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做孩子的天使妈妈》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章 初为人母(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做孩子的天使妈妈》 作者:梅寒

第5章 初为人母(2)

  那个游戏很是让她兴奋了一阵子,每天下午下班回家,她会主动拉着我的手到秋千面前去:“妈妈,咱们再来玩背诗游戏。”秋千越荡越高,她的热情也越来越浓,为了能在秋千上背下更多的诗,她越发缠着我教她。那一段时间,她又学会了十几首新诗。正如再好的山珍海味也会吃烦一样,秋千上背诗那个游戏,最终还是慢慢失去了诱惑力。她开始有点厌倦了。

  我们便又改成另一种游戏。拿一盒满满的火柴,放在桌子中央,我和她坐在沙发的两旁。两个人背诗,背下来的可以得一根儿火柴,最后看看谁得的火柴最多,谁就是胜出者。为了能得到更多的火柴,她总是自告奋勇第一个上场来背,她怕我把她会的都背“跑”了。一盒火柴里有六十支火柴棒,她很难一气把那一盒火柴赢回来,但她一直有那个雄心。最初,她可以一次赢十几支火柴,慢慢地增加到二十几支,三十几支……她面前的火柴棒越来越多,我面前自然是越来越少。那个游戏,我们一直持续到她上幼儿园,从幼儿园回来,她有时偶尔兴起,还会拿一盒火柴出来,让我陪她玩那个游戏。那时,她能一口气背一火柴盒的诗了。背一火柴盒的诗,估计也只有我们那么说过,不了解情况的人,估计还真听不懂。

  曾经看过一个很搞笑也颇有意思的小品,一位年轻的妈妈,给婴儿车里的宝宝捧回一大摞砖头似的书,她说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气得宝宝的外婆大呼小叫,说女儿那是虐待婴儿。小品,自然是夸张了些,却还是折射了当下很多年轻父母的心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家父母不是如此?但把孩子的童年过早地剥夺,对孩子来说实在太不公平。在玩乐中愉快地接受知识,是这些年来我始终坚持的一点。

  变着花样儿把各种要传输给孩子的知识融入到各式各样的游戏中去,让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中不知不觉接受知识的熏陶,实在比板着面孔硬性给孩子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4.两岁,出口成诗

  淼淼两岁时,弟弟结婚,我们带她回姥姥家去。

  那一周时间,娘家里人来人往,出出进进热闹非凡,都在忙着弟弟的婚事。我也忙,就把她每天的学习时间给挤掉了。最开始,小家伙很是兴奋,从这屋跑到那屋,高兴得不得了。等过了四五天那样的快活日子,她便有点不开心了,姥姥家里找不到一本她能看的书。

  “真是的,你们大人都忙来忙去挺好的,我就不好了。”有一天,她突然很不开心地撅起嘴巴。

  “怎么不好了,淼淼?是姥姥没给淼淼吃好喝好、没照顾好我们的小客儿?”母亲看她嘟着小嘴儿满脸不悦,急忙上前哄她,还真以为怠慢了她这个小外孙。

  “不是。天天在这里,也不看书,也不背诗,再这样下去,可就真是‘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了。”她瞥一眼姥姥,很无奈地往椅背上一靠,两条小腿儿在椅子前荡来荡去。

  “啥?什么成骆驼?”姥姥不识字,自然不知道小外孙女那两句文绉绉的诗啊,满脸的不解。

  “唉,跟你们说话真困难。”她从椅子上跳下来,一蹦一跳到院子里去玩了。

  我站在一边,听着这一老一少的对话,差点没把刚刚喝进嘴里的一口水给喷出来。

  很清晰地记得当初那一幕,是因为那是淼淼第一次把她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来,还用得那样贴切、无可挑剔。我在教她读那首《明日歌》时也曾大体给她讲解过它的意思,没想到她的领悟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而此后,她不断地把自己学过的诗句在一个特定又很适合的场景里吟诵出来,越发让我觉得惊奇。我们在秋千架上,在火柴盒里,甚至在她还在我的子宫里时教给她的那些东西,终于有了回报。那份回报一出现,就让我惊喜不已。

