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强人治国:普京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十一章 重新设定与西方的关系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强人治国:普京传》 作者:安古斯.洛克斯伯格

第十一章 重新设定与西方的关系

  高加索战争的余波

  战争原是格鲁吉亚挑起,西方却站在格方一边,这使俄罗斯人怒不可遏。他们像是失去了理智,对所有的人都恶语相向。格鲁吉亚对茨欣瓦利的攻击被比做美国的“9·11”。普京按典型的俄罗斯阴谋论的思路,说是美国一手挑起了这一冲突,目的是要支持同奥巴马竞争总统宝座的约翰·麦凯恩参议员。

  拉夫罗夫外长声称,某些国家用萨卡什维利来“试探俄罗斯政府的力量”并“迫使我们放弃现代化,走上军事化的道路”。他坚称俄罗斯只是打掉了格鲁吉亚用来攻击他们的那些阵地。拉夫罗夫和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用手机通话时,把萨卡什维利叫做“疯子”。

  俄罗斯人似乎浑然不觉,他们因为出兵并控制了一个邻国的大片土地,目前在国际上极不得人心。8月底,梅德韦杰夫总统首次提出从这场战争中总结的重要结论,后来他又数次提到。他阐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5项新“原则”,其中有些原则的含义令人心惊。第四项原则宣布,俄罗斯的要务是保卫俄罗斯人的生命和尊严,无论他们在何处。这包括“保护我们在国外工商社团的利益”。梅德韦杰夫矢言,任何对他们的侵犯行为都将受到坚决回击。第五项原则宣布俄罗斯在一些地区有“特权利益”。这似乎包括与它相邻的所有有俄罗斯族居民的前苏联国家。梅德韦杰夫有意没有用“势力范围”这个词,但其实就是这个意思。这意味着,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这些新近加入欧盟和北约的前苏联共和国由于有人数众多的俄罗斯少数民族,因此也被俄罗斯正式划归它的势力范围。人们原以为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危机后能翻然悔悟,但它宣布的新政策证明事实恰恰相反。

  俄罗斯没有谦卑地放低身段,反而借着这场战争的由头再次提出过去已经遭到过拒绝的倡议。10月,梅德韦杰夫总统跑去参加在法国埃维昂召开的会议,再次呼吁缔结一项新的欧洲安全条约,说高加索地区的事件“表明”他的主意“多么正确”,而且“证明单极国际安全体系已不再有效”。他在说什么呀?难道他忘了他的国家刚刚侵犯了一个邻国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吗?他喋喋不休地呼吁缔结新条约,但无人理睬。真让萨卡什维利说着了,狐狸要求当鸡窝的主人。

  至于普京,他的总理职位意味着他主要负责经济,而不是外交政策。这也为他插手“特权利益”地区提供了工具。他的主要工具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2002年他不准各部门瓜分这个庞大的国家垄断企业,现在它成了有用的外交政策工具。能源就像手中的鞭子,随时可以用来惩罚邻国。2006年,俄罗斯同乌克兰发生天然气纠纷几个月之后,又中断了对立陶宛的石油供应,因为立陶宛没有把马泽伊基艾炼油厂卖给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而是卖给了一家波兰公司。同年,通往格鲁吉亚的输油管神秘地发生爆炸,俄罗斯却拒绝让格鲁吉亚调查人员查找证据或帮助修复输油管。2007年,俄罗斯与爱沙尼亚因拆除一座苏联战争纪念碑发生争执,随即中断向爱沙尼亚输送石油。

  2008年底,俄乌之间的另一场天然气冲突山雨欲来。俄罗斯再次坚持把天然气价格提高到世界水平,而乌克兰拒绝付款。这次,克里姆林宫有西方公关公司的帮助,事先采取行动以防舆论对它不利。他们警告乌克兰(以及更靠西的客户)冲突即将发生,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派遣高层主管去各个欧洲国家首都说明情况,以确保如果天然气供应像三年前一样中断的话,人们都知道责任在乌克兰,不在俄罗斯。但是没人想到普京居然会故意切断不是对乌克兰,而是对西欧的天然气供应。

