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百年孤寂(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 作者:笑以苛

第17章 百年孤寂(2)

  1960年7月,张爱玲克服各种各样的麻烦,终于获得美国公民的身份。当真正成为一个美国人,谁知道她血管里流的是正宗的中国人的鲜血?这一年,张爱玲是担惊受怕的,赖亚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张爱玲充当了护士、保姆和妻子的角色。

  1961年3月的下旬,炎樱来信说是自己回来经过旧金山。张爱玲当然万分欣喜,左等右等,还是没见人影儿。然而,门铃响起,张爱玲又惊又喜,戏称炎樱是:“从天而降。”炎樱还是那么快乐,还是那么活泼。张爱玲真是喜欢,毕竟与活泼的人在一起,总是能够让自己也变得那么高兴。

  张爱玲一直酝酿着一个计划——回香港,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张爱玲觉得那是自己的土壤,中国是自己的土壤。在计划还没有成熟之前,张爱玲不会对任何人讲起,包括赖亚。终于,机会来了,张爱玲走是一定要走的。

  “爱玲,我决不能让你走!我离不开你的。”赖亚乞求道。此时,他刚刚大病初愈。

  张爱玲这样的女子决定了的事情是没法改变的。她想尽各种办法最终还是说服了赖亚。自己走后,赖亚怎么办呢?该托付给谁呢?当然是他的女儿——霏丝。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在各自忙碌。张爱玲对前途充满信心;赖亚觉得英雄老去,黯然神伤。

  张爱玲走的那天,赖亚非常悲伤,他觉得可能是他们见的最后一面。“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1961年的秋天,张爱玲来到了台湾,是为了一个剧本看外景,然后就是对张学良进行材料的收集。张爱玲来到台北,住在了麦加锡的家里,那是一座很大的别墅。麦加锡知道很多大学生比较喜欢张爱玲,便做了这样一个见面的安排。席中间一位太太猜测道:“我们大家都没有见过张爱玲,大家来想想她是什么样子。我曾经问过麦加锡先生,他说张爱玲很胖很邋遢。究竟有多胖多邋遢?”听后,大家便觉得大失所望。

  此时,张爱玲出现了,大家眼前一亮,哪里是邋遢?干干净净、高高瘦瘦,而且一点儿都不胖。虽不是绝世美女,但是也着实算得上极品美女。当事人,曾经这样回忆:“她很少说话,说话很轻。讲英语,语调是慢慢的。”

  之后,有一次她从别人那里听到自己的丈夫赖亚先生病了,突然中风,在当地一家医院中昏迷过去。霏丝得知后赶到比弗福尔斯,然后将他接到华盛顿的家里。

  “那他现在怎么样了呢?”张爱玲在深深地牵挂着丈夫。可是,尽管如此,自己是不能回去的,因为在这儿还没有赚到钱呢。她只有在心里默默念叨:亲爱的,你一定要好,一定要好好的。之后,张爱玲又到了香港。

  香港还是昔日的香港,只是物是人非。“老大冒”招牌下的面包里,已经没有当年上海滩的味道;青岛咖啡馆里已经无法体会到当年优雅的情调。真正是:“景如旧,人皆老,如今不比旧风流。”张爱玲这次来香港,完全是为了生活奔波,是应了宋淇夫妇的邀请来写《红楼梦》剧本的,稿酬在1600到2000美元。她只是希望多赚一些钱,来缓解一下自己窘迫的生活。为了尽早拿到稿费,张爱玲拼命苦干,眼睛患了溃疡并且已经出血。但是,她还是忍着。为了自己,为了心爱的男人。

  这段时间,赖亚一直不断地给张爱玲写信,说自己没事儿,病情慢慢好转,希望张爱玲不要再牵挂了。张爱玲为这个可爱的男子心疼。抚着赖亚的书信,她还是伤心。自己,又何尝不想回家呢?