  炎炎夏日中午,带她到乡下的姑姑家玩。姑姑家住在水库边上,姑夫带我们到水库网箱里捉鱼。一条很小的红色小木船,姑夫在船后面一桨一桨地摇橹,我们一家坐在船头兴致勃勃地观赏着水库上的景色。正午的阳光下,水面上波光粼粼。不远处,有几只小船也在水面上缓慢地向前划行着,大概也是前去拿鱼的。

  从网箱里捉了一条大大的花鲢,再慢慢摇船回去。最初坐船下河的兴奋劲儿已没有了,只剩下让人无法忍受的灼热。毒辣的太阳在头顶烤着,下面水面的反射光也晃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她戴着小遮阳帽,脸上还是有大颗大颗的汗珠滴下来。再看看摇橹的姑夫,脸晒得红红的,衣服都被汗湿了。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她忽然不无感慨地背诵出范仲淹的那首名诗《江上渔者》。一船的大人都愣住了,既而哈哈大笑。当然,没忘狠狠表扬了她一通。

  也许是因为她一天天长大了,也许是她争强好胜的心让她总是急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她越来越喜欢翻书,古诗、连环画、动物世界,有时连地图册也看得津津有味。她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把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用到现实中来。春雨绵绵的午后,她和爷爷一起撑着雨伞到外面去看雨,边走边吟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繁星满天的夜晚,她拉着我走在寂寂的乡间小路上,忽然就来了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就是没有‘江枫渔火对愁眠’啊。”她说得对,那会儿确实只有满天的繁星满地的落霜,小村在山区,又哪来的江哪来的渔火呢?

  她渐渐成了我们那小片区域里的一个“小能孩儿”。大家都晓得那个叫淼淼的小孩子,两岁多就装了一大箩筐诗啊、词啊、三字经啊、百家姓这些古董玩艺儿。我倒一点也不觉得她的表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不过是在那个年纪里比别的同龄孩子多接触了一些,且是以她感兴趣的方式。她能一口气背下大段的三字经,能一口气背下很多的古诗词,这些,只能说明她的记忆力不错,我并没有觉得有太大的骄傲。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小时候熟记的那些东西也许会慢慢遗忘,但她活学活用的能力还是很让我欣慰,这证明,她已经开始学着思考。

  犹太小孩稍懂事,母亲就会滴蜂蜜在《圣经》上,叫他去吻,倒比我们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得更直接也更纯洁;犹太人的墓园里也常常备有书本,据说夜深人静时,死者会来看,意即生命有时尽,求知却无止。阅读和思考是孩子一生自我学习的根本能力,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尽快把孩子引领上阅读与思考的道路。把孩子领上阅读之路,父母只肩负着两大任务:第一,让孩子喜欢阅读;第二,教会孩子如何阅读。

  很庆幸,女儿在两岁时已经开始慢慢地培养起这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得来,并非一日之功,也并不能全靠她一个人的悟性。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带她看山,眼里又不止有山,看到山引导她想起与山有关的一些地理自然常识,甚至一些古文人的妙词佳句,日复一日的熏陶里,她这份能力自然也就慢慢培养起来。

  5.爱打滚的孩子

  她三岁多了,还没入园,一直在乡下跟着奶奶。我不知道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用满地打滚这种方式来要挟我们大人,以达到她的种种小目的的。三岁多的小孩儿,脾气忽然一下子就大了不少,与先前那个乖乖跟着我背诗读诗的孩子竟是判若两人。她开始变成一只小刺猬,稍不如意,就张开浑身的刺儿来扎人。

