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地产狂人任志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1章 重新起飞 续写神奇(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地产狂人任志强》 作者:彭征,张伟

第21章 重新起飞 续写神奇(1)

  任志强带着转让原华远地产(现更名为华润置地)18%股权得到的数亿元转让金和华远地产的品牌,离开了当时中国交易量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将全部原有土地储备项目,包括华清嘉园、华亭嘉园、凤凰城、西单文化广场等北京市知名的明星楼盘,以及所有债权债务全部留给了原公司。

  任志强戏称,曾是“大地主”的前华远地产公司在与华润分手之后变成了房无一间、地无一陇的“雇农”,仍挣扎在吃了上顿找下顿、等米下锅的阶段。

  §§§第一节 卖珠留椟 卷土重来

  当任志强卖掉在华润置地的全部股权时,地产界才突然发现作地产不只是卖项目、卖房子,而且可以卖股权、卖公司。在卖公司的同时还可以卖掉所有的项目和所有的房子。

  只是,卖掉公司,卖掉所有的项目和房子之后,新华远该怎么发展?

  还是任志强有远见,他带领新华远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用新的战略和新的玩法打出了一记重拳。

  1、“离婚”后何去何从?

  在2001年9月5 日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任志强和华润派来的新任董事长王印坐在一起。

  当记者问王印任志强从华润体系退出对华润的计划,乃至对中国的房地产格局有什么影响时,王印回答的很简单,他说“我觉得没有任何影响,惟一的变化是(原华远)公司将会更名为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这话,多少显得有点“冷漠”。

  新闻发布后,任志强卸下了华远集团董事长的职务,彻底变成了平头老百姓了。同时,他还将华远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在北京华远房地产公司18%的股权悉数卖给了中国华润总公司。除此之外,任志强收回“华远”的名称、标志等全部品牌。

  曾经为北京房地产市场发展流过不少汗水的任志强把自己地产前10年经历总结为“仅仅只划了一个圆”。

  “人的一生最难做的是能给社会和历史留下些可以被记录的痕迹。如果时间可以倒转,让我可以重新再做一次选择,我仍然希望能重复同样的旅行,但会努力画一个更加完美的圆!”任志强曾这样说。

  与华润正式分手后,任志强写了一篇名为《重新起飞——追求我们曾经许下的心愿》的文章,洋洋洒洒万余言,让人感觉到与恋人分手般的不舍之情。

  在文章,任志强将华润与华远比作“夫妻”,说“家庭”中“夫妻”有分歧,所以选择离婚。任志强还在文中幸福地回忆了这段已逝的婚姻。

  “希拉里因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而成为第一夫人,也有人说克林顿之所以能当选总统是因为有希拉里这样一位夫人,总之两者之间是一种成功的相辅相成。

  华润集团公司与华远集团公司在过去的合作中,将华远房地产公司成功地塑造成北京乃至全国的知名企业,这同样是一种相辅相成。”任志强做了一个如此的对比。

  当王石提出要卖“万科”时,其实王石只是在替大股东找个买主,卖掉的不是王石的股权,而是深特发的股权,股价的高低都是深特发的事,与王石无关。

  与王石相比,如果从出让华远集团公司所持有的华远房地产公司的股权而言,任志强是在卖股权。但如果从华远集团公司将收回自己的“华远”品牌而言,任志强在卖掉股权的同时又收回了公司的品牌。那任志强又卖掉的不是华远,而是卖掉了原来华远房地产公司所持有的项目和储备;卖掉的是资产和债券、债务、包括华清、华亭、凤凰城、阳光华苑等许许多多成功的优秀作品,也包括华南大厦、华威大厦、西单文化广场等等已建成项目,还包括几百万平米的土地储备和在建项目。

  很多人都认为华远虽然收回了公司的名称,但却变成了只剩一张白纸的新公司。可任志强却不认为,“确实,我们损失了许多、许多无法用金钱价格来衡量的有形与无形的资源和资产,但我们绝不是白手起家!”

  在任志强看来,华远十几年前创业时,除了一群热情、能吃苦、充满幻想又脚踏实地的土大兵之外,几乎一无所有。而今天,华远有了雄厚的资金实力,有丰富的市场经验,有取之不尽的人才资源,有京城知名的地产品牌,有传统的企业文化,有良好的信誉和银行的后盾,有政策和政府的支持,还有华远曾经创造的业绩和历史。

  而且,更重要的是,华远从一个资本经营的初学者已成长为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资本知识、技能和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的驾驭者,并且学会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

