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名著 > 《动物庄园·1984》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8章 仇恨周(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动物庄园·1984》 作者:乔治·奥威尔

第38章 仇恨周(1)

  温斯顿整个人累得都冻胶了。

  “冻胶”,形容得太贴切了。这是在他脑海里映射出来的词。他的身体不但像冻胶那么软,而且像冻胶那么半透明。他甚至觉得可以透过手掌看到阳光。他全身的血液和淋巴液都被繁重的工作榨干了,只剩下神经、骨骼、皮肤所构成的脆弱架子。所有的知觉都很敏感。制服的重量都会让他的肩膀感到沉重;走在路上,脚底感到酸痛;甚至手掌的一张一合都是关节所承受不了的。

  他在五天之内工作了九十多个小时,部里的人也都是这样。他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明早之前,他几乎无事可做,任何党的工作都没有。他可以在他们秘密约会的地方待六个小时,然后再回自己家睡九个小时。下午的阳光很温暖,他顺着一条肮脏的街道,朝着查林顿先生的铺子慢慢地走着,他觉得今天下午不会有人来打扰他,但又不得不注意着附近的巡逻队。他每走一步,那沉甸甸的公文包就会碰一下他的膝盖,使他的皮肤感到一阵发麻。公文包里的那本书,已经在他这儿放六天了,可是他却还没有打开看过。

  仇恨周也已经进行了六天,在这六天里,游行、演讲、呼喊、歌唱、旗帜、标语、电影、蜡像、敲鼓、吹号、齐步前进、坦克咯咯、飞机轰鸣、炮声隆隆天天都是,似乎无处不在。在这六天里,群众激动的情绪达到了最高峰。提起对欧亚国的仇恨,大家似乎到了发狂的程度,最后一天,要对两千名欧亚国的战俘处以公开的绞刑,一旦他

  们落入群众之手的话,相信一定会被撕得粉碎的。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宣布,大洋国是在和东亚国作战,而不是欧亚国,欧亚国是个盟国。

  当然,没有人承认发生过什么变化。只不过这件事来得很突然,一下子到处都知道了:敌人是东亚国,不是欧亚国。

  当时温斯顿正在伦敦的一个市中心广场参加示威。还是在夜里,泛光灯的灯光里是人们苍白的脸和鲜红的旗帜。好几千人挤满了广场,其中大概有一千名学童,他们穿着少年侦察队的制服集中在一起。一个核心党的党员,站在用红布装饰的台上发表演讲,他身材瘦小,但胳膊却格外长,与身体的比例不相符,只有少数几绺头发贴在他光秃秃的大脑袋上。他说起话来就像是神话中的小妖精,满腔仇恨,一手抓着话筒,一手张牙舞爪地在头顶上挥舞,这只手长在瘦瘦的胳膊上,显得特别粗大。从扩音器中传出来的声音,大得刺耳,什么暴行、屠杀、抢劫、强奸、虐待俘虏、轰炸平民、撒谎宣传、无端侵略、撕毁条约的罪状没完没了地从他嘴里往外蹦。他的话使人们无法不相信他,也无法不感到愤怒。隔几分钟,群众的情绪就会变得愤怒起来,而他的声音也被这好几千人不可控制的咆哮声淹没了。那些学童的声音野蛮得就像是野兽一样。那人在讲了大约有二十分钟的时候,一个通讯员急急忙忙地上台塞给了他一张纸条。他一边看那纸条,一边继续讲话,声音和情绪一点都没受到影响,内容也没变,但是名字却突然变了。不需要多说什么,群众就都明白了,仿佛一阵浪潮翻过去似的。

  大洋国是在同东亚国打仗!接着就发生了一场大混乱。广场上挂的旗帜、贴的招贴画都错了!其中有一半的画上脸就是不对的。这是破坏!

  这是果尔德施坦因的特务搞的!于是大家就纷纷把招贴画从墙上揭下来,把旗帜撕得粉碎,踩在脚下。少年侦察队的表现尤其精彩,他们爬上了屋顶,剪断了挂在烟囱上的横幅。不过这一切只在短短两三分钟之内就结束了。讲话的人向前耸着肩膀,仍抓着话筒继续讲话,另一只手在头上挥舞着。一分钟过后,又是一阵愤怒的吼叫声从群众中爆发出来。仇恨继续进行,一如既往,只是已换了对象。

  后来在温斯顿的回忆中,使他感到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讲话的人居然是在一句话讲到一半的时候转换对象的,不仅没有停顿一下,甚至都没有打乱句子的结构。不过当时温斯顿还是被另外的事情分了神。就是在大家揭招贴画的混乱中,有一个他连长相都没看清的人,拍拍他的肩膀说:“对不起,你大概把你的公文包丢了。”他二话不说,心不在焉地把公文包接了过来。他知道要过好几天才有机会看公文包里的东西。

