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接纳不完美的孩子》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让压力成为孩子坚强的筹码(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接纳不完美的孩子》 作者:蒙谨

第17章 让压力成为孩子坚强的筹码(2)

  有一天奶奶买菜回来,一进屋就气愤地说:“这是什么世道?孩子撞了老人一下,家长不但不教训孩子,反而夸赞孩子撞得好。”

  我连忙问怎么回事,奶奶说:“我在收银台那儿排队,有个孩子一下子就冲过来,差点把我撞倒。那孩子的妈妈还说:‘我儿子真棒,有这么大劲。’你说这是什么人啊?”

  “真是,这家长也太不会说话了。”

  “岂止是不会说话。我跟她理论,我说孩子小,不懂事,你怎么也不懂事呢,撞了我,至少给我道个歉吧。”

  “跟她肯定没理可讲。”

  “不是,她道歉了。但是她跟我说:‘我儿子胆子特别小,我就不停鼓励他,这样他才敢做事。’她要不这样说也就罢了,她一这样说,我就说:‘你这教育方法真差劲。’”

  “是差。”

  “结果她说我老了,不懂,孩子如果胆小,那就得靠鼓励、赞扬才行。你说说是这么个理吗?”

  “理是对的,但她的做法是错的。”

  为了鼓励孩子而赞美孩子的一切,这是错误的。因为你的赞美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认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这会让他忽略规则,自以为是。

  小区里有个孩子叫欣欣,我经常听到她的父母赞扬她:“欣欣真棒。”

  一开始,我特喜欢听到这话,因为我发现那个孩子在父母的赞扬下任何事情都做得特别好。她走路,可以不用人扶;她说话,会讲得特别流利;就是玩沙土,她也能把沙土扬得很高。

  但随着这个孩子渐渐长大,我发现这个“真棒”对孩子失去了作用。比如,那次,在楼下,我听见欣欣的妈妈说:“欣欣,你再回门口超市一趟,妈刚才忘了买酱油了。”

  “我不去,你咋不去呢?”

  “妈回去做饭去。你去,看我们欣欣真棒。”

  “我不棒,我也不去。”

  “欣欣不听话了?”

  “听话,我听到的就是真棒,真棒怎么了?真棒是啥?”

  “你这孩子,真棒就是优秀呗。你比别的孩子都优秀。”

  “优秀是啥?就是帮你打酱油?”

  “是啊,也不是,你知道心疼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啊。这难道不棒吗?”

  “可是我发现这个‘真棒’就是一个迷魂令,只要你说真棒,我就得乖乖地听你的。其实你并不是真的夸赞我。”

  “你这孩子,为了不帮妈妈,就有这么多话说。”欣欣妈妈有些生气。

  “哼,怎么样,我不帮你了,我就不棒了。可见你说的‘真棒’

  都是假的,难怪老师批评我不好,同学也说我不好。你的‘真棒’全都是假的。我是最差的。”说着,欣欣哭了起来。

  “老师又不是经常批评你,你不能把一两句批评当成全部。”

  “我就不棒。”欣欣哭得更欢了。

  有些父母把赞扬当成一件武器,用它来胁迫孩子听话,这种情况下,孩子时时处处都会听到赞扬。可是一旦离开父母,他总会听到批评,这会让他的自我评价产生矛盾,不再相信父母。

  蒙老师心语

  任何一个孩子,不管他表现得优秀与否,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他只能听到赞扬声,那么他的内心就会产生两种力量:一种是让自己努力,这样身边就永远会有赞扬声;一种是排斥所有的批评。而孩子不会十分完美,必然会因为一些事而遭到某人的批评,此时,第二种力量就会发挥作用,让他不能接受,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或者觉得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读懂孩子的童年心理

  童年心理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很大。很多人成年之后的问题,都是因为童年的心理受到打击而形成的。所以,读懂孩子的童年心理,极为重要。

  尽管我们父母一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可能还是不懂孩子的童年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一下个体心理学,了解一下孩子在各种环境下的心理压力及承受能力。

  我记得水兰曾转述过韦俊彪的一句话,他说:“我在家,谁都疼我,可是我在这,他们都不把我当人看。”

  水兰说:“这就是韦俊彪捣蛋的原因。”

  “没错,可能从出生开始,韦俊彪受到的就是关爱,他已经确定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特征。但是在学校里,老师不能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因此他就感觉难以接受。”

  “对,所以,他就采用捣蛋的方式,引起我的注意。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次我夸赞他之后,他就会老实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我要是批评他,他就会变得更加捣蛋。”

  “那怎么办呢?他做错了什么,你总不能不批评他,反而表扬他吧。”

  “开始,我也很迷惑,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妙招。”

  “快说,什么妙招?”