  任志强认为华远集团公司学会的东西太多太多,虽然分手后总资产从139亿下降为20多亿,但重新起飞是建立在一个更高层次的起点上,并非是最初的原始积累。

  “八年前,我们可以从1.01亿的净资产翻到139亿,那么今天,拥有十几亿的资产,我们必将会更有作为!”任志强对未来信心十足。

  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并不在于现有的规模和资金的实力。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华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一个改革开放之后的优秀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核心竞争力在于一群永远勇于创新的领导集团,在于管理者的信念与追求,在于忠诚于社会的献身精神。

  “我们的人还在,文化还在。虽然我们的资产不如从前,但我们绝不是在孤军奋战,我们有无数的战略投资伙伴和朋友,我们仍拥有对‘华远’有着信任、存着偏爱、有着感情和给予关注的庞大客户群。”因此,“我们不会放弃我们曾经有过的地产界的领先地位,也不会放弃我们熟悉的资本市场。”

  “不管天空中将遇到什么,不管谁跟随,我要飞,我在飞,去看那未来的世界,去实现我们曾经许下的心愿!”

  任志强用他的豪言壮语打响了卷土重来的第一枪。

  2、依靠品牌,玩新战略

  任志强在他50岁的时候离开了华润这条大船,一切重新来过。虽然他手里有了一大笔钱,足够他颐养天年。

  但他决心振翅再飞,这次,他相信自己不会再画一个“完美的圆”。

  将老华远房地产公司有股权转让给华润集团后,2001年12月30日,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公司领导了工商营业执照。“虽然转让的申报和付款过程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但是新公司还是凭借两天的时间,具备了一个完整的、盈利的年度财务报表,使未来上市的时间可以提前整整一年。”像颤颤巍巍的钢丝终于如期走到了尽头,新年的倒数几天对于任志强来说是惊心动魄的。

  为打这个“时间差”立下汗马功劳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什刹海”公司。它在老华远时代,为避免利益冲突和关联交易,成为一家由华远集团代管的全资公司。由于什刹海地区规划久拖未批,“什刹海”公司除了开发了几座四合院,房地产业务便再无建树。

  在“什刹海”改制时如何增资的问题上,足可以见“地产大佬”任志强的足智多谋。在与华润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时,任志强坚持其中一笔资金要在2001年底前支付,而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开发公司3亿元的注册资金很大程度上就是来源于这笔钱。这一招对于新华远的提前“出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远集团在2002年新的一年钟声敲响之前完成了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改组注册。为何在华远后面,多了个新时代,变成了新时代房地产开发公司?任志强是不是昏了头啊?

  非也,非也!工商局规定,一个公司名字被取消后,必须一年后才能重新启用。所以这一年,新华远地产用了新时代房地产这个名字作为过渡。

  新华远是在华远集团下属的什刹海经济建设开发公司基础上,由华远集团及其下属的西单购物中心、华远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华远金海马家具装饰公司、远华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整合而成,注册资本3.5亿元人民币,任志强出任公司董事长。

  2002年1月底,当华润集团将最后一笔转让款交到了任志强手上后,华远集团就面临着如何重新在市场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如何迅速地从零开始而发展成为巨人的问题。

  此时的华远已经没有了计划经济时代靠政府大量行政拨取得土地的优势,分完家后新华远也是没有能力去境外融资的。而另一方面,注册资本仅仅3亿多元的新华远也不可能去竞标拍卖而获得大量的土地储备。

  没地、没钱、没政府背景的优势,新华远除了一个改了名字的地产品牌外,一无所有。

  那么新华远靠什么发展呢?有很多人等着看华远的笑话,看任志强的笑话。

  不过,任志强带领新华远用自己的品牌优势,用新的战略和新的玩法打出了一记重拳。

  早在新华远未成立之前,凭借华远的品牌优势,任志强就用无形资产换取了开拓房地产公司55%的股权,推了品牌战略的第一个面世之作——海润国际公寓。

  作为任志强重出江湖的第一个产品,海润国际公寓以其优越的品质、极具诱惑力的价格、国际化的服务方式、第三者承诺的信誉保证赢得了市场的信赖。海润国际公寓不但提供房屋,同时提供可选择的精装修,更配套了量身定制的生活家具、必备的生活家电。而每项产品从建筑到材料设备、家具的供应商都事先做出了质量保证的承诺。

  占据了丽都商圈的海润国际公寓附送全套精装修及家具电器,以8500元\/平方米的价位推出,在尚未推广宣传的情况下已积累了120多名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为免质量问题,新华远以海润国际公寓项目为起点推出了“质量履约担保”机制。此举可以规避房地产业中尤其是开发商的质量责任问题,以对客户承诺的形式使涉及的所有品质责权明晰。

  当时,有关质量与履约的担保在国际上已经通行,而这一机制在京城房地产商品房销售中还是首次。这一担保机制的作用在于用更严厉的经济手段使施工单位尽一切可能避免自己出现违约现象,标志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将越来越走向规范化、成熟化。