  示威一结束,他就回到真理部,尽管已经快二十三点了。

  部里的其他工作人员也都回来了。电幕上已经发出指示,让他们回到工作岗位,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发这样的指示。

  大洋国在同东亚国作战,大洋国一直是在同东亚国作战。看来五年来的政治文件,大部分都要被销毁了。各种各样的报告、报纸、书籍、记录、小册子、电影、录音带、照片这一切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加以改正。虽然并没有明确的指示,不过大家都知道,一周之内,记录司要做到,在任何地方都不能留下关于与欧亚国打仗、与东亚国结盟的材料。这样的工作量大得吓人,而且这件事还不能明说。

  记录司每人每天的工作量是十八小时,分两次睡觉,一次睡三个小时。走廊里到处铺着从地下室里搬来的床垫。到了吃饭的时间,食堂的服务员会把夹肉面包和胜利牌咖啡用小车推来。温斯顿每次去睡觉前,都尽量把桌面的工作处理完,但当他结束了三个小时的睡眠,腰酸背痛地回来时,桌上就又是堆积如山的文件了,有的甚至散落在地上,听写器也不知道被压在了什么地方。所以他每次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们整理一下,否则就没有地方工作了。最糟糕的是,这项工作并不是纯粹机械性的。尽管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只需要把名字更换一下,但是一些详细的报道就需要你十分仔细,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发挥你的想象力。因为要在世界的范围内更换战争的地点,所以你还必须要掌握惊人的地理知识。

  到了第三天,他的眼睛已经痛得无法忍受,每隔几分钟就需要把眼镜擦一擦。这就像是努力完成一项辛苦的体力劳动,你可以给自己

  休息的时间,但又急于想完成,这种矛盾的想法极容易使自己变得神经质。其实他朝听写器说的话,他用墨水铅笔写的字,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谎话,然而即便有时间记住这一切,他并不为此感到不安。他像司里的其他人一样,尽量使说的谎话更完美。到第六天早晨,桌上的文件越来越少了。大概有那么半个小时,力气传送管里没有送东西出来。后来又送来一条,接着就没有了。大家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完成了各自的工作。整个司里的人都深深地,也是暗地里,松了一口气。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任务,但是这件事却不能对任何人提起。现在没有任何文件能证明曾经同欧亚国打过仗。到十二点钟的时候,突然宣布所有工作人员放假到明天早晨。温斯顿在工作的时候,把公文包就放在两脚中间,睡觉的时候放在枕头下,这时就把它带回了家。他刮了胡子,尽管水不热,但还是洗了个澡,洗着洗着就在澡盆里睡着了。

  他爬上查林顿先生铺子的楼梯时,全身关节都在咔咔作响。尽管很疲倦,但是已没有睡意。他打开窗户,点燃了肮脏的小煤油炉,他想烧一壶水来冲咖啡。秋莉亚马上就来。他在那张邋遢的沙发上坐下来,把公文包的搭扣带松开。

  这是一本黑皮厚书,自己装订的,在封面上看不到书名和作者的名字,印刷的字体也有点不规则。书页边都被揉烂了,很容易掉页,看来已经有很多人看过这本书了。书的扉页印的是:

  《寡头政治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爱麦虞埃尔·果尔德施坦因着

  温斯顿开始阅读。

  一、无知即力量

  有史以来,大概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结束以后,世上出现了三种人,即上等人、中等人和下等人。同时又把每一种人逐一向下划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名字,他们的人群数量和相互之间的态度因时代的变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社会基本结构。也就是说,即使是产生了大动荡或者是无法挽回的变化,总还是能够恢复到

  原来的格局,就像是陀螺仪,不管你把它朝哪个方向推着转,它总能恢复平衡。

  这三种人的目标是完全不可调和的……温斯顿停了下来,主要是为了享受一下这样的感觉:他是在这样一个安全而且舒服的环境下读书。房间里只有他,没有电幕,隔墙无耳,不需要神经紧张地注意着附近有没有人在盯着他,或者急忙把书藏起来。他的双颊被夏天的甜蜜空气亲吻着。远处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孩子们隐约的叫喊声。

  屋子里面,只能听到时钟的滴答声。他在沙发上再躺下一些,把脚搁在壁炉架上。这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要是能一直像这样生活下去该多好。当你拿着一本你总是要反复阅读的书时,你往往会随意地翻开到一个地方,漫无目的地读一段。他现在就是这样,翻开的地方正好是第三章。于是他又读了下去:

  三、战争即和平

  在20世纪中叶前就可以预料到,世界将会被分成三大超级国家。

  在俄国并吞了欧洲、美国并吞了英帝国以后,目前的三大强国就开始有了两个有效的存在:欧亚国和大洋国。而在经过了十年混战以后,又出现了第三个超级国家,即东亚国。这三个超级大国的边界,有些地方是任意划定的,另外一些地方则根据战况而发生了变化,但是总的来说,是按地理界线划分的。欧亚国占欧亚大陆的整个北部,从葡萄牙到白令海峡。大洋国占南北美,大西洋各岛屿,包括英伦三岛,澳大利亚和非洲南部。东亚国相比之下较小,面积经常有变化,其西部边界并不明确。

