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血液系统疾病1000问》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2章 出血及血栓疾病(中)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血液系统疾病1000问》 作者:梅旭辉 胡豫 郭涛

第12章 出血及血栓疾病(中)

  41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存在着相互对抗的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而且两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然而,在某些能促进凝血过程的因素作用下,打破了上述平衡,触发了凝血过程,血液便会在心血管腔内凝固,从而形成血栓。

  42

  常谈到的三大血栓性疾病是指哪三种?

  三大血栓性疾病包括: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静脉血栓。

  43

  血栓形成对机体有何危害?

  血栓形成能对破裂的血管起堵塞裂口和阻止出血的作用,这是对机体有利的一面。然而,在多数情况下血栓会对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1)阻塞血管:动脉血栓形成会引起相应器官的缺血性坏死(梗死)。下肢主要深静脉的血栓形成,会在阻塞远端引起淤血、水肿。

  (2)栓塞:血栓部分脱落成为栓子,随血流运行引起栓塞。

  (3)心瓣膜变形:心内膜炎时,心瓣膜上较大的赘生物和因赘生物机化可引起的瓣膜纤维化和变形,从而造成瓣口狭窄或关闭不全。

  (4)出血:见于DIC,微循环内广泛的血栓形成,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从而造成血液的低凝状态,导致全身广泛出血和休克。

  44

  血小板在人体中有哪些作用?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癌肿转移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5

  血栓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1)血小板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组成。

  (2)白色血栓:富含血小板、白细胞、纤维蛋白及少量红细胞,外观呈灰白色而得名。

  (3)红色血栓:主要成分为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及少量的血小板。

  (4)混合血栓:头部由白色血栓组成,体部由白色血栓和红色血栓组成,尾部由红色血栓组成。

  (5)透明微血栓:由纤维蛋白及其单体构成,内含不同数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或少量的红细胞。

  (6)感染性血栓:血栓由细菌和中性粒细胞残体构成。

  46

  血栓的结局是怎样的?

  (1)软化、溶解、吸收:当溶解血栓成分的酶量多、活性强时,血栓可被溶解,小的血栓可完全被溶解吸收。

  (2)机化:血栓形成后,从血管壁向血栓长入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随即形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伸入血栓,逐渐加以取代而发生机化。

  (3)钙化:长久血栓即不被溶解又不被充分机化时,可发生钙盐沉着。

  47

  什么是再通?

  血栓机化中的新生内皮细胞,被覆血栓内由于血栓干涸产生的裂隙,形成迷路状但可互相沟通的管道,使血栓上下游的血流得以部分地沟通,这种现象称为再通。

  48

  有哪些因素容易诱发静脉血栓栓塞(VTE)?

  (1)年龄:虽然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可明显上升。

  (2)制动:下肢麻痹、人造关节、重病卧床、手术或分娩后以及长途旅行等,均可引起静脉血流淤滞和肌肉收缩泵减弱。

  (3)既往史:23%~26%的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有血栓形成的既往史。

  (4)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关系密切。据统计,19%~30%的DVT患者发现有恶性肿瘤;同时约15%的恶性肿瘤患者可伴有静脉血栓栓塞。

  (5)手术:手术后VTE的发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后3~5天,甚至手术后2周内。

  (6)创伤:据估计,头颅损伤、脊柱损伤、骨盆骨折,其致栓危险率高达50%~60%,甚或股骨与胫骨骨折亦见有高度的致栓危险。

  (7)妊娠期和哺乳期:半数初发病的40岁以下女性患者为怀孕妇女。若合并基因异常,则罹患的概率增加。许多报告也显示,产后VTE的危险度较孕期高3~5倍。

  (8)口服避孕药(OC)与激素疗法:有资料显示,在15~49岁的妇女中,OC者超过30%;在此年龄组妇女的血栓形成事件中,OC占其中的1\/2~2\/3。此外,VTE风险与激素的种类相关。

  (9)抗磷脂抗体(AP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当SLE患者伴有APA时,常可发生动脉或静脉血栓、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以及神经系统病变。

  49

  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不少研究结果证实,在首次发生VTE的患者中至少有20%可能存在遗传基因的改变。这些基因缺陷包括抗凝蛋白缺乏、因子5Leiden突变、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G20210A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因子Ⅷ、Ⅸ、Ⅹ的高水平。因此,患者若存在上述基因的异常,则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当然,后代是否发病与相关基因的遗传方式有关。

  50

  ABO血型与发生血栓栓塞有关系吗?

