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错误的沟通会让男孩更逆反(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 作者:孙道荣

第15章 错误的沟通会让男孩更逆反(3)

  6.拿孩子当出气筒。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往往自己也是人到中年,家庭压力和职场压力都很大,自己在单位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就拿孩子当出气筒,把自己的不顺心和委屈全都迁怒到孩子的身上。这是最无能的父母的表现。

  7.让孩子当众出丑。父母当着亲友、邻居,或是其他熟人,甚至是孩子的老师同学面前,刻意贬低孩子,把孩子的缺点和短处统统展示出来,让他在众人面前出丑,被人嘲笑,感觉自己很没面子,从而自惭形秽。

  对照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经常会以上述几种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我可以告诉你,以上几种行为,任何一种都可能使孩子的心灵受伤,以致孩子形成自卑、胆小、犹豫不决的性格,严重的更有可能产生自闭、自暴自弃的行为。少打击你的孩子吧,你少打击他一次,他就可能多一份自信。

  哭泣,给男孩的心理施压要不得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女人,你的名字就叫懦弱!这里说到的哭泣,主要指的是母亲。

  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则社会新闻,说的是绍兴的一群家长,愤怒地要砸烂一家网吧。他们认为是网吧的黑心老板引诱了孩子。很多孩子为了上网,在家偷钱,变卖家里的东西;有的孩子彻夜不归;还有的孩子要挟父母……新闻中的妈妈们痛哭失声。

  目前男孩子中最让父母烦恼的问题,恐怕就是网瘾了。网瘾暗示着现实的孤独。现在很多男孩子都有网瘾,孩子有话不跟父母说,而是跟网友说。主要的原因家长想过没有?孩子喜欢玩游戏,孩子厌学,孩子不如谁家的某某某,其实是我们跟孩子的沟通太少,我们总当自己是家长,对孩子过于苛刻,尤其在叛逆期的时候,总是惩罚和责骂孩子;再就是工作忙,没时间跟孩子沟通,可是,我们有时间听客户的唠叨,有时间拍老板的马屁,难道就没时间听儿子的诉说,和儿子做朋友?孩子的网瘾不只是因为贪玩,有一半的责任在家长,不要对孩子总是责骂,更不要对孩子说“你不行”,“你不如某某某”。

  拿出我们在外面工作对待客户的态度去对待儿子,不要把我们工作的压力释放在儿子身上。

  解决儿子的网瘾问题,靠哭泣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给儿子自信,让他感觉到现实比网络温暖、比网络多彩。对于网瘾很重的孩子,我们可以用朋友的方式跟他沟通,非常叛逆的孩子会认为你在唠叨,讨厌听你说话。别急,注意他玩的游戏、平时接触的东西,比如发现他有对画画或乐器感兴趣,那可以培养他的兴趣,让他把精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对孩子也不能过于溺爱,对他说好的事情一定不能改变,培养儿子的原则性。

  除了儿子的网瘾,在母亲和儿子发生任何不悦时,母亲都应该尽量避免哭泣。哭泣,作为一种内心压抑情绪的宣泄,最好回避自己的儿子。仅靠哭泣,往往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男孩在妈妈第一次哭泣的时候,会放弃斗志,在内心里对自己有所警示,希望自己改变,不能让妈妈失望和伤心;但是,再次在男孩面前哭泣,男孩的感觉就会大大淡漠;经常哭泣的话,哭泣就会成为令男孩烦躁的心理负担。这种影响会延续到男孩成长为男人,让他一见到眼泪就心烦意乱。

  28岁的刘明涛是个公司文员。他回忆说,他爸爸很有男人风度,爸爸在家里经常指责妈妈无能,久而久之,刘明涛和弟弟都开始轻视妈妈,觉得妈妈无用。在妈妈吩咐他们做事情的时候,两个人都爱答不理。

  有一次妈妈从门外回家,叫刘明涛把门口的小板凳给端回来,刘明涛不情愿了:“你自己经过门口的时候不拿小板凳,凭什么要指使我去拿呢?我偏不拿!你这不是故意折腾我吗?!我就是不拿!不拿不拿就不拿!”刘明涛和妈妈犟上了。

  妈妈没有想到这么小的事情都叫不动自己的儿子,叫不动就叫不动吧,这小子还振振有词,竟然质问她为什么自己不拿要他拿。她又气又急,忍不住过去打儿子,可十来岁的儿子轻轻一扛,就把妈妈撞一趔趄。

  妈妈哭了。可在刘明涛的眼里,妈妈的哭正代表了她的懦弱和无能。他幸灾乐祸地认为妈妈活该。

  刘明涛最过分的一次,是在为了小事和妈妈争执时,向妈妈怒吼:

  “滚!”妈妈再次哭了。

  开始,妈妈的眼泪会让刘明涛后悔,可后来,他发现妈妈除了眼泪,就没有其他方法对付他了。他感觉妈妈的眼泪不过是像黔驴的吼叫一样,替代不了妈妈的无能和不讲理,他再也不把妈妈的哭泣放在眼里了。

  一般情况下,妈妈会在与儿子发生矛盾,面对不可理喻的儿子时哭泣;会在儿子无礼顶撞,妈妈束手无策时哭泣;会在儿子忤逆恶语相向,让妈妈失望透顶时,哭泣。这种经常哭泣的妈妈,一般都会在家庭里比较弱势,丈夫相对强势。而且丈夫在孩子面前,一点也不维护妻子的形象。儿子稍长,就会使用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来回敬妈妈。他们会学着爸爸的口气,用着爸爸惯用的语言,激动起来,他们甚至会忘了他们对抗的是自己的妈妈。

  哭泣如果不只是懦弱,而是母亲对付儿子的武器的时候,笔者也认为不可取。母亲作为家长,作为教育者,使用眼泪对付儿子,这也不正常,会给儿子造成负罪感,让儿子感觉到压抑。懦弱的母亲,在情绪上那么容易受儿子摆布,又如何能和儿子正常沟通呢?