  “那就是他捣蛋的时候,我会变得特别冷漠,对他置之不理。而一旦他哪方面表现得好,我就会夸他,表现出对他极为关注的样子。”

  “那他要是没有好的表现怎么办?”

  “不可能。你知道这个孩子现在在干什么吗?”

  “在干什么?”

  “他在找自己,在社会感情中找自己。我必须让他知道合作是一种正确的方式。”

  “我不太懂。”

  “你想,他心里希望被关注,那我就在他做得好的方面关注他,他就会得出结论:哦,只有做得好,人们才会关注我。这样,他就会下决心去改变自己。”

  “哦,明白了,你是说,如果他做坏事的时候,你过于关注他,那么他就会把做坏事的能力发扬光大,对不?”

  “我想是这样的。”

  孩子最初对环境和社会的认识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他必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真正的价值。父母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有一个女孩子,叫星星,这个名字是她的爸爸起的,爸爸的意思是孩子是最美丽的,是上天对自己的馈赠。

  但星星跟爸爸之间的关系并不好,自六岁之后,她就没有叫过“爸爸”。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她的爸爸虽然伤心,但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她。

  星星上高中的时候,有个男生喜欢上了她,还给她写了情书。星星其实也很喜欢那个男生,但是她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那就是把那个男生的情书贴在了教学楼前。当然,星星做了处理,她涂掉了自己的名字,却把那个男生的名字画了着重号,还是用特殊颜色的笔。

  那个男生受到了学校的处分,偏偏他性格内向,觉得非常丢人,就退学了。

  这之后,星星性情大变,她每天都找茬儿和人吵架,在家里更是没来由地和爸爸对着干。有一次,甚至把一只碗扔到了爸爸的额头上,鲜血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爸爸觉得星星心理有问题,于是就给她请了心理医生。医生和星星沟通了很久,才发现她之所以不喜欢爸爸,是因为有人曾经告诉她,爸爸曾经打伤过一个小孩。

  星星的爸爸听说这件事后,觉得莫名其妙,他根本就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再说,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宝,动了谁家的孩子,谁能原谅他?

  星星听到这个理论后,恍然大悟,明白自己是受了一个不怀好意的孩子的骗。她跟爸爸坦白了她在学校里的事情。

  爸爸陪着星星去找了那个给星星写情书的男生,请他回来上课。

  这之后,星星变得特别快乐,学习成绩居然也出现了突破性进展。

  社会情感是孩子心灵发育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如果孩子对自己亲密的人产生误解,甚至仇恨,那么他会把这种误解和仇恨延伸出去。

  他会不断做错事,而不能专心发展自我。

  这个孩子叫“小丑”,小丑这个名字是他给自己起的。他在每个练习本上都写上了“小丑”,让我觉得很纳闷。

  我问他:“你喜欢小丑吗?”

  他摇摇头。

  “那小丑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个子小,做事笨拙,经常惹人发笑。”

  我发现这个孩子是把自己和小丑的情境联系起来了,就问:“谁嘲笑你了?”

  “哥哥姐姐。”

  “他们怎么嘲笑你的?”

  “我拿不好碗,穿错衣服,他们就会笑话我。”

  “他们像你这么小的时候,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你不用怕。”

  “哦。”

  后来,这个孩子就把“小丑”两个字从本子上抹掉了。

  排行对于孩子会有一定的影响。老大一般会比较受宠,而老幺有时则可能会被忽视,甚至成为欺负的对象。排行不同,心理干预也应不同。

  蒙老师心语

  孩子从童年就开始探索一种心理成长和适应模式,这种模式的确立会根据环境和自己所受到的待遇而定。一旦孩子受到某种打击,或者他自认为是打击,那么他的心理成长模式就会出现偏差,行为也会变得极端。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并找到变化的真正原因。

  不要过于苛刻地要求孩子

  苛刻本身就过了,再加上“过于”,那么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不是对规则的重点描述,而是对自身的极大约束。面对约束,孩子要么变得懦弱,要么就会起而反抗。

  我们一直强调,孩子有他自身的内力,父母所做的教育,只不过是唤醒孩子的内力,而不是利用父母的权威和能力,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成长。

  小语很喜欢“小甜甜”布莱尼的歌,但是每次听完歌曲之后,就会变得特别纠结,总会问我:“为什么唱出这样好听的歌的人,是那样的人呢?我接受不了,接受不了。”

  那时候,“小甜甜”正爆出各种丑闻。从报道上来看,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显得特别没有脑子,难怪小语无法理解她。

  我对小语说:“她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她的智慧和应对能力停在某个年龄段了。”

  “啥意思?”小语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解读,自然不懂。

  “因为‘小甜甜’从小就一直受妈妈的约束,为了成名,她必须跟着妈妈做很多不愿意做的事情。在妈妈强大的压力下,她没有能力反抗,只能顺从。”

  “你是说,她形成了依赖心理,就是成年后,也希望有个人约束她,没有人约束,她就不知道规则,不知道怎么处理事情才对,是吗?”

