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用人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 正文 第9章 第五计用人适己(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用人三十六计》 作者:吴蔚

第9章 第五计用人适己(1)

  从各地人才市场传来的信息表明,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有的单位招聘人才提出:博士生多多益善,硕士生来而不拒,本科生考虑考虑,专科、中专生一个不要。

  用人单位对人才使用的高消费,直接增大了毕业生就业的压力,造成人才的积压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并使盲目追求高学历的风气愈演愈烈。近年来,全国的考研人数逐年激增,从1999年的30万人增加到2003年创纪录的接近80万人,预计今后几年考研的人数将持续增加。

  许多大学毕业生反映,如今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不少不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的岗位,也对学历提出很高的要求,让人无法理解。

  有的招聘幼儿园园长、博物馆解说员也要博士生,甚至有的单位招聘门卫工、擦鞋工、清洁工也非要大学毕业的不可。

  其实,选用人才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古代在“用人适己”方面的例子就非常多。

  不搞一刀切

  古代选拔官吏,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标准。古代有作为的帝王在选官的年龄上把握的不是过死,而是根据形势的需要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周文王在渭水河边请来80岁的姜子牙;秦穆公用5张羊皮换来70岁的百里奚;郑文公以重礼请来七十多岁的烛武,这些老人都为帝王和国家建立了大功。对于年龄问题,主要是看怎么用,用的地方合适不合适。周文王请来姜子牙后,有人小声对周文王说:“这个老头都这么大岁数了,胡子眉毛都白了,还请他干啥?”周文王说:“这么大岁数怕什么,又不是请老人家冲锋陷阵,而是请老人家出谋划策,辅佐我治理国家和军队。”作为老人,用他冲锋陷阵肯定是一败涂地,用他出谋划策则是一把好手。因此年龄不是唯一的界限,关键看怎么用人。

  同时,有作为的帝王更加重视年轻官吏的选拔任用。这样的例子更多。最著名应该算“甘罗十二拜上卿”的故事了。战国秦庄襄王时期,秦燕两国想联合起来对付赵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为人质,秦国想派张唐去燕国为国相。张唐因去燕国路过赵国不敢去,国相吕不韦几次上门去请,张唐坚决推辞不去。正在吕不韦毫无办法的时候,年仅12岁的甘罗出面说动了张唐同意去燕国为相。后来,甘罗又说动赵国割5城给了秦国。不久赵国又攻取燕国30城,赵国要19城,又送给秦国11城。就凭一个12岁小孩子的一张嘴,秦国白得16城。这都是秦王没有因为甘罗年纪小就弃之不用,敢于大胆起用年轻人的结果。

  再一个典型就是元世祖忽必烈重用安童的故事。安童13岁的时候被忽必烈任命为四怯薛长,位在百僚之上。18岁的时候又被忽必烈任命为中书省的右丞相。

  比较注重选拔年轻人的还有金朝的金世宗。公元1162年,尚书省给金世宗打报告,准备按资历提拔一批官吏。金世宗接到报告一看尽是一些年老的人,生气地批评说:“按资历选拔官吏,只适用于一些平庸的人。对于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应该打破常规,破格提拔,这样才能为国家选拔好人才。你们在选才上总是因循守旧,不肯为国家大胆选拔贤能之才,是不是怕有人顶了你们的位子啊?不然就是你们没有知人之明。”随后,金世宗又语重心长地对大臣们说:“可用之才宜早用,特别要注意选拔年轻人。凡是用人,应该用在他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时候。如果我们因循守旧,论资排辈,就会使年轻人错过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等到按论资排辈的路子把他们选上来后,他们没干几年就力不从心了。这样的教训还少吗?”并举了一个阿鲁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因此,古代明智的帝王并不是在年龄上机械地搞一刀切,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和本人的能力,该用老则用老,该用年轻人则敢于大胆起用年轻人。

  现代的许多用人单位,在许多职位上对年龄作了限制,这其实是不恰当的,人才本身的才华就不应单纯地用年龄来衡量。

  释鹿得人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国君孟孙有一次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便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

  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这里小鹿便应和,那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他觉得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那母鹿不顾秦西巴站在旁边对自己有什么危险,一下冲到小鹿身边,舔了舔小鹿的嘴,两只鹿便撒腿跑进林子里,眨眼就看不见了。

  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打猎回来的余兴一下子全没有了,他气得将秦西巴赶出宫门。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一一接见这些人,但他总觉得不是十分满意。正当孟孙闷闷不乐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宫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

  左右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不但学问好,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终于被国君理解,国君抛弃前嫌而合理启用秦西巴的长处,这一点对我们是大有启发的。用人不能单纯地凭自己的喜好,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需求的,就该抛弃前嫌,合理用才。

  毛遂自荐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258年的故事。赵国国都邯郸被秦国包围,平原君受赵王之命出使楚国,与楚联盟抗秦。平原君准备带领20名精明强干、文武兼备的门客跟随。他精心挑选了一番,只选出了19名,再也选不出中意的人了。

  这时门客中有个叫毛遂的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将要出使楚国,准备带家中的门客,20名现在还缺一人,希望您就把我当成其中的一名吧。”

  平原君说:“先生到我的门下几年了?”毛遂说:“已经3年了。”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就像是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一样,那锋利的锥尖很快就会透出来。如今先生在我门下住了3年,可左右的人没有称颂你的,我也没有听说你呀。这似乎说明你没有什么才能,先生还是留在家里吧。”

  毛遂说:“我只是今天才请求把我放进口袋里去罢了。假如我这只锥子早一点进口袋里,早已脱颖而出了,难道仅仅是露一点锋芒吗?”

  平原君听了很惊异,于是,同意带毛遂同去楚国。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在朝廷上谈论合纵抗秦大事,毛遂与其他19人在台阶下等候。他们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竟毫无结果。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蔚作品集
明宫奇案用人三十六计处世三十六计大唐游侠璇玑图包青天宋江山斧声烛影管人三十六计说话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