  乌克兰拖欠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天然气货款已达24亿美元。现在俄方想把2009年的价格涨至每千立方米250美元(几天后又涨至450美元)—乌克兰付不起这个价格。2009年1月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像2006年一样,切断了对乌的天然气供应。乌克兰为了弥补短缺,也像2006年一样开始从出口管线分气。很快,匈牙利、奥地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其他国家的客户就注意到天然气气压大大降低。找不到解决办法,欧洲国家开始惊慌起来。斯洛伐克甚至考虑重启一座尘封的核电站。

  1月5日,普京作出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他召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领导阿列克谢·米勒,还叫来了摄影师。二人在摄影机前进行了一次装模作样的谈话,借此宣布,有史以来俄罗斯第一次要在天寒地冻的严冬切断对西欧客户—俄乌争端的无辜旁观者—的天然气供应。他们的交谈如下:

  米勒:乌克兰还欠2008年天然气货款6亿多美元。如果情况继续这样下去,乌克兰继续偷用俄罗斯的天然气,欠款很快就会达到几十亿美元。

  普京:你有什么建议?

  米勒:有人建议要按乌克兰偷取的数量6 530万立方米减少输送到俄乌边境的天然气,将来的供气也要减去被偷走的气量。

  普京:按天算吗?

  米勒:是的,按天算。

  普京:但是那样的话,我们的西欧伙伴就得不到合同规定的全部供气了。

  米勒:是的,如果是那样,我们的西欧伙伴就得不到被乌克兰偷走的那部分天然气,但我们公司会尽全力用其他办法补上那一部分。我们可以增加俄罗斯经由白俄罗斯和波兰的供气,增加通过蓝流管道输往土耳其的供气。

  普京:乌克兰的用户呢?对他们的供气也会不足。那可不是小数目:我记得乌克兰每天消费1.1亿到1.25亿立方米天然气。乌克兰消费者要受苦了,我同情的是老百姓。

  米勒:据我们得到的可靠消息,乌克兰总统维克托·尤先科亲自命令单方面中止就今年对乌克兰的供气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谈判,显然他并不同情老百姓。

  普京:他不同情,但我们同情;大家都应该同情他们,我们和那里的人民是血肉相连的亲戚啊。

  米勒:我们还知道乌克兰的天然气年产量是200亿立方米,目前乌克兰的天然气储量超过了它的年产量。如果乌克兰领导人发善心,老百姓就不会受苦。

  普京:我同意。从今天开始减少供气。

  就这样,普京假装同情可怜的乌克兰人民,“同意提出的建议”,减少经过乌克兰输往中欧和西欧的天然气供应。这是俄罗斯—包括苏联时期—第一次减少对其西方客户的天然气供应。俄罗斯一贯坚持说它一直是,并将永远是可靠的能源供应者,此举却将这一立论完全推翻。

  普京的决定对欧盟来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一直力劝它的欧洲伙伴从多个来源获取能源,以免被俄罗斯掐住脖子。现在这成了紧迫需要。欧盟开始探索所有可能的替代能源供应方,从阿尔及利亚到伊朗到土库曼斯坦。普京的决定也给名为纳布科的项目提供了新的动力。这个项目计划铺设一条绕过俄罗斯、从土库曼斯坦或阿塞拜疆经土耳其向中欧输送天然气的管道。

  纳布科项目的竞争对手是俄罗斯自己的“替代”管道—经过黑海、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南流天然气管线。另一条替代乌克兰向欧洲供气的管道—穿越波罗的海海底的北溪管线的设计也已进行到相当的程度。俄罗斯没有听明白(或者是假装没明白)西方的意思,即他们已经不信任俄罗斯是可靠的能源供应者了。俄罗斯把责任完全推到过境国乌克兰头上,提出把南流和北溪作为两条对欧洲的供气管线,以防将来乌克兰线路可能中断。欧盟担心这不仅使乌克兰,而且使波兰(另一个过境国)在将来也可能遭到讹诈:俄罗斯如果同波兰或乌克兰发生争端,可以切断对这两个国家的供气,使用新管线继续向它们西边的国家供气。对欧洲人来说,纳布科完全绕开了俄罗斯,似乎更加安全。但事实是纳布科能提供的天然气量很小(俄罗斯已经提前买断了土库曼斯坦多年的天然气生产)。无论如何,坐拥巨大能源储藏的俄罗斯在可见的未来注定是一个主要的能源供应者。普京2009年1月5日作出决定后,人们再也不能完全信任它了。