  这个时候,传来噩耗。说是邵氏公司将抢拍《红楼梦》,这意味着张爱玲的心血就要流产。此时,她深深感觉到失败了……

  正月十五之前,张爱玲独自一人瞭望天际,感慨万千,一辈子,一生,都在漂泊。这次香港之旅,让爱玲筋疲力尽。

  走回卧室,撕开赖亚给她的信。赖亚还是催张爱玲早些回去。赖亚为了使得自己心爱的女人开心,花钱不计数。张爱玲回信,让赖亚节约开支。

  1962年3月16日,张爱玲终于离开香港回了旧金山,此后,算是永远与这片土地阔别了。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一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再见,香港!赖亚,等我……但张爱玲并不知道,这就是与自己深爱的男人最后的相处。好像最后的道别,总是要画一个美丽的符号,正如当初相遇。“你问我天堂有多远?我问你爱我有多深?”赖亚,我回来了。咱们好好过,再也不分开了,好不好?

  阴阳相隔

  【爱玲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张爱玲要回旧金山,最兴奋的当然莫过于赖亚了。从3月16日,赖亚就在日记里重重写下“爱玲离港之日”的字样,他期待她早日回到自己的怀抱中。

  按照计划,张爱玲应该在18日到达。可是暖暖的爱意遏制不住赖亚的脚步,17日他就跑到候机大厅,从太阳初升一直等到日落黄昏。

  他多么盼望奇迹能够出现,我的爱玲就在我的面前。他是一天都不愿意等了。“小别胜新婚”怕也是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吧。

  第二天,他和霏丝一起去了机场接爱玲。张爱玲满是疲惫从飞机上走下来,他们俩相顾无言,唯有千行泪了。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我们再也不分开了!”这千山万水的跋涉,有多难,到底有多难?只是这恋爱的男女一相见,所有的情绪瞬间便化成了蜜糖。

  那一天外面的风的确很大,但是彼此之间的爱意,在这场所已经全部化作暖意。他们一起光顾了国会大厦和国会图书馆,张爱玲为国会大厦的富丽堂皇叹为观止。

  刚回到家里,赖亚就为张爱玲准备好了咖啡以及麦片粥。张爱玲为自己炒了鸡蛋,一时之间,家的感觉让爱玲觉得无比惬意。家,真的就应该是这样的……

  长途跋涉,爱玲有些疲倦,躺在沙发上,认真看着心爱的男人为自己做的汉堡以及色拉。饭菜很快端上了桌,张爱玲觉得幸福极了,有个男人来照顾真好,有个家真好。所有的委屈,在这里都会化为乌有,有的只是暖暖的爱意。

  张爱玲给男人讲着这一路走来的风尘仆仆,以及奇遇。躺在自己心爱的男人怀里,真暖和。

  那时候,张爱玲他们和霏丝住得很近,但是总觉得热情不起来。张爱玲从小就痛恨继母,万万没想到自己却做了别人的继母。想想命运可真是捉弄人啊。因此,霏丝邀请他们一起用餐,就只是赖亚一个人去了,爱玲很少去的。

  赖亚在国会图书馆申请了一个桌位,每天就在那里办公。张爱玲申请的地方离赖亚的不远,她只是在那里摘抄一些《少帅》里面要用到的资料。张爱玲还是最喜欢在家里办公,因为那样灵感更逼真一些,没有周边环境的束缚。

  冬天,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是很可怕的。华盛顿的冬天特别冷,12月份大雪铺天盖地,赖亚在去图书馆的途中,冷得发抖,膝盖几乎扭伤。回来之后,冷得在床上直打哆嗦,不能像平日一样去杂货店买东西了。那这些事情也只有张爱玲代劳了。

  “路上小心,地很滑!”当一个男人真正爱一个女人的时候,他会觉得她很小,哪方面都需要照顾到。

  夜幕已经降临。赖亚等啊,盼啊,张爱玲还是没有回来。一般爱人没有按时回来,对方便会胡思乱想:“不会出什么事情吧?”赖亚,心中不安。

  “亲爱的,我回来了!”张爱玲随着风飘了进来,身上满是雪,胸前还抱着一个大纸包。

  “瞧!这是什么?送给你的!”张爱玲神采飞扬。原来是一床粉红色的羊毛毯子。赖亚轻轻摸上去,又绵又软,又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弄回来的,既心疼,又幸福。