  半个世纪前就已观察到血栓栓塞危险与ABO血型的相关性,即A型血发生率较高,而O型血发生率较低。如将前述危险因素一起计算时,血型的作用则大可不计。

  51

  如何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发生?

  (1)促进血流:适当抬高下肢,利用重力促进血液回流,多做踝关节及诸趾的主动伸屈运动。

  (2)降低血液黏度:使用血浆容量扩充剂。但由于临床上发现不良反应较多,现已较少采用。

  (3)使用抗凝剂:包括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与水蛭素等。但为了避免出血,应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的监测。

  (4)机械预防:包括循序减压弹力袜和患肢间断气囊压迫。

  52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脑血栓栓塞疾病?

  (1)高血压:有资料显示高血压罹患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至4~5倍。

  (2)电解质紊乱:资料显示,当尿钠离子\/钾离子比值为5~7时,发病率明显增高。

  (3)血脂:血清胆固醇的水平与脑卒中有关。

  (4)吸烟与酗酒:国外资料显示,个人每日吸烟超过20支者,罹患脑梗死的危险度增加3倍。

  (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同年龄无糖尿病者。

  53

  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是指颈内动脉或锥-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血液供血不足,导致突然发作的供血区局灶性功能缺失,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

  5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什么样的临床特点?

  (1)好发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

  (2)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一次发作持续数秒至24h,通常持续仅5~15min。

  (3)症状完全恢复,一般不遗留神经功能缺陷。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合一定血管供应区的脑功能。

  55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怎样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呢?

  (1)晚睡前和晨起后喝白开水。平时养成饮水习惯,每日饮水1~2L,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益处。

  (2)注意日常饮食生活。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还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芹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黑木耳等。

  (3)参加体育锻炼。身体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薄,黏滞性下降。

  (4)保持情绪的稳定。情绪过于紧张、激动、大怒,都可以引起血管痉挛,血压骤升,血液变稠,从而影响人体正常血液循环,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

  56

  脑栓塞、脑梗死、脑卒中、脑中风、脑出血、脑血栓形成是一回事吗?

  不完全是一回事。脑卒中、脑中风是脑血管意外的总称,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血管闭塞性脑血管病,这两种病都可以造成脑梗死(脑组织坏死)。脑出血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简称。血管闭塞性脑血管病则包括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多是因为脑动脉硬化狭窄,在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时,局部凝血造成脑动脉阻塞。脑栓塞则是脑外血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漂浮物堵塞脑动脉造成。

  57

  急性动脉栓塞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

  (1)疼痛:病人早期最突出的表现是患肢的疼痛。

  (2)局部变化:由于肢端动脉栓塞导致血循环明显障碍或完全消失,可见各种表现。首先是乳头下静脉丛空虚而见皮肤尸体样苍白,这种肤色改变是分割成片状青紫,这是由于某些皮肤血管淤血而引起的,因局部血流少,浅表静脉萎陷,仅勉强可见。

  (3)皮肤温度改变: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肢体皮肤温度降低,故出现病侧皮温较健侧低,并以肢体远端最明显。

  (4)神经改变:最常见是感觉丧失或减退。但这种改变的分布呈手套或袜子状,与神经的解剖分布不一致,可被误认为由癔症引起,应注意区别。

  (5)脉搏和脉波的改变:栓塞水平线以下两者均消失。

  58

  妊娠期或产褥期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应如何处理?

  (1)对有血栓栓塞病史、家庭史以及存在相关的血栓诱发因素者,应密切观察。

  (2)妊娠中、晚期,可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但应于分娩前1~3周时停用。

  (3)妊娠早期或分娩前1~3周可使用肝素,但应于分娩时停用,以防产后出血过多。

  (4)产褥期,口服抗凝剂和肝素均可使用。虽然口服抗凝剂可少量进入乳汁,但一般不引起新生儿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与出血;肝素则不进入乳汁。

  59

  有哪些情况适合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有严格的适应证,把握不好则会出现较严重的副作用或者失去溶栓最佳时机。其适应证是:①年龄最好不超过70岁;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6小时内,在6~24小时内溶栓也可取得较好疗效;③深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起病在3~5天内(越早越好);④急性肺梗死;⑤四肢动脉急、慢性闭塞早期;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疾病;⑦脑血栓形成早期可试用。

  60

  有哪些情况禁止进行溶栓治疗?