  直到1月20日深夜普京和乌克兰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达成协议之后,对欧洲的供气才得到恢复。乌克兰将按欧洲的价格付款,但2009年给它打折。作为回报,乌克兰维持它收取的天然气过境费数额不变。双方同意不再用俄乌能源公司做中间商—这家名声欠佳的公司和季莫申科从前的同事、现在的对头尤先科总统关系密切。

  一年后,故事又有了续篇。2010年2月,2004年受普京支持但被橙色革命推翻的亚努科维奇终于当选为乌克兰总统。尤先科任总统期间,国事一塌糊涂,内斗不休、腐败猖獗、经济政策无能。有人把这视为橙色革命的失败,但这是短视的看法。亚努科维奇在公平的选举中打败了主要的竞争对手季莫申科,所以民主本身并不是问题。而且,事实证明亚努科维奇掌权后并不完全是俄罗斯的哈巴狗。他的确很快与梅德韦杰夫总统签署了协议,把俄罗斯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基地的租约延长近30年,以此换来乌克兰多年廉价获得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合同。但他在俄罗斯使用克里米亚基地的费用问题上狮子大开口。普京说:“给我们开的简直是天价。竟敢要这个价,我真想把亚努科维奇和他的总理活吞了。世界上没有哪个军事基地要这么多钱,没有这样的价格!要是按这个合同付款,我们10年得付400亿到500亿美元。”

  后来,亚努科维奇也开始质疑乌克兰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季莫申科在2009年和普京达成的交易被认为使乌克兰吃了大亏,她因此被判滥用职权罪而锒铛入狱。)2011年夏,亚努科维奇要求俄罗斯把价格砍掉一半,降到200美元以下。至于乌克兰的西进,虽然它放弃了加入北约的计划,但亚努科维奇继续朝着进一步融入欧盟努力—普京企图拉他和俄罗斯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却被他拒绝了。

  奥巴马效应

  2008年夏秋之交,俄罗斯只顾纠缠格鲁吉亚问题,没有注意到在世界的另一边正在发生的大事。普京过去8年的死对头乔治·W·布什马上要卸任了,11月美国总统大选的获胜者很有可能是一个迷住了全世界的自由派年轻黑人。俄罗斯人首先不相信一个黑人能打败约翰·麦凯恩参议员,而且他们也不肯相信如果巴拉克·奥巴马获胜会有什么不同。我记得坐在克里姆林宫的一间办公室里向俄罗斯官员解释奥巴马很有可能获胜,那将是改善俄美关系的好机会。他们应该开始考虑如何和他建立联系。他们的反应是耸耸肩冷笑一声:“什么都不会变的,还是同一伙人。”

  俄罗斯真的是卡在了凝固的时间里。西方的确仍把俄罗斯视为骨子里的社会主义国家,只不过少了些形式上的东西而已。而俄罗斯的世界观也还停留在冷战时期《真理报》刊登的一幅漫画上:山姆大叔一手给“军工大企业”喂食,一手向苏联发射导弹。在他们看来,奥巴马只是制度的一个产物,不会有任何改变。

  11月4日,奥巴马当选。几乎各地都以欣喜若狂的大标题予以报道。别的姑且不论,奥巴马起码不是乔治·W·布什。在许多人眼里,他的当选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梅德韦杰夫总统那几周一直在准备他的第一份国情咨文讲话—原来宣布10月底讲,后来改到11月5日。奥巴马胜选的消息传来后,克里姆林宫的公关公司凯旋公关赶快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说这是向美国新总统示好的理想时机,建议国情咨文就两国未来的合作说些热情的话。但是,克里姆林宫不仅没有理睬凯旋公关的建议,甚至好像不知道奥巴马胜选的消息。

  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大宫殿炫目的白色大厅里讲了一个半小时,但连奥巴马的名字也没提,更别说祝贺他了。他倒是提到了美国的外交政策,说它是造成格鲁吉亚战争的元凶,他还宣称俄罗斯有可能在靠近波兰边境的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以对抗布什的导弹防御系统。

  第二天的媒体头条记录下了这次失去的机会。伦敦《泰晤士报》的标题是“世界欢呼奥巴马之际,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命令在欧洲部署导弹”。《华盛顿邮报》的标题则是“俄罗斯尖刻警告奥巴马”。

