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官场达人张之洞》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0章 独撑败局,坚守唯美 (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官场达人张之洞》 作者:梁纪锋

第50章 独撑败局,坚守唯美 (2)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因为背负的骂名太深重,全国臣民的怨愤太强烈,朝廷只好免了他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先是令他入阁办事,然后又派他到世界各国游历了一圈。这既是朝廷对他的一种降职处理,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接替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是原云贵总督王文韶(1830—1908年,浙江杭州人)。至此,李鸿章一共在直隶总督任上干了25年,他创造了清朝总督任职一地时间最长的纪录。

  不久,他的哥哥李瀚章从两广总督的位子上退了下来,朝廷又命他接任两广总督。

  警告太后皇上

  好了。无论怎样,张之洞都很生气。他先后五次上疏反对条约,并致电总理衙门,逐条剖析条约的严重危害性,并在奏折中怒斥李鸿章:“但凡有点心肝的人,都不会同意这样的条约。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实在是窥透皇太后、皇上与诸臣倭之心,恐怕连宋朝秦桧和明朝仇鸾的奸佞程度,也没到他这个份儿上!”

  愤恨之余,他还力奏朝廷将李鸿章明正典刑,以谢天下。他的意思是让朝廷直接处死李鸿章!他和李鸿章的关系,因为国恨而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与此同时,他对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妥协求和,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坐视神州大地沦为异域,不知后世史书该怎么来书写太后和皇上(皇太后、皇上将如后世名书何)?”

  张之洞的这些话说得很给力,也很牛气,他不仅要求朝廷处死李鸿章,还批评指责警告慈禧和光绪,实在是胆大包天。

  但这是一个忠臣和名臣正常的反应,尽管很二、很清流。面对国家主权丧失,一个大臣如果没有一丁点儿反应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真的就要完蛋了。因此,时人赞他“直言敢谏,不避权奸,一时无两”。

  痛骂了李鸿章,警告了慈禧和光绪后,张之洞又建议朝廷拒绝条约,迁都太原,与日再战,他很自信地说:“关内援军和器械会越集越多,200余营士兵,十几万人马,怎么不能与日一战?”

  但无论他怎么愤恨,无论他怎么主战,《马关条约》已签字生效,他无力回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阻碍《马关条约》的施行,尽量挽回一些国家主权。

  力争主权

  《马关条约》签订当天,张之洞就致电他的门生、驻俄公使许景澄(1845—1900年,浙江嘉兴人),要求他敦请俄国出面阻止日本割占辽东,让他告诉俄方:日本占据辽东,控制了东方海面,其实对俄国不利。

  不几天,许景澄回电:俄方已联系法国和德国劝日本减让,意在争回辽东。接到许景澄的回电后,张之洞又立即电告正在出使法国的钦差大臣王之春:“你去找法国外交部密商,如果法国能出兵助我威胁日本废除条约,我一定以厚利相报。”不久,王之春回电:法国、俄国正联合德国合力施压日本,相信会有好的结果。

  张之洞大喜过望,他一边将情况上奏总理衙门,一边同许景澄和王之春保持密切联系。后来,他的努力终于起到了作用。迫于俄国、法国、德国的施压,日本终于同意放弃占据辽东半岛,但清政府须另赔三千万两银。

  虽然损失了一大笔银子,但这比割让辽东半岛要好得多,张之洞功不可没!

  《马关条约》规定苏州、沙市、重庆等城市为日本通商口岸,须在半年内开放。但张之洞不想让他治下的苏州成为日本的租界,于是令江苏及苏州官员先行占领繁华商业区,当日本代表前来征地时,张之洞只同意日本把租界开在距苏州城六里之外的荒芜之地。

  日本代表气坏了,然后大加威胁,张之洞不为所惧,他淡定地说:“不能让就是不能让,谁怕谁啊,大不了再干一仗!”最终,在他的强硬坚持下,日本只好同意在苏州城六里外的地方开设租界。此举也让意图强占其他繁华商业区的西方列强望而却步。

  《马关条约》还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从事生产制造,这是以往所有不平等条约从未出现过的条款,这将严重损害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流通。为了限制日本在中国的生产经商活动,张之洞拟定了十九条补救办法,奏请朝廷贯彻执行,并号召官绅商民合力抵制日货。