  “对啊,就是这样的道理。”

  “那我今天不做作业,你不能管我啊,否则,我会停在今年这个年龄段,长不大。”小语笑着威胁我。

  “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哦,你不做也没有关系,只要你不担心拖班级的后腿,不担心成绩下降就行。我绝对不管。”

  “哼,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你比‘小甜甜’的妈妈狠多了,你从来不要求我做啥,但是总是说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让我想偷懒都没机会。”

  “这证明你已经长大了,知道为自己负责了,这有什么不好啊?”

  “我也想撒撒娇、耍耍赖嘛。过早成熟有什么好的?”

  “好吧,允许你今晚晚睡,允许你今晚看电视,允许你明天晚起,允许你——”

  “得了吧,你这些允许是要毁了我啊。”

  同样的规则,如果父母作为约束人,那么孩子就会反抗,即使知道父母是对的。但如果这个规则的约束人是孩子自己,那么即使父母放纵孩子,孩子也不会放纵自己。

  葳蕤是我初中时的一个同学,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给自己起了这个名字,还有就是几乎永远不洗的一件上衣。

  那件上衣是墨蓝色的,样式很漂亮,领口是犬牙状的,前身左侧也有一个漂亮的图案,这是她妈妈亲手做的。

  葳蕤并不是不讲卫生的人,家境也很不错。但是那个夏天,有好长时间,她的这件上衣都没有洗过,到最后,她的后背因为经常出汗,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汗渍。

  有个同学终于忍不住了,就问葳蕤:“你就这一件衣服吗?为什么不洗衣服呢?”

  葳蕤仿佛如梦方醒,之后,她就再也没穿那件衣服。

  我们当时都认为葳蕤可能是借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敬意。但长大后,葳蕤却告诉我们说,她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向妈妈反抗。

  我们问她反抗什么,她说不知道,当时就觉得特别软弱无力,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看着别人都活得兴致勃勃的,她就觉得很悲哀。

  她之所以说出这种心理,是想让我们几个学习心理学的同学帮她解读一下,她说自己也不明白当时为什么会那么做,她觉得很丢人。

  我们跟葳蕤聊了很久,从她的家庭到她的妈妈,又到她青春期的初恋。最后我们发现,她的妈妈虽然对她很苛刻,却也十分溺爱她,只要学习好,就满足她的一切愿望。

  如果孩子儿时不但受到苛刻的教育,而且还会被溺爱,那么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就会变得懦弱无助,既想反抗,又不知道该如何反抗。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心理疾病患者,他总是认为自己身边有鬼,而一旦“鬼”出现的时候,他就会头疼,发烧,骨头也变得很脆弱。

  很多心理医生试图通过让他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鬼来改变状况,可是他接受的心理咨询越多,他的症状就越明显,后来,他干脆拒绝治疗,等待“鬼”的判决。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偶然之间遇到了我大学时的心理学老师,我的老师不是以咨询师的身份出现的,而是以宗教信仰同盟的身份出现的。我的老师当时正在研究佛教。

  这个人马上对我的老师产生了兴趣,和我的老师聊起来。他跟我的老师说:“我奶奶是个企业家,她想让我继承家产,所以生前一直严格要求我,死后也不忘了来教训我。”

  “所以,其实不是你奶奶缠着你,而是你缠着你奶奶,你总是希望你奶奶能重新帮助你,但她已经死了,所以你就借由鬼魂说话。你这样,你奶奶都不能超生了。”

  话是开心锁,后来这个人在我的老师的帮助下,做了几次心理治疗,病症便慢慢消失了。

  如果父母或者亲人给予孩子过重的期望,并苛刻要求孩子做到某种程度,那么就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他会反抗,甚至用残害自己的方法,让自己无法完成长辈的期望。

  蒙老师心语

  过于苛刻地要求孩子,就是在扼杀孩子的天性,是在剥夺孩子自我发掘的权利,也是在摧毁孩子自我构建的能力。过于苛刻,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让孩子随时想要爆发,一旦无法爆发,就会自我摧毁。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蒙谨作品集
接纳不完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