  2002年3月,华润北京置地的30多名中层及业务骨干集体“反水”至另一家大型地产公司旗下,郭钧辞去华润北京置地总经理的职务。据称,这30多名中层及业务骨干有22个是到华远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去的。华远的企业凝聚力可见一斑。

  新华远的目标定位是:2002年开复工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3年内达到年开复工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

  任志强还有一个伟大的目标,2004年直接上市。曾经深深浸淫国际资本市场的任志强心里十分清楚,赶在2001年年历即将翻过的一刹那,拿到新华远的营业执照(注册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按照证券部门新公司上市须有三年盈利纪录的规定,新华远抢在2001年成立,并且有一个不错的财务报表(控股开拓房地产并将其开发的海润国际公寓于当年底销售),它就可以在2004年申请上市。

  在任志强的眼里,土地储备可以说是房地产公司的命脉,它不仅是考察公司发展后劲的一个指标,而且也是上市公司实现股东投资回抱和连续盈利业绩的重要保证。除了资金,新华远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土地储备。

  即使拥有了10个亿,对于新华远的土地储备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地无一垄,钱无一篓的新华远准备上演“帽子”戏法——一种土地储备的新玩法给新华远“变出”相当数量的土地资源。华远地产积极发展业务合作伙伴,进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拓宽业务领域。

  2002年4月18日、5月8日,新华远与北京首旅集团合作组建的两家新公司——北京市首旅华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市首旅酒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分别为1亿元和500万元。其中,新华远所占股份均为40%,首旅集团所属的首汽集团、首旅国际酒店集团所占股份均分别为40%、20%。

  对于新华远来说,首旅集团拥有的土地储备量达三四百万平方米,这些土地将通过首旅集团的酒店改造而逐步释放出来,因此它不同于其他开发商囤积的土地,因为自己“圈”来的土地若不按规定投入开发,过期就会面临被政府收回土地的危险,而合作以后的公司则绝不会有此风险,可以合理调配土地开发的步骤。

  那时,西城区政府还委托华远集团进行全区的土地一级市场开发。据当时西城区政府介绍,预计“十五”期间,西城区房地产开复工面积每年将保持22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基本完成新街口地区、官园地区、丰盛地区、二龙路地区、南闹市口地区的危改任务,组织德内大街、西什库大街、草岚子、府右街、和平门等成片危旧房改造,完善西单现代化商业中心区和金融街建设等六个功能街区的建设。

  那一刻,北京房地产界完全明白,在寸土寸金的西城区进行土地一级市场开发意味着什么。

  2002年年底,在华远新时代周岁庆典之际,任志强不但出了本名为《任人评说》的书,而且喊出:“华业地产回来了”,宣布华远地产已经完成股份制改组,由诞生仅一年的华远新时代更名为“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伴随着任志强“华远地产回来了”的呐喊声,再度崛起的华业地产,以迅猛壮大的资本规模,以咄咄逼人的战略布局,以跻身于“2002年北京楼市十大热销楼盘”的海润国际公寓以及其他正在运作的项目,以及创新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再度开创着地产界一个又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神话。

  任志强假寐,众皆竖耳;任志强拔剑,众皆悚然。

  §§§第二节 “鸡蛋换粮票”之梅开二度

  继1992年潘石屹曾用“鸡蛋”从任志强手中换得“粮票”后,2004年,缺地的潘石屹再次找到了有地但也有些缺钱的任志强,要跟他再次上演“粮票换鸡蛋”的故事。只是,这次的交换并不像第一次那么顺利,并且出人意料的是,在用“粮票”换了潘石屹手中的“鸡蛋”后,任志强用这个“鸡蛋”换了更多的“粮票”。

  1、潘石屹的“鸡蛋换粮票”

  2004年,北京市颁布的4号文件规定从2004年1月9号起,所有的土地出让都必须“招拍挂”。这对于潘石屹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所有的政策规定都清楚了,他不用再摸黑走路了,可忧的是政策的方向与自己预期的相反,他成了手上没地的房地产商了。

  土地和资金是房地产商的两大基本元素,缺了土地的房地产商就如同了断了奶水的小孩,无法茁壮成长了。2004年的潘石屹已经成长为一名比较专业的房地产商了,因此他很明白作为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房地产商,要想保持自己在业界的腕级地位,必须尽快的改变自己目前这种“断粮”的现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潘石屹很明白自己需要新的开发项目,也清楚新项目的来源无非两点,一是政府公开招标拍卖的土地,二是政府允许继续开发的项目。

  于是,2004年2月27日,潘石屹在他们自己公司办的SOHO小报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凡是4号文件认可的“粮票”,即计委的立项,他们都愿意用“鸡蛋”(钱)换,欢迎有没有过期的“粮票”的尽快来找我们。基本条件是:20万平方米以上。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彭征,张伟作品集
地产狂人任志强