  为了更有力地抵制日货,他还借洋款支持两江商民购机办厂,并把湖北定购的纺织机器低价转让给张謇在江苏南通开办大生纱厂。几经发展,大生纱厂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纺织企业。

  抗割台湾

  在争取主权方面,张之洞干的最给力的事情就是死保台湾。因为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绝不能让祖国的宝岛陷入日本之手。

  早在中国对日宣战前,张之洞就电告台湾巡抚邵友濂和布政使唐景崧加强战备,以防不测,邵、唐二人深以为然。

  不久,邵友濂调任湖南巡抚,唐景崧升任台湾巡抚。在中法战争中,唐景崧受张之洞的指派进入越南招安刘永福,他和刘永福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中法战争后,唐景崧授台湾道,随后升任布政使。

  这次日本大兵压境,唐景崧深感台湾兵力不足,于是奏请朝廷调令广东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率领黑旗军进驻台湾。刘永福进驻台湾后,却同唐景崧产生了种种隔阂,两个人的关系越闹越僵。最后,唐景崧竟然处处排挤刘永福。

  张之洞闻讯心急如焚,他深知将帅不和乃兵家大忌,于是发挥老领导的作用,极力调和两人和衷共济。在他的多番努力下,唐、刘二人终于和好如初,齐心抗日。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清政府请求英、美出面调停中日战争时,日本就提出过占据台湾的条件,张之洞得知后立即电奏朝廷“台湾万不可弃”,朝廷却置之不理。后来,他径直询问李鸿章,李鸿章竟推说不知情。

  张之洞预感到了一丝不祥,他反复致电唐景崧加强防守,防止日军偷袭。果然,第二年二月,日军就进攻澎湖列岛。张之洞闻讯,立即调拨1600余支枪、100万发子弹及若干军饷运抵台湾。遗憾的是,澎湖列岛还是被日军攻陷。

  中日谈判前夕,张之洞又得到了一个消息:日本决意占据台湾,清政府已然同意。

  张之洞崩溃极了,他觉得清政府无可指望,于是大举联络清政府驻各国公使,募集洋兵,购买战舰,保卫台湾,但列强的态度依然是坐山观虎斗,他的设想还是没能实现。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决定放弃台湾,并电令唐景崧撤防。张之洞极力反对,他一边紧急联络国际社会,一边鼓励唐景崧、刘永福留守台湾,团结台湾军民,与日死战。

  为了解除唐景崧的后顾之忧,他还把唐景崧的老母亲接到南京赡养,并电告唐景崧:“你为国尽忠,我替你尽孝,你就不担心你母亲了。”唐景崧听后感动得哇哇大哭,他当即和刘永福向张之洞表达了死守台湾的决心。可是,清政府再三逼令他俩撤回大陆。

  四月二十六日,清政府再次下达撤防令,唐景崧和刘永福非常难办,而台湾民众却把他们当作救命稻草一样死死地留住了,因为谁也不愿意做侵略者的殖民。

  唐景崧和刘永福被深深地感化了。蓦然间,他们作出决定: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留下来。即使被朝廷剁了脑袋,也在所不惜。杀人不过头点地,砍头不过碗大的疤,怕啥呀?作出决定后,唐景崧就电奏朝廷,表达了他不能离开台湾的苦衷,并致电各省请求援助。

  张之洞大力肯定唐、刘二人的留台决定,为了支持他们抗日,他又拨出30万两银子,从香港汇丰银行转汇台湾。但他的这一切举动,被一个人尽收眼底——李鸿章。

  李鸿章一直担心他破坏条约,于是派人在厦口港口搜集内地支援台湾的情报,张之洞的所作所为,他都了然于胸。

  四月二十四日,他向朝廷告状:“在背后指使台湾民众拒绝条约的人,就是张之洞!”