  这三个超级国家经常是拉一个打一个,与这个结盟,与那个交战,在过去二十五年来一直如此。但是战争已不再像20世纪初期几十年那种你死我活的毁灭性斗争,而是交战双方之间的目标有限的交锋,因为双方都没有能力打败对方,也没有打仗的物质原因,更没有任何真正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但也并不是说,在战争方式和态度上不那么残酷,已经比较侠义了,并不是那样。相反,在三国之间的所有战争

  都是歇斯底里的,像强奸、抢劫、杀戮儿童、奴役人民、对战俘进行报复,甚至烧死活埋这样的事,往往是长期持续、普遍存在的,已被视为家常便饭,这样的举动若不是敌方所为,而是我方自己的行为,则更被认为是在为国尽忠,为民立功。但在实际上,战争只影响了少数人,大多是受过高度训练的专家,相对来说,造成的伤亡也会较少。

  若有战争发生,一般都在遥远的边界,确切的地点普通人只能猜测而已,或者在守卫海道战略要冲的水上浮动堡垒附近。从文明的角度来看,战争的意义不过是消费品长期发生短缺,偶尔掉下一颗火箭弹,造成几十人死亡,如此而已。事实上,战争已经改变了性质。确切地说,进行战争有很多原因,但是究竟为什么打仗人们已经搞不清楚了。

  有些战争的原因在20世纪初期的几次大战中就已经存在,只是程度较小,如今却占据了支配的地位,还得到了有意识的承认和实行。

  要了解目前的战争的性质--尽管每隔几年友敌关系总要发生变化,但战争还是那场战争--我们必须首先要清楚地知道,这场战争是打不出一个结局来的。尽管三个超级国家相互结盟,相互打仗,但它们都势均力敌,天堑一般的防御条件是不可逾越的。欧亚国的屏障是大片陆地,大洋国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东亚国是居民的多产勤劳。

  其次,从物质意义上来说,已不再有打仗的动机。由于建立了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与消费互相配合,以前战争的主要原因就是争夺市场,现在已告结束,争夺原料也不再是生死攸关的事。

  反正这三个超级强国的地理位置都很广大,凡是所需资源几乎都可以在本国疆界之内获得。要说唯一和战争的直接经济目的有关系的,也就是争夺劳动力了。在三个超级国家之间,大体上有一块四方形的地区,以丹吉尔、布拉柴维尔、达尔文港和香港为四个角,在这个地区里人口约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这里从来不长期属于某一国家。就是为了争夺这人口稠密的地区和北极的冰雪地带,三个大国不断地进行角逐。实际在争夺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国家真正拥有过它。曾经有部分地区不断地易主,所以造成友敌关系不断地改变。正是因为这样,才有机会靠突然叛卖争夺到一个地区。

  这些争夺地区都有宝贵的矿藏,部分地区还出产如橡胶一类的重要植物产品,这些产品如果是在寒带地区人工合成,费用要昂贵得多。

  但是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有无穷无尽的廉价劳动力储备。不论哪一大国控制了赤道非洲,或者中东国家,或者南印度,再或者是印度尼西亚群岛,它同时也就拥有了几十亿报酬低廉、工作辛苦的苦力。而且他们也似乎毫不掩饰地甘愿沦为奴隶,虽然统治者走马灯似的变化,但这些居民的作用与煤炭、石油其实没有差别,都是在一场扩军、扩张、掠夺劳动力,再扩军、再扩张、再掠夺劳动力这种永远没有尽头的竞争中充当牺牲品。应该指出,战争从来没有真正超出争夺地区的边缘。欧亚国的边界在刚果河盆地与地中海北岸之间伸缩,大洋国或东亚国则轮流占领着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岛屿。欧亚国和东亚国在蒙古的分界线从来没有稳定过。三大国都声称拥有北极周围的广大领土,而实际上这些地方都杳无人烟,未经勘探。各国力量大体保持了均衡,核心的区域总能不受侵犯。此外,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说,在赤道一带被剥削的劳动力,并非真的不可或缺。他们也并没有增加世界财富,因为不论他们生产什么东西,目的都是为了战争,而进行战争的目的总是争取能够处在一个较有利的地位以便进行另一场战争。被奴役民族的作用不过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力,加速这场持续不断的战争的进程。

  但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世界社会的结构,以及维持这种结构的方法,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不同。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乔治·奥威尔作品集
动物农场上来透口气动物庄园动物庄园·19841984一九八四缅甸岁月乔治·奥威尔短篇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向加泰罗尼亚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