  在与儿子发生矛盾时,哭泣;在对儿子束手无策时,哭泣;在对儿子失望透顶时,哭泣。哭泣成了妈妈的武器,却对解决孩子的问题,丝毫无益,只会给孩子增压,甚至引起他们更深的反感。所以我建议各位母亲,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哭泣,而是要采取积极、主动、冷静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坚强并且知书达理的母亲形象。

  禁闭,最危险的沟通

  有些被关过禁闭的孩子,一辈子都很难摆脱缺乏安全感的状态。

  一岁半的孙惊宇上幼儿园的时候,由于没有离开过父母,在幼儿园比较闹,没有耐心的幼儿园阿姨哄不好他,就把孙惊宇关进了黑屋子。从那之后,孙惊宇不仅对幼儿园充满了恐惧,一看到有铁栏杆的地方,他都会吓得大哭。孙惊宇上了5年幼儿园,没有一天不哭,这就是关禁闭留下的恐惧症。而对恐惧症,孙惊宇的父母却一无所知,他们只是奇怪儿子的特别,完全没有想到儿子是因为受到惩罚而变得那么脆弱和恐惧。

  幼小的孩子,禁闭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危害。对于青春期男孩而言,由于他们有了一定的行动力、抵抗力和相当的意志力,如果被关禁闭,有可能酿成惨剧。

  有个男孩,一次从家中偷了50元钱去网吧,后来被父亲发现,愤怒的父亲将儿子一顿痛打还不解恨,又将孩子一个人反锁在房间里,让他反省。将儿子关了禁闭后,父亲就去忙别的事情了。男孩听见父亲的脚步离开家后,就试图从窗户逃出去,没料到脚下一滑,跌落了下去。幸亏他家只是三楼,二楼又有雨棚,失足落下的孩子才没有大碍,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孩子毕竟是孩子,看事情的角度、方式肯定不全面,因此靠关禁闭,让孩子自己反思,往往不但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反而使孩子受伤,或走向极端。

  浙江某地有个工厂,对一名违反厂风厂纪的19岁青年工人施以关禁闭的惩罚,不曾想这少年没有认真反省自己的行为,而是为此怀恨在心,出来后纵火烧了工厂,给工厂造成了几千万的损失,自己也身陷囹圄,品尝了冲动的恶果。

  顺畅的沟通,应该和惩罚绝缘。在我们当今社会中,还有一种禁闭,这是一种客观的禁闭,一些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一扇无形的大门,把他们和父母隔开。有个留守男孩,在作文中写道:

  我已经习惯了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爸爸一直在外面打工,一年,他最多回来两次,有时两三年才能回一次家。小时候,我总是记不住他的模样,每次他回来,我都感觉他像个陌生的叔叔一样。后来,我总算找到了他的特征,他的左脸颊上有一道很长的疤,那是他一次从工地上摔下来,缝了8针留下来的。爸爸对我一直抱着很高的期望。爷爷告诉过我,爸爸是我们村里唯一的高中生,20年前,他以一分之差,未能跨进大学的门槛。这成了他心头一直解不开的疙瘩。我知道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希望我来帮助他实现那个梦想。可是,爸爸并不知道,其实进入初中后,我的成绩就开始下降,学习越来越跟不上趟了。不知道为什么,上课时,我老是走神,想象着城市的模样,说真的,我很想到城市里看看,我还老是想着爸爸,虽然我一直不好意思在他面前承认,我有多么想他,可是,哪个儿子不想念自己的爸爸,如果你每年只能见他一面?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前,又害怕,又孤独。早点回来吧,我的爸爸妈妈,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一座空空荡荡的房子里,我很孤独,很寂寞,也很害怕。没有你们,再大的房子也不是家啊!

  迫于生活,这些农村的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到遥远的城市打工谋生,而将孩子留在了乡村。这些留守孩子,生活上可能不是很差,但常年与父母隔离,使这些孩子明显地缺少父母的关爱。这是一种亲情的缺失,爱的缺失。它对于留守孩子的伤害,甚至远甚于父母的责骂、抱怨。很多来到城里打工的父母,当他们经年累月挣到了一点钱后,再次回到家乡,却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与自己的感情也越来越疏远了。

  当然,在城市里,这类因为父母远离家乡而对孩子变相造成的身体禁闭和精神禁闭,很少发生。孩子们大多能够和父母朝夕相伴,得到父母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他们中的一些孩子,却会被另一种精神禁闭所笼罩,那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冷漠。孩子虽然身在家中,衣食无忧,却得不到父母真正的关心,更体会不到父母的爱。这样的父母,有的是因为工作太忙,在外面奔来跑去;有的是因为应酬太多,半夜三更才回家;有的是只顾自己享乐,无暇顾及孩子;有的是孩子放假了,父母因为工作,而无暇照顾孩子,只能任孩子自己单独在家里;还有的,家庭出现了变故,父母双方纠缠于大人的恩恩怨怨,而将孩子晾在了一边……凡此种种,都有意无意地冷落、忽视、漠视了孩子,从而对孩子造成不应有的精神伤害。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人身进行禁闭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少了,随着孩子的成长,大部分父母也意识到,靠这种明显带有暴力倾向的惩罚教育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应该说,这是家庭教育的一大进步。但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对于孩子精神的冷漠、惩罚、禁锢,孩子的心灵不能自由地飞翔,同样也是一种禁闭,一种伤害,甚至可以说,是更加严厉的摧残。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孙道荣作品集
青春叛逆期,与男孩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