  ①年龄在70岁以上;②有消化性溃疡及其他内脏活动性出血、创伤和大手术后;③高血压控制不满意,血压在200\/110mmHg以上;④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⑤正在使用抗凝药物;⑥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⑦新近有链球菌感染病史或6个月内使用过链激酶(SK)者慎重使用链激酶;⑧有严重变态反应的患者慎用溶栓药物;⑨妊娠。

  61

  有哪些食物和饮料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

  临床观察证明,许多食物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与血小板的凝聚力,减少纤维蛋白原的数量,增强纤溶系统的功能。

  (1)黑木耳: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发现黑木耳中含有腺嘌呤核苷,这种物质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吃含有黑木耳的食物后,血液不易凝聚。

  (2)生姜:生姜中所含的姜油酮、姜辣素、姜烯酚、姜醇等物质具有抗凝血作用。实验证明,每天吃100克奶油,血小板凝聚的程度明显增加;如果吃奶油的时候,吃一些生姜或姜粉,就不容易导致血液形成凝块。

  (3)绿茶:茶叶是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被誉为“东方饮料之王”。绿茶中所含的儿茶素具有明显的抗血栓能力。常饮茶能增强动脉血管的弹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从而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4)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能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减低血液黏稠度,因而能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5)海鱼:多脂肪的海鱼,如沙丁鱼、金枪鱼、大马哈鱼、鲈鱼、鲑鱼、三文鱼等富含-3脂肪酸。这种物质能降低血液黏稠度。经常吃海鱼能有效地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使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动脉血栓形成的机会。

  (6)大蒜:美国学者从大蒜中分离出5种化学成分,都能降低血液胆固醇和血脂。洋葱还含有蔬菜中罕见的前列腺素,它能阻止血小板凝聚,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7)红葡萄酒:抗血栓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名为白藜芦醇的化学物质,它存在于葡萄皮中,所以带皮发酵而制成的红葡萄酒中富含白藜芦醇,而去皮葡萄制成的白葡萄酒则不含白藜芦醇,因而它没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橄榄油、辣椒等也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8)柚子: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柚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等成分,故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养容等功效。此外,由于柚子中含有生理活性物质皮甙,可降低血液黏滞度,减少血栓形成。

  62

  什么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某些因素作用下,血液在微小血管内凝固,导致播散性微血栓形成,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继发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引起严重的微循环机能障碍和止、凝血机能障碍的一类临床症候群。

  63

  引起DIC的病因主要有哪些?

  易于发生DIC的基础疾病甚多,几乎遍及临床各科。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创伤及病理产科等。

  可诱导或促进DIC发生、发展的诱因主要包括下面几类。

  (1)重症肝炎、脾切除、连续大量使用皮质激素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抑。

  (2)抗纤溶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导致纤溶系统活性降低。

  (3)妊娠等高凝状态。

  (4)缺氧、酸中毒、血流淤滞、脱水、休克等。

  64

  DIC有哪些临床表现?

  (1)广泛出血: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伤口及注射部位渗血,严重者内脏甚至颅内出血。

  (2)血栓形成:累及多个脏器,肾栓塞时出现少尿、血尿或急性肾衰竭;肝栓塞时出现肝大、肝痛、黄疸、腹水;肺栓塞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脑栓塞时出现昏迷、抽搐及脑水肿。

  (3)休克:肢端发冷、青紫、少尿以及血压下降。

  (4)溶血:因微血管病变,红细胞通过时遭受机械性损伤,变形破裂而发生溶血。临床上可有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

  (5)原发基础疾病的相关表现。

  65

  DIC疾病发展过程可分哪几个阶段?

  根据血液凝固性,出血和纤溶,DIC可分为3期。

  (1)初发高凝血期:仅在抽血时凝固性增高。

  (2)消耗性低凝血期:由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被消耗,血液凝固性降低,出血症状明显。

  (3)继发纤溶亢进期:由于血管内凝血,纤溶系统被激活,造成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出血症状更明显。

  66

  诊断DIC的依据有哪些?

  (1)存在易于引起DIC的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

  (2)有下列2项以上临床表现:①多发性出血倾向;②原发病无法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如皮肤、皮下、黏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④抗凝治疗有效。

  (3)实验室检查:3项以上异常可确诊:①血小板数低于100109\/L或进行性减少;②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③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降低,或大于4.0g\/L;④3P试验阳性或血清FDP>2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⑤疑难或其他特殊患者,可考虑行抗凝血酶、凝血因子Ⅷ活性及凝血、纤溶、血小板活化分子标记物测定。

  67

  DIC防治有哪些措施?