  第一次看到她在水泥地上滚,很是震惊,也很是心疼。她要喝水,倒了水又嫌热了,小茶杯一扔,一下子就躺到地上去。冰凉的水泥地面,三滚两滚,就把衣服滚脏了。我心里头气,想呵斥她两句,奶奶早已忙着要去拉她起来。见奶奶去拉,她滚得更欢,扯破喉咙一样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虎了脸扬起手要教训她一下,她已被奶奶从地上拾起来哄着出去了:“你一天到晚上班不在家,孩子闹腾闹腾又怎么了?树大自直,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树大自直,多少老一辈都把这个奉为有效的育儿经。我也希望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她会慢慢改掉这些小毛病。可我很快发现,那不过是一种空空的口头安慰。她一天天长大,暴烈的脾气不但没改掉半点,打滚的把戏倒是愈演愈烈。刚刚学会打滚儿那会儿,她还会选择一下地方,只会在屋里的水泥地面上滚,到后来,她越来越大胆放肆,随便一个地方,随便一个时候,只要不顺她的心,她就不管不顾地躺下去,哪管身子底下是泥还是土、是水还是冰。那时候,奶奶也有些隐隐地担心了,却无能为力。

  那个秋雨绵绵的下午,在我的记忆中永是定格,因为是从那天起,那个爱打滚的小孩子抽抽搭搭地向我保证:“以后不打滚了”。她真的说到做到了,从那一天起,她再没往地上滚过一次。

  那时乡下条件不好,我在城里给她定的牛奶,每天下午下班时给她带回家。那一袋奶,是她每天的期盼。

  那天顶着雨回家,头上、身上已经湿漉漉,我忙着找毛巾去擦下头发时,她已从我的包里翻出她的牛奶,拿了就去让奶奶给打开。我在一边急着喊:“不行,太凉了,温一下再喝。”她哪里等得及,可我又怎么会让她那样凉凉的就喝下去,还是强行把牛奶袋子扔进了热水里。她的反应,大得吓人。她在屋子里跳了两圈儿,就径直跑到院子里去了。当时外面还在刷刷地下着雨,院子里已是泥泞一片。她到院子里,二话不说,往泥巴地上一滚就哭开了。仍记得她当时身上穿了一件我才给她买的新衣服,白底儿小黄花的棉布衫,在黄泥地上一滚,不知要多费力洗。奶奶慌里慌张要去外面拉她回来,我一把把奶奶扯住了:“别去,让她滚!”

  “淼淼,我今天就让你知道下,你打滚的后果。”伴随着那一声,那袋已开了口的牛奶已从屋门口飞了出去,“啪”一下落到了离她不远的泥地上。乳白色的牛奶从袋子里流出来,很快就渗到黄泥地里去了。牛奶没了,她哭得更厉害,也滚得更厉害。最初还翘着脑袋,那会儿干脆把头也放下,头发上、脸上,抹得泥啊水啊,两只小脚也在用力地搓,鞋子搓掉一只,洁白的小袜子也搓掉一只。看孙女在冰冷的泥水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奶奶到底是沉不住气,要出去抱她回来,还是被我狠狠心给拉住了:“我倒要看看她今天怎么收场。”

  她自己,自然是收不了场。她仍然在那里滚来滚去,最初叫奶奶,见奶奶不去,又叫妈妈,妈妈还是忍不住跑出去了。

  “还哭,还打滚吗?”

  “牛奶,你还我的牛奶。”

  “我让你起来,不打滚。”

  “我不,我就不,你还我的牛奶。”

  “好,你到大门外去接着打滚吧,那里滚起来才好玩,有很多蒺藜棵。”

  她仍然在闭着眼睛大哭,仍然没有停止的意思。我实在是拢不住火,把她从地上拎起来,拎小鸡一样就把她拎到了大门外,回头把那两扇黑色的铁大门“哐”一下关上了。那下她才慌了,也顾不得再满地打滚,拼命地站在大门外砸门:“妈妈,开门!妈妈,淼淼不敢了,淼淼不要牛奶了。”