  人们经常指出,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反应性的,普京时代也确实基本如此,他很少主动出击。我们看到,他期望北约“邀请”俄罗斯加入,他以合作的姿态回应“9·11”事件,以对抗的姿态回应北约东扩和导弹防御计划,但他很少自己采取主动,让别人反应。这一次还是一样,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可能会变,但美国人必须先有动作。

  奥巴马任命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麦克福尔做他的俄罗斯问题首席顾问。新班子马上提出了一个务实的新思路,称为“双轨接触”,即是说美国政府不会将国与国关系与俄罗斯在人权或民主方面的表现挂钩。它将继续就俄罗斯的人权记录和它对格鲁吉亚的占领强烈质疑克里姆林宫,但不会因此影响在其他领域(如伊朗或导弹防御)的外交和军事合作。两者将在各自的轨道上分别运作。麦克福尔说:“意思很简单,我们将在两国有共同利益的问题上同俄罗斯政府合作。我们也会就我们认为重要的问题直接和俄罗斯的公民社会,包括俄罗斯**********人士打交道。”1

  2009年2月,副总统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讲话时第一次公开提出关于这一新思路的暗示。两年前就在这里,普京等于宣布了和美国决裂。“过去几年中,俄罗斯和我们联盟成员的关系出现了危险的发展。”拜登说。现在,美国想“按下重设键”。此言一出,很快成为奥巴马对俄新政策的简称。一个月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电视上把它形象地表现出来,她向她的俄罗斯同人谢尔盖·拉夫罗夫赠送了一枚硕大的红色别针,上面印着“重设”。不巧,这个词的俄文却被译成了“超载”或“超负荷”。在这项政策正式启动时,这个误译引起了一些微笑。

  更加重要的重设行动也同时在幕后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拜登讲话一周后,麦克福尔前往莫斯科,亲手送交奥巴马写给梅德韦杰夫的私信。这封信是要当做诱饵,放在山洞口引诱张牙舞爪的俄罗斯熊出洞。信中说他们正在仔细研究导弹防御方案,暗示在这个问题上两国应该合作,而不是对抗。信中对美俄关系作了概括性的展望,指出美国的利益其实基本上也是俄罗斯的利益。两国应寻求“双赢”的局面,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顽固坚持“零和”的态度。

  俄罗斯熊嗅嗅诱饵,似乎挺喜欢。梅德韦杰夫参加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在伦敦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时,于4月1日第一次同奥巴马见了面。两人先客气寒暄一番—真巧咱们两人都年轻、都是律师,又都新上任。然后,奥巴马决定试试他的新“双赢”办法,看能不能解决最近发生的一件麻烦事。几个月前,吉尔吉斯斯坦的巴基耶夫总统在俄罗斯的威逼利诱下,突然宣布要美国离开玛纳斯空军基地这个阿富汗战争中重要的中转站。巴基耶夫作出这一决定的当天,俄罗斯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了20亿美元的贷款。在美国大使位于摄政公园的官邸内,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坐在一起,以稍带点傲慢的态度向他解释让美国人留在玛纳斯为什么符合俄罗斯的利益:“我需要你明白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有基地,它支持我们在阿富汗的行动,我们的部队从这里进出阿富汗。他们在这里洗澡,吃上一顿热饭,在这里准备好去阿富汗作战,去对付我们的敌人,那也是你们的敌人。如果我们不打他们,你们也得打他们。所以你说,梅德韦杰夫总统,为什么我们有这么个基地帮助我们在阿富汗的行动会不符合你们的国家利益呢?”梅德韦杰夫没有马上作答。但三个月后,美国人签署了一项允许他们留在玛纳斯的协定。

  麦克福尔记得梅德韦杰夫在伦敦会议上还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姿态,提出扩大所谓的阿富汗“北方分配网”,第一次允许美国经过俄罗斯领空运输武器弹药。

  这成了奥巴马2009年7月首次正式访问莫斯科时宣布的一项关键协议,另外还有一项关于开始谈判新裁军条约的框架协议。新的裁军条约将取代12月到期的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被称为新起点的新条约将成为重设美俄关系的重头戏,但双方在条约是否也应对导弹防御加以限制这个问题上意见截然相反。为了兼顾双方的观点,光是商定框架协议的措辞就需要高度的外交技巧。