  五月初五,朝廷电令张之洞:“台湾的事你不要再过问了,也不要再给台湾拨解粮饷军械了,免生枝节。”

  朝廷的态度还算客气,但就在这一天,朝廷竟然派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1855—1934年,字伯行,安徽合肥人,原为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后过继给李鸿章为长子)赴台湾基隆与日本代表签订了台湾交割文件。

  这爷儿俩挺有意思,老子谈判,儿子签字,真是子承父业。但台湾军民不买账,他们质问李经方,你是谁啊?你有什么权力把台湾交给日本?

  官二代李经方很不高兴,只听他大声咆哮:“我爸是李鸿章!”

  李经方的这声大吼石破天惊,令大家胆战心惊:哎呀妈呀,吓死我们了,赶紧撤吧。

  台湾就这样沦陷于日本。

  张之洞闻讯,立即电告唐景崧:“不要惧怕日军,台湾地广山险,日军兵少不易进攻,你们只要坚守三个月,国际社会必然会出头管这事,我也会不遗余力支持你们!”

  朝廷得知张之洞的态度后,再次电令他不得援台粮饷军械,并命令他在各海口严查私运粮械资台作战的行为。朝廷玩这一手还算高明,张之洞确实很难办,但他的立场依然不变。

  台湾沦陷后,台湾军民的抗日激情空前高涨,在台湾抗日义军的拥戴下,刘永福自任军事统领,会同台南镇总兵杨泗洪留台抗日。随后,他们在新竹、苗栗、彰化、云林等地与日军开展了激烈的战斗,一共歼敌5000余人。

  遗憾的是,唐景崧最终没能顶住压力,抗日决心全然丧失。不久他弃守台湾,撤回大陆。

  唐景崧撤了,台北很快沦陷,清军守将及当地官员四处逃散。这时,只有刘永福的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台南抗战。于是,张之洞只好把抗日的希望寄托在刘永福的身上。

  可刘永福弹尽粮绝,台湾要地接连失守,他连连致电张之洞求援:“天下只有老首长您一人顾全大局,痛哭流血。可我这里更流血啊,我求您速速设法救援,我和台湾是生是死,全靠您一人了,您可一定要信守诺言啊!”

  听了刘永福的这番话,张之洞的心真的在流血。他毅然不顾朝廷的禁令,一边同闽浙总督边宝泉商议援台事宜,一边密令部属以私人的名义筹款援台,很快募得3万两银。

  然而朝廷和李鸿章一直严防着张之洞,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李鸿章的监视之下。清政府唯恐得罪日本而吃不了兜着走,便再次严令张之洞不得接济台湾!

  事不过三,作为臣子,张之洞不敢再违抗命令了,否则不仅会丢官帽,甚至会掉脑袋。

  无奈,他痛苦而悲伤地电告刘永福:“老刘,你毅然守台数月,虽未大功告成,但也名垂千古,我深感敬佩。如今我回天无力,是去是留,你自便吧。鄙人我不敢再过问这事了,也不敢再支援你粮饷军械了,朝廷给我下了三道严令,我不敢再违抗了,也只好对你说声对不起了,务请原谅。同时也对台湾人民说声对不起,也请原谅!”

  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没有了张之洞的支援,刘永福还打什么仗啊!

  九月初四,随着台南最后一个抗日据点失守,弹尽粮绝的刘永福被迫撤回厦门。至此,台湾全部沦陷日本。

  直到民国三十四年七月初八,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无条件投降,被侵占了50年之久的台湾,才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遥想当年,张之洞虽然没能保住台湾,但他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和一个王朝抗衡,特别是一个极其窝囊腐朽的王朝。

  在前线炮火弥漫中,在清军节节败退中,在朝廷卖国求荣中,张之洞始终在大后方苦撑着,抗争着,拼命着。但战争的结局,他无法改写,他唯有苦撑。对此,我们不免有这样一种感觉:在败局和卖国已定的情况下,张之洞一个人在坚守着国家主权的底限。

  一个人坚守一个国家的底限,注定是孤独而失败的,但也是唯美动人的,可歌可泣的。

  尽管时光远去了百年,但每每联想起他当年那踽踽而行的孤影以及他那像人像猫又像猴的身形,我们会心酸,会温暖,也会感动……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到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他这样的精神和力量。

  这是一种民族精神!需要振兴,更需要传承!

WWw.xiAosHuotxt.Ne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梁纪锋作品集
官场达人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