  “淼淼,你要知道,今天妈妈把你扔到大门外,不是因为你要牛奶,是因为你满地打滚。你记着,打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以后还这样做吗?”站在泥泞的院子里,听她站在门外撕心裂肺地哭,我的心一扯一扯地疼。她在冰凉的泥地上滚,她在冰凉的秋雨里淋,她念叨了一天的牛奶被我一气之下打翻了,那些全疼在我心里。可我知道,已经搞到了那般田地,我必须再坚持一下,把她这个毛病彻底改过来。我得让她知道,任何时候,不要用要挟别人的方式来取得自己的胜利。

  “妈妈,你打开门。淼淼再也不敢了,不打滚了,以后再也不了。”

  她不再大声喊叫,哭声渐低。那一番折腾,她也累了。

  门打开了,她光着一只小脚丫子,一下子扑进我的怀里:“妈妈不能不要淼淼,我怕……”

  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地掉下来。

  把她浑身上下洗干净,又给她换了干净暖和的衣服。她很乖地坐在沙发上,吃着奶奶给她做的小米粥,喉咙里不时还抽搭两下,脸上已带着笑容了。

  “你个驴脾气,好好的牛奶你给她扔了干什么,盼了一天的。”

  转身,婆婆小声跟我说。我心里的疼忽然就泛滥了。

  “淼淼,对不起,今天妈妈有不对的地方,向你道歉。妈妈不应该把你的牛奶给扔掉了。但你也要记住,以后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用打滚的方式来解决。你明白了吗?”我边喂她吃饭边跟她唠叨。

  “记住了,淼淼以后不打滚。”

  “对,这才是妈妈的好孩子。有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她的记性真的很好,以后,她再没有因为某些不满打过一次滚。

  奶奶说,淼淼这小刺头儿脾气,也就落在我手里,不然,长大了可不得了。

  每个孩子的成长路上,都可能会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叛逆的孩子尤其让家长头疼。虽然叛逆期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年龄段,但3-5岁,12-13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却最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这可能与孩子的生理发育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却是因后天的教育不当造成的。在幼年时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惯、放任、迁就,很容易造成任性的心理,就如淼淼,一而再再而三地通过打滚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与我们先前对她的纵容不无关系。同样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严厉或不尊重孩子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孩子难以达到,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久而久之,变得任性。

  溺爱、否定、民主、过分保护、放任和干涉,这是当今社会家庭的6种教养方式。其中,民主型是理想的教育方式。民主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给孩子自我发展的自由空间,尊重和信任孩子,并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上进。对孩子既不放任纵容,也不过于严厉、限制孩子的天性,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很少会有叛逆心理。

  那日看电视访谈节目,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抽烟、喝酒、打架、逃课,被学校开除,妈妈眼看着自己的宝贝女儿越来越不往正路上走,几次流着泪给她跪下来,可孩子仍然我行我素,根本不理母亲的那一套。

  后来去找专家,孩子母亲细细给专家讲述孩子的成长路程。一个从小就任性的孩子,但因为那时她小,她的所有合理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能答应的也就全答应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她的胃口也越来越大,父母觉得事态严重,想要再重新来给她定规矩约束她,却已为时过晚。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是小时候听之任之,长大了又想严加管教,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方法。正确的方法,正好与此相反。一个孩子的良好习惯,应该是从小就开始抓起,等那些习惯形成了,长大之后,也不必再费那么大的力气来对他们进行管教,他们自己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

  6.输不进的点滴

  很大一片水域,像是人家养鱼的池塘,一方接着一方,中间只有窄窄的一条路,淼淼独自一人在水塘边的路上玩。下班回家,远远看到她在,心已提到喉咙口,急急奔向她,已经来不及,她已“咕咚”

  一下掉进水塘里。几乎没做任何考虑,我一下子就跳了下去,一把抓住正在往水底沉下去的她……

  挣扎着醒来,浑身的汗湿。一场可怕的梦,在那个冬天的清晨,把我吓醒来。好在是一场梦,虽然梦里头,那种恐惧与绝望如同现实。

  伸手摸摸身边的她,睡得还好。起床,洗漱,吃早点,准备去上班。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梅寒作品集
做孩子的天使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