  奥巴马总统保证要“重审”乔治·W·布什的导弹防御计划,9月份,俄罗斯人欣喜地听到他宣布取消在捷克共和国设立雷达和在波兰部署拦截武器的计划。但他仍然打算在这两个地方建点东西,而且美国人坚决不肯在新起点条约中放入任何妨碍他们发展导弹防御的内容。俄罗斯人则同样坚决地要把两者挂起钩来。他们坚持说,对进攻性核导弹建立防御打破了总体战略平衡,使没有防御的一方难以抵御第一次打击。

  “我们明确表示不能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谈,”麦克福尔说,“我们可以另外谈导弹防御,但在这里要谈的是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只能谈这个问题。俄罗斯人想一起谈,我们说不行。”

  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雅博科夫回忆说:“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至少对我们来说是这样,我想对我们的美国朋友也是一样—导弹防御问题会成为绊脚石。”2

  双方最终达成了妥协,但意思模糊、语焉不详。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包括一条“关于战略进攻性和战略防御性武器相互关系的条款”。两国总统对此条的解释大不相同。在二人共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梅德韦杰夫说:“我们同意两国的进攻性和防御性系统应算一个整体。”奥巴马说:“我们的讨论不仅谈进攻性武器系统,而且也谈防御性武器系统,这是完全合理的。”他没有说它们应该“算一个整体”,他甚至明确指出,美国计划的导弹防御完全是为了应对来自伊朗或朝鲜的打击,和俄罗斯的战略武器没关系。奥巴马还补充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在讨论中联系上旨在对付和俄罗斯强大的能力无关的另一类威胁的导弹防御系统是不合适的。”那么到底有没有联系呢?意思的模糊使谈判得以开始……但基础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7月的莫斯科峰会是按新的“双轨”思路安排的,不仅和俄罗斯国家最高领导进行会谈,而且还和“公民社会”接触—在独立的新经济学院讲话,会见反对派,包括麦克福尔所说“我们能找到的批评俄罗斯政府最严厉的人士”。

  第一天奥巴马全天都在和梅德韦杰夫总统会谈,但他也非常想见到过去10年来在俄罗斯举足轻重的人物。于是第二天的活动以在普京的别墅阳台上吃早餐开始。菜式丰盛,包括三种不同的鱼子酱(美方的一个人说,“至少有一种肯定是违禁的”。)会见原定一个小时,实际用了两个半小时。奥巴马开门见山地问普京:“我们是怎么搞的—过去几年美俄关系怎么会如此低迷?”还好奥巴马善于倾听,普京的回答花了整整一个小时。

  他从头叙说两国关系的历史,老调重弹,说到西方对塞尔维亚的轰炸,历数在那之后他感到俄罗斯受到的侮慢:反弹道导弹条约、伊拉克、世贸组织、北约东扩、导弹防御、科索沃……这一系列都是普京认为他的善意没有得到回报的事例。麦克福尔感到,虽然对普京所说的实质内容有争辩的余地,但“总理说的话我想其实奥巴马总统也同意—如果我们集中注意两国的共同利益,对同意和有异议的问题进行非常务实的讨论,那么我们是能够合作的”。对奥巴马来说,普京大讲历史反而是好事,因为他能够趁机向普京强调:我不一样,我是新人,我不想让未来永远笼罩在过去的阴影下。我真的想重新设定和俄罗斯的关系。

  峰会达到了目的,却令人惊讶的低调。没有冷战期间东西方首脑级会见引起的狂喜(或紧张)。奥巴马热没有蔓延到俄罗斯,听他作公开讲演的学生显得相当无聊。

  然而,重设关系的努力逐渐开始生效。效果之一,是俄罗斯对伊朗的立场出现了显着的变化。俄罗斯自从2005年加入伊朗问题六国对话以来,一贯说它反对核武器扩散,但它不认为伊朗在试图制造或近期内有能力制造核武器。它辩称有权帮助伊朗发展民用核计划,不愿意支持制裁。但是他们2009年4月在伦敦首次见面时,奥巴马惊讶地听梅德韦杰夫承认,在评估伊朗的弹道导弹威胁方面,美国人比俄罗斯人“可能估计得更准”。

  9月,美国人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证明他们关于伊朗有核武器野心的意见也是正确的。两国总统定于联合国大会期间在纽约会面。就在会见之前,奥巴马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詹姆斯·琼斯将军打电话紧急约见他的俄罗斯同人谢尔盖·普里霍季科。在华尔道夫大酒店的房间里,琼斯给普里霍季科看了一些间谍照片,显示伊朗正在圣城库姆附近建造一座秘密浓缩铀工厂。普里霍季科接受采访时承认:“这可不是让人特别高兴的意外。”3琼斯说他惊愕之极,不断摇着头说,“糟糕,真糟糕……”4

  拉夫罗夫外长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把迈克尔·麦克福尔拉到一旁说:“迈克尔,你们怎么不早告诉我们?”