  大概是因为跑了一些地方,张爱玲还是饿了。那晚,饭吃得格外香。赖亚靠在床上看几本杂志,看着看着躺在新毛毯上快乐地睡了。

  如此平常的男欢女爱,在才子佳人这里显得尤为难得,也是人生的一大幸福,更是最真实的生活。“平平常常才是真”大概就是如此。

  1964年6月20日,一架飞机在中国的台湾中部地区坠毁。这件事情对张爱玲影响很大,因为在遇难者当中有自己所在的电影公司的老板。他是新加坡一个集团的首脑。虽然电影不获利,但是由于他个人对电影的钟爱,一直支持着电影的发展,张爱玲在公司做编剧。这么多年张爱玲主要的经济来源便是这里,如今一断,生活怎么办呢?张爱玲再次陷入到窘迫的困顿当中。

  总算天无绝人之路,麦加锡调到了美国,供职于“美国之音”。由于他的帮助,张爱玲就写一些广播剧本,都是改写的外国作家的小说剧本。这些“二手活”令张爱玲沮丧,毕竟一个天才的作家,是不适合做写手工作的。写广播剧,对于张爱玲而言,只不过是养活家人的一个工具或者途径而已。但是,生活就是生活。我们得吃穿住行,我们得活着,张爱玲内心的痛苦谁又知道呢?

  屋漏偏逢连阴雨,赖亚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在1962年的时候,赖亚脑部就有出血,并且患有轻微的中风,但是两个月之后便很快康复了。不久,他又做了疝气手术。这天,赖亚摔了一跤,跌断了骨头,使得活动能力大大减弱。几乎在同一时间,他又患了中风。每次赖亚犯病,张爱玲都非常着急,赶紧叫霏丝过来,两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手忙脚乱。对于张爱玲来说是自己深爱的丈夫,对于霏丝来说是自己深爱的父亲。不同的感情,同样的情愫。

  这个老头的病越来越严重,他真的瘫痪了,大小便失禁,变得越来越沉默。深居简出,给张爱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她一方面要笔耕不辍,一方面还要照顾丈夫。赖亚心里是明白的,看着心爱的女人这样为自己操劳,他感到深深地自责。

  1965年的圣诞节快到了,霏丝的三个女儿一起来探望外祖父。沉寂很久的小屋子里终于迎来了笑声。赖亚看着自己的儿孙后辈,不禁露出一丝笑意。但是,有一个小外孙女——安琪还是觉得黯然神伤。

  张爱玲总是在寻找赚钱的机会。为了改变眼前的状况,她申请到迈阿密大学去做驻校作家。本校10月份出版的《迈阿密校友会》上关于张爱玲的消息说:她是“最优秀的在世当代作家之一”。这年9月,张爱玲来到了这所大学所在的牛津市。当然对自己的丈夫,张爱玲是放心不下的,想交给赖亚的女儿霏丝,然而霏丝还有两个儿子需要照顾,还有工作要做,只能作罢。于是,她就找了一个黑人妇女来照顾,但是总有不妥之处。在牛津不久,张爱玲就将赖亚接来,一边创作,一边照顾丈夫。

  几个月之后,张爱玲发现自己的创作仍然没有进展,便又请求夏志清先生帮忙写推荐信给哈佛大学的雷德克里夫女子学院。在那里,她的主要工作是翻译《海上花传奇》。1967年4月,张爱玲带着赖亚悄悄离开了迈阿密大学,前往哈佛。

  此时,赖亚已经病入膏肓。这个快乐的满是雄心壮志的男人已经奄奄一息,思绪只是停留在年轻时笑傲江湖的时代了。看着自己心爱的仍然年轻的女人,每天东奔西跑,他充满了深深的自责。有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赖亚是不愿给任何人带来痛苦的。

  张爱玲对此是明白的,可她还是希望丈夫能多活一天。多少个日日夜夜爱玲在祈求上苍。每次她看着赖亚,只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1967年,秋叶飘然而至,这个令张爱玲深爱的男子还是永远地离开了她。从此,张爱玲又是一个人了。心中所有的哀愁更与何人说?正应了秦观那句“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想想人生真是悲凉。还是《水浒传》里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可是,张爱玲真的不想再飘了,已经飘了半个世纪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 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笑以苛作品集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