  (1)去除病因:只有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消除诱因,DIC才可能治愈。

  (2)抗凝治疗:①肝素,主要加速抗凝血酶中和凝血酶及中和被激活因子Ⅸ、Ⅹ、Ⅺ、Ⅻ等作用;②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适用于病情较轻或诊断尚不十分肯定者,亦可和肝素联合应用;③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代谢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3)纤溶抑制剂:应用于DIC晚期,如不能确定血管内凝血过程是否已中止,可同时并用小剂量肝素。

  (4)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补充:出血严重或以继发纤溶为主时,应适当补充。

  (5)其他治疗:积极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加强局部止血等。

  68

  DIC患者能否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用于DIC尚在实验探索阶段。有人认为DIC是出血性疾病中唯一的溶栓治疗适应证。因此,必须严格掌握DIC溶栓的指征。

  (1)血栓形成为主型DIC,经上述治疗未能有效纠正者。

  (2)DIC后期,凝血及纤溶过程已基本终止,而脏器功能恢复缓慢或欠佳者。

  (3)有明显血栓栓塞临床及辅助检查证据者。

  69

  对DIC患者而言,有哪些情况不适合进行肝素抗凝治疗?

  (1)既往有严重遗传性或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等。

  (2)手术后24小时内,或大面积创伤开放性创口未经良好止血。

  (3)严重肝病,多种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4)近期有咯血的活动性肺结核、有呕血或黑便的活动性溃疡病或已疑有颅内出血者。

  (5)DIC后期,或以纤溶亢进为主型DIC。

  (6)蛇(虫)咬伤所致DIC患者,因蛇毒的促凝作用一般不能被肝素所拮抗。

  70

  当使用肝素抗凝时,若剂量过大,会出现哪些表现?应该如何处理?

  凡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可能有肝素过量。

  (1)抗凝治疗过程中,一般情况恶化,出血现象加重,或已停止、减轻的出血现象再度加重而能排除DIC加重所致的出血。

  (2)试管法凝血时间超过治疗前2.5倍或30分钟,APTT超过治疗前1.5倍以上。

  (3)肝素治疗过程中的出血倾向可被鱼精蛋白纠正或减轻。

  当肝素剂量过大时,应静脉注射或滴注鱼精蛋白。

  71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计数多少是血小板减少?

  (100~300)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

  72

  如果一次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是否就可以诊断为血小板减少?

  不能,因为有可能是假性血小板减少。所谓假性血小板减少,系血小板计数检验误差所致,如全自动光电扫描仪机械误差、采血标本凝血、试管不洁致血小板发生黏附和聚集均可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对假性血小板减少,需多次反复检查,另外,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来进行诊断。

  73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1)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障、骨髓纤维化晚期,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放疗及化疗后的骨髓抑制,骨髓中生成的血小板减少。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风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3)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功能亢进(肝硬化、Banti综合征)、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或大量血浆)。

  74

  经常出现牙龈出血和皮肤青紫就一定是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吗?

  不一定。牙龈出血和皮肤青紫是出血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临床上通常考虑以下几种情况:①血小板异常;②血管壁的异常;③凝血异常;④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⑤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所以血小板减少不是引起出血唯一的原因。另外,牙龈炎或牙周炎也经常会引起牙龈出血,因此,出现牙龈出血时不要惊慌,应该到口腔专科门诊检查,并且要排除会引起牙龈出血的全身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障等。

  75

  长期使用解热镇痛药为什么会引起牙龈出血和皮肤青紫?

  在长期使用解热镇痛药的过程中,过量解热镇痛药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有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事先详读说明书,弄清剂量再服,并应注意避免同时服用2种或3种解热镇痛药以防服用过量。

  76

  为什么有些女性患者在服用“减肥药”后出现牙龈出血和皮肤青紫?

  减肥药可达到降脂减肥的目的,但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成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受损。为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降脂、减肥,自行服用有降脂功效的保健品有危险。

  77

  何谓紫癜?

  紫癜是指皮下出血的一种,皮下出血根据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分为以下几种,小于2mm称为淤点,3~5mm称为紫癜,大于5mm称为淤斑,片状出血病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

  78

  何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的疾病。

  7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有多少?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什么?

  临床上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其中最常见的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样一种疾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前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因80%以上病例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部分可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即称为伊文(Evans)综合征。

  8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征是什么?

  本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

www-xiaoshuotxt-nE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梅旭辉 胡豫 郭涛作品集
血液系统疾病1000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