  麦克福尔答道:“嗯……我们以为你们知道。我是说,他们是你们的人,不是我们的人!”

  接下来,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见面讨论了这个消息。梅德韦杰夫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反应在西方国家报纸的头条报道中受到好评,因为他第一次说“制裁很难产生积极的结果。但在一些情况下,制裁是不可避免的”。两天后,在匹兹堡召开的二十国峰会向世界披露了库姆浓缩铀设施的消息,人们这才明白梅德韦杰夫为什么改变了态度。俄罗斯和西方终于在伊朗问题上开始了一定的合作。第二年6月,俄罗斯对联合国的新制裁给予了支持,9月时甚至取消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系统,损失了一单10亿美元的合同。

  与此同时,关于新起点条约的谈判在日内瓦正式开始。很快,两个棘手的问题浮出水面。第一个是“遥测信息”的交流—分享有关导弹测试和发射的数据。第二个是“特有标志”—给每枚导弹都标上条形码以便查点追踪。

  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都亲自深入参与这个进程,通过电话和面对面的交谈敲定所有最重要的细节。梅德韦杰夫后来开玩笑说“遥测技术”成了他最喜爱的英文词。

  12月,他们二人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期间见了一次面。当时哥本哈根的每一处地方都被讨论全球变暖问题的人们占据了,结果奥巴马和梅德韦杰夫最后只能在一家女装店用帘子隔出一间临时会议室,帘子外到处散落着裸体木头模特。这样的气氛倒是很有助于谈话取得成果。奥巴马解释了特有标志的概念:“你看,我们就是把条形码印在导弹上好便于计数。条约不就是这个目的嘛。”

  俄方谈判代表一直不同意这一点,坚持说“我们签了条约自然就会遵守”,说不能假设俄方会作弊。不过梅德韦杰夫觉得这主意有道理。“好吧,”他说,“只要公平就行。你们和我们都做,互相对等。”

  这个问题上取得了突破后,遥测信息分享也解决了,似乎离协议只差一步之遥。1月,琼斯将军从莫斯科机场打电话给奥巴马,他刚刚和俄罗斯人谈完,看来大功告成了。

  但事情至此忽然横生枝节。美国人一直假定俄罗斯人同意把这项战略武器条约作为单独的文件,和导弹防御没有关系。可现在奥巴马取代布什的导弹防御系统的做法渐具雏形,俄罗斯人看了很不高兴。与其在捷克共和国建雷达站和在波兰部署拦截武器,奥巴马采取的是他所谓的“分阶段适用做法”。这个做法在许多方面对俄罗斯构成的潜在威胁可能更大。包括布置高度机动的海基导弹和雷达,还有部署在东欧的短程导弹。2010年2月4日,美国宣布这些导弹将部署在罗马尼亚。莫斯科的态度因此而强硬起来,因为他们看到就在他们即将同意一项大幅削减俄罗斯战略武库的条约时,美国人却在他们的家门口修建起一道围墙。

  2月24日,克里姆林宫和白宫之间的热线忙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梅德韦杰夫再次要求在削减武器条约里加入限制导弹防御的法律规定。奥巴马生气了。“德米特里,我们就此已经有过协议了!如果这是达成条约的条件,那么就不会有条约。”奥巴马也生他手下工作人员的气,本来听他们说的情形好像马上就要成功了。他的谈判代表让俄罗斯人以为可以在条约中加入一个条件,冻结现有的导弹防御系统。这给奥巴马帮了倒忙。

  在日内瓦和莫斯科又进行了三周的紧张谈判后,3月13日梅德韦杰夫和奥巴马通了一次电话,这才最终达成协议。“新起点条约”于4月8日在布拉格正式签署。如美国所愿,它只涉及武器削减。此外,双方都附上了关于导弹防御的单方面声明。美国人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不是为了改变与俄罗斯的战略平衡。俄罗斯的声明却宣称,如果它认为将来美国导弹防御能力的加强会威胁到它的战略核能力,它有权退出条约。俄罗斯人以此确定了他们想要的某种联系:如果他们觉得美国的导弹防御过于强大,他们随时可退出条约,加强自己的核力量。

