知道以后,就告诉了肚中的儿子。寿星便急忙从他母亲腋下钻了出来。因为未足年份,寿星的头就变得长而隆起了。这则传说编造寿星超乎寻常的怀胎时间,无非是要说明寿星的生命非同一般,所以能长寿,也能赐给人们长寿。

  寿星的人神化与祭祀风俗有关。东汉时每到仲秋之月都要举行敬老与祭祀寿星的活动,由于祭祀寿星与敬老活动相结合,寿星遂定格为一拄长杖的老人形象。

  南宋时的寿星像是“扶杖立”,“杖过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明朝,寿星长头短身的形象逐渐突出。

  近代以来,寿星的形象更具喜庆色彩,深受百姓喜爱。寿星为一位白发老翁,白须飘逸,长眉间透着慈善,手持龙头拐杖,最突出的是那长而大的光秃秃的脑门,民间称为“寿星头”。

  民间“麒麟送子”的传说是怎么来的?

  麒麟为中国人所喜爱的一种吉祥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古代神的坐骑,被称为圣兽王。

  古时民间认为“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男孩多被称为“麒麟儿”、“麟儿”,在南北朝时,人们常称呼聪颖可爱的男孩为“吾家麒麟”。

  麒麟送子是我国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民间普遍相信,求拜麒麟能为人们带来子嗣。

  相传在春秋末期的鲁国,孔子的父亲孔纥与母亲颜徵原仅孔孟皮一个儿子,但其患有足疾,不能担当祀事。孔纥夫妇俩觉得遗憾,一起去尼山祈祷,盼望再生个儿子。某天夜里,忽然有一头麒麟踱进阙里,麒麟举止优雅,不慌不忙地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还写着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纥家传出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圣贤之师孔子出生了。

  这个故事在东汉王充的《论衡·定贤》及晋代王嘉的《拾遗记》中均有记载,被视为麒麟送子的由来。意谓圣明之世中童子手持莲花、如意,骑在麒麟上驾祥云而来,麒麟送来的童子,长大后乃经世良才、辅国贤臣。

  有关十二生肖最早的记载在什么时候?

  作为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学者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有郭沫若。

  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诗经》记载最早。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11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为什么十二生肖中没有猫呢?

  有关专家认为猫不能上榜的真正原因是古时候的中国没有猫。猫原产于埃及,何时传入中国已不可考。

  民间传说系唐三藏从印度带回,但猫传入中国绝不会这么晚。古时文人称猫为“狸奴”,如李商隐--“鸳鸯瓦上狸奴睡”,所以猫传入中国应该是更早的事。

  现在一说到为什么十二属相没有猫,就用民间故事来解释。其实在猫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就有了十二生肖。所以十二生肖没有猫,一点也不奇怪。依照动物学的分类,老虎属于哺乳动物、食肉类、猫科。虎和猫,其实是“本家”之亲。有了老虎代表猫在十二生肖“大会”里,已不愁没有“发言权”,亦勉堪自慰了。

  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十二生肖的顺序是怎么排列出来的?

  根据民间故事,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这样确定的: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种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于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民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我国古代的男子是如何化妆的?

  在男子的妆饰中,首先是敷粉。从汉朝时,男子就有敷粉的记载,虽然男子敷粉在当时并不为礼教所推崇。

  但魏晋南北朝时则不然,敷粉成了土族男子中的一种时尚,尤其是魏时,敷粉乃成为了曹氏的“家风”,不论是曹姓族人,还是曹家快婿,皆喜敷粉。其次是熏衣剃面。熏衣剃面之风,南北朝时最甚。《颜氏家训·勉学》中载:“梁朝全盛之时,贵族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可见,梁时的男子在妆饰上可谓更上一层楼,不仅敷粉,还要施朱(胭脂),且刮掉胡子,还要熏香衣。

  再次就是敷擦面脂、口脂。至唐代,男子们也非常盛行涂抹面脂、口脂类护肤化妆品。唐代皇帝每逢腊日便把各种面脂和口脂分赐官吏(尤其是戎边将官)以示慰劳。可见,在唐代面脂和口脂不仅妇人使用,男性官员甚至将士也广泛享用,当是非常大众之物了。

  另外除了敷粉施朱、熏衣剃面、护肤护唇,古代男子和今天一样,也盛行染黑头发和胡须,让自己显得更加年轻;也有纨绔子弟喜好纹身,招摇过市。其实,适度的修饰的确可以颐养姿容,但凡事需要有度,物极必反之时,也就是贻笑大方之日。

  我国历史上出名的四大丑女是谁?

  古代最出名的丑女首推嫫母。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但她为人贤德。屈原《九章·惜往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为此,黄帝娶她为妻。传说,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皆因嫫母内助有功。

  人们常用“貌似无盐”来形容丑女,这“无盐”指的是战国时代的丑女钟离春。书上说她“极丑无双”,“凹头深目,昂鼻结喉”,而且“皮肤烤漆”。但她关心国家大事。宣王十分感动,立她为后。

  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粗陋无比”,“肥丑而黑”。婚后第二天,孟光就脱去新娘绮罗之服,换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务。后随梁鸿隐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妇唱和,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

  三国魏时的名人许允娶了阮德慰的女儿为妻,新婚之夜,许允为妻子揭开盖头,妻子的丑陋把他吓得拔腿要跑,结果被妻子一把拽住。许反问妻子:“女人的四德你有多少?”妻子回答:“我缺的只是容貌罢了。读书人要有百行,你有多少?”许允答:“我都有。”女人说:“百行以德为首。你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你都有呢?”妻子的话让许允很羞愧。从此夫妻相敬相爱,感情和谐。

  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男是谁吗?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罗元作品集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