  梅德韦杰夫

  迄今为止,梅德韦杰夫总统在国际事务上的行为和普京基本同出一辙。人们注意到,普京作为总理仍在就外交事务发表意见,甚至出访外国。比如,是他公开声称导弹防御事实上是阻挡达成战略武器协议的障碍。几周后,梅德韦杰夫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结果激怒了奥巴马。

  梅德韦杰夫扞卫俄罗斯的利益,要求被当做平等伙伴,这样的立场和他的恩师并无二致。尽管在伊朗问题上与西方和解,但那不代表任何战略上的变动,因为出于商业、政治和战略等种种原因,俄罗斯绝不会冒与伊朗为敌的风险。

  我们在下一章将看到,梅德韦杰夫在慢慢地改变国内的议程,但费尽力气却成效不彰。他早期的外交活动也是一样。他在柏林和埃维昂的基调演说是彻底的失败。但现在和奥巴马总统的关系开了头,他看到了一个可能会提高他在国内外形象的办法。既然“现代化”是他的标语,那么就应当让人们看到他和一位现代的美国总统亲密往来。光是使用苹果平板电脑和拍摄视频博客还不够。他需要去西方,去参观硅谷。普京度假时做的那些男子汉气概十足的运动他干不来,但他可以试着和奥巴马及施瓦辛格在一起谈笑风生,挥洒自如。还是说他怎么看都只是个小不点?这正是问题所在。

  “新起点条约”签署两个月后,梅德韦杰夫动身对美国进行第一次国事访问。一个立志现代化的总统该做的事他全都做了。他开通了推特(Twitter),参观了思科公司和苹果公司以及斯坦福大学,接见了在硅谷工作的俄罗斯侨民,然后又飞往华盛顿和国会议员举行会谈,还和奥巴马一起即兴去雷氏地狱汉堡店吃午餐。用餐时两人都没穿西装外衣,只穿着衬衫,边吃边讨论是墨西哥辣椒好还是酸黄瓜好。可是奥巴马没有告诉梅德韦杰夫美国联邦调查局刚刚抓获了一窝俄罗斯间谍。这消息等梅德韦杰夫回到莫斯科后才披露出来。7月9日,双方在维也纳机场按原汁原味的冷战方式进行了大规模的间谍交换。10名俄罗斯“潜伏”特工,包括艳光四射、一夜成名的安娜·查普曼,换回了4名押在俄罗斯监狱里、被控进行间谍活动的美国人。

  这一事件不只使所有人再次意识到间谍活动仍然非常活跃,还令人不禁想到曾是梅德韦杰夫的恩师,现任俄罗斯总理的老牌特工。普京像欢迎英雄一样欢迎归来的间谍—尽管他们作为“潜伏者”以假身份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却几乎一事无成。他们没能渗透进任何有价值的机构,刚进行了一些最基本的间谍活动就被抓了。不过普京对他老本行的忠诚度是毫不含糊的,他自然而然地成了这些俄罗斯特工的教父。特工们归来大约一周后,普京给他们开了个加油会。会上大家高唱前苏联爱国歌曲,他保证他们会在“重要的地方”工作,一定会有“有意义的光明未来”。他还信誓旦旦地要惩罚那个向美国人揭发了他们的叛徒:“这就是叛变的结果,叛徒都没有好下场。他们通常都死在路边,死于酗酒或吸毒。”

  他们合唱的歌曲中有一首为《从哪里认识祖国》。这是一首电影插曲,出自1968年拍摄的电影《剑与盾》,讲的是一个苏联特工在纳粹德国活动的故事。普京在12月的一次慈善活动中还在钢琴上用两个指头弹奏过这支曲子,显然他很喜欢这首深情的爱国歌曲……

  从哪里认识祖国?

  从妈妈教我的歌唱,

  从忠诚的战友身上,

  从亲如家人的邻居,

  从轻风吹拂的田野上的白桦树,

  从马车辘辘的车轮声,

  从望不到头的乡间小路,

  从远处茅棚灯光点亮的窗户……

  从哪里认识祖国?

  从你心中的誓言。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安古斯.洛克斯伯格作品集
强人治国:普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